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信息化有效保障海上安全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6-07-06 10:58:48 

娄宁伟 鞠善涛

  “十二五”期间,我国海事信息化建设对海事管理理念、管理手段、技术装备的更新起到了积极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但总体上看,我国交通行业信息化水平还稍显滞后。作者作为信息网络技术的从业者,结合多年为大型企业提供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服务的经验,深入研究了我国船舶、飞机海上安全存在的实际问题,结合装备安全管理的特点和规律,借助互联网、卫星遥感、无人飞机、云计算、卫星多网融合、协同监管、大数据等成熟技术,发挥信息化网络平台的技术优势,对全面提高船舶、飞机等大型装备的安全管理水平提出对策建议。

  避免发生海上事故,保证航行安全,是从事航海技术和管理的人员所共同关心的问题。结合国际安全管理规则,国际海事界对保障海上安全有着一致看法:海事安全要从人、设备、环境、管理等要素出发加强安全管理。

国内船舶、飞机安全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是管理环节。国内船舶、飞机安全管理与发达国家的海事监管机构相比存在很大差距,缺少可落实的规范体系与规章制度,缺少符合要求固化的业务流程,未根据有效准确的风险评估数据及生产数据编制应急预案,缺乏对船舶、飞机性能报警的监控,影响了事故有效预防和风险的有效化解。

  二是人的环节。缺乏严谨的组织体系、岗位责任、考核、监管等手段,目标分解执行落实不到位,导致操作不安全、现场指挥不安全、失职、决策失误,以及在身体状况不佳的情况下工作导致心理异常等情况发生。

  三是设备环节。海洋装备工作环境恶劣,增加了海洋装备安全的不稳定因素。存在对机械设备日常监控乏力、没有按规定配备必需设备、设备选型不符合要求、设备安装不符合规定、设备维护保养不全面、防护设施不齐备、设备警示标识不清晰等问题。

  四是环境因素。缺乏对周围环境的足够认识,对复杂的海上环境变化,如周围船舶、水下、台风、危险区域、航道、浮标、作业区域等情况的变化跟踪不到位。导致船舶、飞机事故搜救困难,搜救时间长,耽误抢救时间。

  五是技术因素。缺乏高新技术支撑。现阶段,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已拉近了陆地与海上的距离,传统的信息化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海上交通事业的发展步伐。尤其是在海事安全管理工作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水平亟须提高,海事安全生产管理面临重要挑战,传统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经验已经很难适应目前的形势,急需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提升海上安全的监控管理水平。

发挥信息网络化优势,构建安全防护网

  一是围绕大型装备安全需要,建立船舶、飞机网络基础信息库,对各单位所属的设备、人员、物资等建立基础信息台账,做到分类准确、信息完整、账实相符,为安全生产管控提供重要的信息基础。

  二是针对船舶、飞机等重点安全设备设施,建立预防性维护体系,定期开展安全风险评估,提高设备设施维护能力,降低机械、电子设备故障概率,保障船舶、飞机的作业安全,有效避免重大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是强化船舶、飞机作业动态监控管理网络,通过卫星定位、遥感、电子海图,实时掌握船舶、飞机的作业位置和作业信息,提升日常作业安全的动态监控能力,为重大事故的应急指挥提供支持。

  四是建立风险辨识评价库,建立系统化的隐患排查组织结构,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档案,实现逐级排查、督促整改、对整改的隐患进行复查验证,建立风险分析库,掌握事故发生的部位、环节、原因、特点及规律,增强全员对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认识。

  五是建立船岸信息系统,利用先进的通讯技术,搭建船端和岸端的预警报警系统,减少船舶运营成本,减少事故几率,发生事故及时处理,全面掌握所有船舶信息和实时动态,对各项决策提供依据。

  六是建立相关配套的管理机制。建立装备责任制,完善管理责任体系,建立流程管理体系,健全绩效考核机制,建立反馈机制和安全培训机制,提升全员安全管理意识。

  总之,船舶、飞机安全管理信息化网络平台的建设,是构建中国海事安全防护体系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全面提升中国海事在信息化条件下的管理水平,全面梳理全局性、系统性和结构性问题,明确目标、理清思路、确定方法、分清步骤,规范船舶、飞机业务,监督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减少此类事故的发生几率,提高风险预防的能力。同时,通过信息化网络平台的建设,带动微电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精确制导技术、航空航天技术、遥感技术、海洋技术的应用,提升我国海洋大型装备的技术水平,为安全生产构建一张有效的防护网。

  (作者单位:北京奇迹无限软件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