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民
本周,我们关注气候变化对海洋的影响。这是时下非常热门的话题。自从应对气候变化摆上国际社会重要议事日程之后,作为“重要气候调节器”的海洋便当之无愧成为各界关注的重点领域。
本周,在联合国总部召开的第40届海洋法与政策中心年会上,联合国副秘书长扬·埃利亚松就对海洋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尤其是肯定了海洋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海洋可以调节气候,提供自然资源和食物,还能创造就业岗位,造福亿万沿海居民。”扬·埃利亚松话锋一转,“但我们要警惕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尤其是这种影响或将使人类付出惨重的代价。”
事实也是如此,这种代价正以零星化、碎片化的方式悄然显现。本周,科研人员给出了一连串气候变化对海洋影响的研究清单。这些研究报告,无不在警示面对频亮红灯的全球海洋,人类必须正视气候变化产生的诸多影响。
在美国,海水升温导致加州海岸鲨鱼频现。加州大学长滩分校鲨鱼实验室主管克里斯·洛说,今年出现在加州海域的大白鲨数量是近30年最多的,就连双髻鲨也开始出现。他指出,厄尔尼诺现象导致太平洋东部海域水温异常温暖,这意味着鲨鱼和其他鱼种不再迁徙,而是接近沿岸地区,而且外来的海洋生物数量和种类也增加了。今年5月,加州南部沿岸就出现了魟鱼和数以万计的红鲔鱼蟹。
外来物种也是一个严重问题。还是在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佛罗里达海域发现狮子
鱼以来,这种原本生活在南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鱼类就大量繁殖,严重破坏了当地海洋生态系统。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研究人员的报告也指出,受海水温度上升影响,狮子鱼已进入地中海。仅仅一年时间,狮子鱼就在塞浦路斯东南海域大量繁殖。
为了应对狮子鱼入侵,各国海洋管理部门想了很多办法,但最后发现,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吃了它!但就目前情况来看,人类的“胃口”显然还不是太好。
这边是“鱼”满为患,而在南极生活了4.5万年的阿德利企鹅却有点朝不保夕了。美国特拉华大学最新一项研究显示,气候变化对南极大陆海洋生物的栖息地构成严重威胁。一方面,海洋变暖会减少企鹅猎物的数量;另一方面,恶劣的天气也会降低企鹅筑巢的质量。到本世纪末,在南极现有的栖息地中,60%都将不再适合阿德利企鹅居住。
在北极,持续的气温上升也让原住民变得不习惯起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布报告称,从1984年~2012年,加拿大魁北克、美国阿拉斯加西部等北极地区的陆地正在变绿,一向荒芜的北极圈陆地竟然变得绿草如茵。研究人员称,这是由于人类活动所排放的温室气体所致,而目前这种变化的影响还不可预料。
总的来说,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但应对气候变化,却不是一个国家能够独立完成的,需要国际社会的长期共同努力才能见成效。这方面,去年达成的《巴黎协定》为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应对气候变化就像在下一盘棋,这盘棋下得好坏,结局是输是赢,与下棋人——人类有着直接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