小企业一样能成“大气候”

来源:青岛日报(青岛)   发布时间:2016-09-09 13:19:58 

本报讯 近日,胶南市发放中小企业扶持奖励资金1900万元,涉及品牌战略、科技创新、新产品研发等多个方面。康大食品、聚大洋海藻由于被认定为国家级技术中心,各获奖励100万元,泰发集团则因新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获奖励50万元。针对中小企业小、快、灵的特征,胶南市把加快其发展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举措,坚持引进与培育并举,抓大不放小,中小企业呈现出结构改善、总量扩大、质量提高、效益趋好的良好态势。

数据显示,2010年,中小企业户数占胶南市企业总量的99%。这些中小企业创造了该市50%以上的生产总值、60%以上的税收和70%以上的就业岗位。

业内人士透露,在中小企业快速膨胀之时,资金短缺往往成为成长中的烦恼。为解决这一难题,胶南市今年出台鼓励扶持政策,每年针对中小企业的各项扶持资金达到1亿元,资金将用于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贴息、扶持重点高新技术项目、支持个私经济发展等。与之对应,该市设立了3家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注册资本2亿多元。市财政出资5000万元设立的国有独资担保公司,按照保本微利原则运行,担保费率低,为缓解中小企业担保难、贷款难发挥积极作用。

扶持资金是中小企业成长的“酵母”,但要让其真正发酵收到效果,还要搭建合适的公共平台。“我们强调以世界眼光谋划未来,以国际标准提升工作,立足实际,一步一个脚印地抓好工作落实,以本土优势彰显特色。”对于优化提升传统制造业,胶南市委书记万建忠表示:“抓好本土优势中小企业的培植工作,尤其对纺织机械、手推车、橡胶轮胎、造纸、食品加工等传统特色产业,通过科技进步、合资合作、搬迁改造、上市融资等方式,促其做大做强,打造一批产值过百亿元的龙头企业、500亿元的产业园区、1000亿元的产业集群!”

基于这一认识,该市投资100万元组建了纺织机械行业协会,规划设立了手推车和橡胶轮胎产业提升园,扶持和推动一批骨干企业稳步提高,形成了机械制造、橡胶轮胎、食品与药物、家电电子四大产业集群,每年带动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00多家,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骨干力量。

有了政策扶持和引导,中小企业依靠科技创新迅速壮大。截至2010年底,全市中小企业发展到53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872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已达到160家,10亿元的4家。该市的圣元国际正式登陆纳斯达克市场,康大食品也在新加坡交易所正式上市。未来3年,该市计划培育10家企业境内外上市。当前这些企业正进入培育辅导期,主要涉及制造业、现代农业、海洋生物、制药等领域。

随着中小企业的成长壮大,该市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衣康酸生产基地,国内最大的海藻加工基地、纺织梳理机械生产基地、微生态制品产业基地、手推车出口生产基地和我国北方最大的制冷元器件生产基地。(本报记者 韩光亮本报通讯员 涛)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