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海洋卫星?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6-08-15 15:02:53 

主持人:本报记者 汪涛

宾: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主任 蒋兴伟

  810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型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三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圆满成功。高分三号卫星是我国首颗高分辨率达1米的C频段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它的成功发射对于我国海洋事业发展具有哪些重要意义?我国海洋卫星发展前景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近日独家对话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应用系统副总师、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以下简称卫星中心)主任蒋兴伟。

  记者:高分三号卫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蒋兴伟:高分三号卫星具有全天时、全天候、多极化、多模式、定量化、长寿命等特点,其卫星载荷为C频段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是目前国际同类卫星中工作模式最多的。高分三号卫星与我国已经发射的海洋一号和海洋二号卫星对海洋的监测与应用有所不同,具有很好的互补性。它获取的高空间分辨率数据,能应用于海岛海岸带精细监测和海上目标监视,为我国海域使用管理和海洋权益维护提供支撑。高分三号卫星还能获取高分辨率的海洋动力环境监测数据,以及海冰、绿潮、海面溢油等SAR图像数据,为我国海洋环境监测和海洋防灾减灾提供有力支持。同时,高分三号卫星8年的设计寿命,能够为海洋遥感监测业务应用提供长时间稳定的高分辨率数据源。

  记者:高分三号卫星成功发射,对我国海洋事业发展及海洋强国建设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蒋兴伟:高分三号卫星的发射成功,填补了我国自主高分辨率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海洋遥感数据的空白,是我国卫星海洋应用事业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高分三号卫星是对目前我国已经形成的海洋一号系列卫星(海洋水色卫星)和海洋二号系列卫星(海洋动力环境卫星)的有力补充和发展,进一步健全了我国海洋系列卫星体系,极大丰富了我国卫星海洋应用数据产品。下一步,卫星中心将做好包括海洋一号、海洋二号、高分三号等卫星的应用工作,大力提升卫星海洋应用能力和水平,不断拓展海洋卫星资料的应用领域,形成多种海洋卫星资料产品,为海洋事业发展、海洋强国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

  记者:目前我国海洋卫星发展现状如何?

  蒋兴伟:“十五”以来,我国海洋卫星工程取得了长足发展,已成功发射两大系列共3颗海洋卫星。其中,2002515日发射了我国第一颗海洋水色卫星(海洋一号AHY-1A),实现了我国海洋卫星零的突破,完成了海洋水色水温探测试验验证与试验应用任务。2007411日发射了我国第二颗海洋水色卫星(海洋一号BHY-1B),实现了海洋水色卫星由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的过渡。

  2011816日发射了我国第一颗海洋动力环境卫星(海洋二号AHY2A),卫星主要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我国实时获取海洋动力环境要素的空白,目前该星仍超设计寿命在轨运行。今年810日,主要用于海洋监视监测的高分三号卫星成功发射。包括海洋水色、海洋动力环境与海洋监视监测3个系列卫星的我国海洋卫星体系已初步形成。

  记者:请介绍一下我国海洋卫星发展的规划与方向。

  蒋兴伟:目前,我国海洋卫星正在向业务化、国际化、全面化方向发展。业务化方面,“十三五”期间,将发射海洋水色系列卫星与海洋动力环境卫星的后续业务卫星HY-1C/DHY-2B/C4颗卫星,海洋卫星将实现由科研星向业务星的过渡。国际化方面,中国与法国合作研制的中法海洋卫星(CFOSAT)计划于2018年发射,该星有效载荷为海洋波谱仪和微波散射计;同时,海洋卫星数据与国外交换,海洋卫星数据应用技术与国外交流合作不断加强。全面化方面,为了满足不断提升的海洋卫星数据需求,新一代海洋水色卫星与海洋动力环境卫星、盐度探测等新型海洋卫星正在论证立项,将不断增加海洋卫星可观测要素,拓展海洋卫星应用领域与应用效能。

  201510月,《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发布。该规划提出,为服务我国海洋强国战略在海洋资源开发、环境保护、防灾减灾、权益维护、海域使用管理、海岛海岸带调查和极地大洋考察等方面的重大需求,兼顾陆地、大气观测需求,在继承海洋一号、海洋二号、高分三号和中法海洋卫星等卫星的技术基础上,发展多种光学和微波观测技术,建设海洋水色、海洋动力卫星星座,发展海洋监视监测卫星,不断提高海洋观测卫星综合观测能力。根据规划我国将在2025年前研制发射十余颗海洋观测卫星,以及2颗海陆观测SAR卫星。

  随着国家空间基础设施规划的逐步落实和加速推进,“十三五”时期海洋卫星将实现从科研卫星到业务卫星的跨越式发展;从单颗卫星发展为星座式组网运行,海洋水色卫星星座实现上下午星组网观测,海洋动力卫星星座将逐步实现极轨加倾斜轨道的多星组网观测;卫星型谱将在海洋水色、海洋动力两个系列的基础上,新增海洋监视监测卫星(GF-3卫星),既能实现大范围海洋环境监测,又能满足高分辨率海上目标监视需求;同时,中法海洋卫星、海洋盐度卫星、新一代海洋水色、动力、高轨海洋与生态环境监测等新型科研卫星也陆续进入了先期公关预研、立项论证和研制发射阶段。2020年年底,海洋卫星将实现6~7颗卫星同时在轨运行,具备全天时、全天候获取海洋水色、动力环境和海上高分辨率目标监视监测能力,为我国海洋强国战略提供有力的支撑保障。

  记者:海洋卫星地面应用系统是我国海洋卫星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的发展情况如何?

  蒋兴伟:地面应用系统是实现卫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键,其主要任务包括卫星任务计划调度、地面接收、资料处理、辐射定标与真实性检验、运控管理、通信、存档分发、应用服务等。卫星中心于2002年建成了HY-1A卫星地面应用系统,随着海洋卫星的发展,在原有地面应用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改扩建,建成了同时满足HY-1BHY-2A卫星任务需求的具有多星运行调度功能的海洋卫星地面应用系统。

  经过多年发展和建设,海洋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在地域上形成了数据处理中心和北京、海南、牡丹江、杭州以及“雪龙”船卫星地面站“多站一中心”的布局。从系统功能角度上,按照功能、性能优化组合和实际业务的需要,将地面应用系统设计为7个分系统,分别是接收预处理分系统、精密定轨分系统、资料处理分系统、产品存档与分发分系统、辐射校正与真实性检验分系统、运控通信分系统和业务应用分系统。随着业务化卫星体系发展,海洋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将进一步得到大力提升,促进海洋卫星事业跨越式发展。

  记者:高分三号卫星发射后,卫星中心还要做好哪些工作?

  蒋兴伟:高分三号卫星发射后,国家海洋局作为牵头主用户将组织实施在轨测试,卫星中心会按分工负责承担好卫星在轨测试工作,为用户提供稳定、高质量的卫星数据,并保证卫星按计划投入使用。目前,卫星中心已组织完成在轨测试大纲与细则编写工作,各项测试工作已准备就绪。

  高分三号卫星投入使用后,卫星中心将基于高分海洋示范应用系统,积极开展高分三号卫星数据海洋领域示范应用工作。在应用示范区充分应用与验证基础上,将高分三号卫星数据应用逐步融入海洋主体业务。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