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员发展规划(2016 年~2020 年)》印发
本报讯(记者 纪岩青) 近日,交通运输部印发《中国船员发展规划(2016年~2020年)》提出要建设一支满足国家战略需要和适应我国航运发展的船员队伍。
我国是海洋大国、航运大国,也是船员大国。船员在建设海洋强国、推进“一带一路”、服务长江经济带,促进水上交通运输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国家重要战略资源。统计显示,“十二五”时期,我国船员快速发展,船员队伍建设、法制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注册船员达137万余人,其中海船船员将近64万人,分别比2010年增长了25.6%、68.56%,基本满足我国国民经济和水运行业快速发展需要。同时,船员教育培训体系日趋完善,法规框架初步形成,保障机制逐步建立,文化建设初见成效,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然而,我国船员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如船岸工资收入差距逐年缩小,船员职业优势降低,船员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船员培养周期与船舶建造周期存在差异,导致船员供求关系难以保持动态平衡等。
为此,《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船员培养体系将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更加健全,基础和环境明显改善,船员队伍更加适应国家战略和航运发展的需要,服务国际航运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基本实现由船员大国向船员强国的转变。具体体现为,未来5年我国将培育一支满足国家战略和航运发展需要的船员队伍,适应船舶大型化、标准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和船舶运输方式转变的需要,船员队伍数量基本适应、结构相对合理、素质明显提升。初步形成诚信自律、规范有序的船员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应用型船员培训考试发证体系,基本建立全方位的船员市场协同监管体系,基本建成覆盖全国的船员公共服务体系,同时持续改善船员发展环境。
为实现这一目标,《规划》明确了6方面具体任务,包括建立应用型船员培养模式,打造高素质的船员人才队伍;创新船员考试发证模式,实现考试发证与培训协调一致;建设高效运行的船员市场体系,促进船员市场健康发展;深化海事船员管理改革,推动管理转型升级;建设船员公共服务体系,提高船员公共服务水平;改善船员职业发展环境,促进船员队伍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