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门联合印发《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
本报讯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联合印发《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要加快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领域核心关键标准制定,实现与国际接轨。
《规划》指出,标准是产业发展和质量技术基础的核心要素,是装备制造业行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标准的先进性、协调性和系统性决定了装备质量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坚持标准引领,用先进标准倒逼装备制造业转型和质量升级,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是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改善供给、扩大需求,促进产品产业迈向中高端。
《规划》明确,我国要加快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领域核心关键标准制定,实现与国际接轨。聚焦重大项目和重点装备的发展需求,推进超级生态环保船舶、极地运输船舶、远洋渔业船舶、高性能执法作业船舶、大中型豪华游船、大型液化天然气燃料动力船、船用清洁能源发动机等标准体系建设。重点开展水下生产控制系统、水下专用作业装备与设备、深海锚泊及动力定位控制系统、高效低排放大功率低速发动机关键零部件、船舶智能监控系统、船用液化天然气等气体燃料供应系统关键零部件等重点系统和设备及关键零部件标准制定。
同时,要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标准研制。开展船体结构轻量化设计技术、船型优化节能技术、船舶推进装置设计技术、减振降噪与舒适性技术、低温防护及防冰除冰技术、船舶智能设计制造技术、水下安装技术、海洋工程装备海上试验技术、降低船体摩擦阻力涂料、船用抗低温新材料等标准研制。
《规划》明确,要开展海洋工程用特殊超大型起重设备标准、大型港口散料装卸成套设备技术标准、海洋石油钻采设备等海洋石油领域标准的研制。其中,重点研制海水淡化生产工艺、成套装置及关键部件等技术标准,海洋能及海上风力发电装置设计、制造技术标准,深远海区域油气资源开发装备技术标准,深海生物采样及海底矿产资源勘探装备技术标准,全球综合资源环境调查船等工艺技术标准,海洋环境观测、监测仪器设备的设计、制造标准,潜水器、海底空间站、海洋监视/识别/预警装置、深海通用基础件等标准。
《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工业基础、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重点领域标准体系将基本完善,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加快接轨,重点领域国际标准转化率力争达到90%以上,装备制造业标准整体水平大幅提升,质量品牌建设机制基本形成,重点装备质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到2025年,系统配套、服务产业跨界融合的装备制造业标准体系基本健全,企业质量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质量主体责任意识显著提高,有力支撑《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 (宗和)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