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组团”向深远海要“蛋白质”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6-07-19 14:21:06 

  本报讯(记者 王晶)715日,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以下简称海洋国家实验室)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联合发起成立了深蓝渔业科技创新联盟。目前,已有33家海洋科研机构与企业成为联盟理事单位,“组团”向深远海要“蛋白质”。联盟提出,用10~20年时间,建成一批深远海大型养殖平台,形成海上工业化养殖生产群。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产品需求总量显著上升,我国内陆水域资源有限,难以承受未来水产品需求增加的负荷,急需发展远离陆地的深蓝渔业。深蓝渔业科技创新联盟将整合农业部、国家海洋局、中国科学院、中国海洋大学、中船重工等国内主要涉海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的力量,打破单位、部门之间的藩篱,集中攻关,推动国家渔业科技创新。联盟通过产学研联合攻关,突破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重大瓶颈问题和共性关键技术,向深远海要“蛋白质”,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据悉,联盟将打造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专业化养殖平台,加快深远海渔业发展方式转变,提升深蓝渔业装备水平,增强我国渔业整体竞争力;推广深海养殖新模式,建立“养—捕—加”相结合、“海—岛—陆”相连接的全产业链深蓝渔业,形成规模化、工业化深蓝渔业生产体系。同时,联盟还将致力于深蓝渔业的人才培养。

  海洋国家实验室主任吴立新介绍说,下一步海洋国家实验室的“深蓝渔业工程装备技术联合实验室”将重点建设大型深远海养殖平台和新型深水大型网箱,研究与过洋性养捕结合生产体系相关的装备和工艺,发展极地磷虾渔场探测、捕捞和加工工艺,研发深远海新型捕捞装备和工艺技术。

  吴立新表示,海洋国家实验室作为海洋科技国家级平台,计划将“透明海洋与国防安全”和“蓝色生命与食物安全”两大战略任务有机结合,推进海洋环境安全保障能力建设,支撑深蓝渔业发展,拓展蓝色经济空间。

  据了解,深蓝渔业是在远离大陆的深远海水域,依托养殖工船或大型浮式养殖平台等核心装备,并配套深海网箱设施、捕捞渔船、物流补给船和路基保障设施所构成,集工业化绿色养殖、渔获物扒载与物资补给、水产品海上加工与物流、基地化保障、数字化管理于一体的渔业综合生产系统。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