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调 破解渔业发展难题

来源:中国食品报新闻   发布时间:2016-05-28 15:23:34 

  ——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赵兴武解读《关于加快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指导意见》

  

  近日,农业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指导意见》。这是“十三五”及未来一个时期指导渔业转型升级、加快现代渔业建设的重要文件。日前,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赵兴武对该意见重点内容进行了解读。

  问: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答:我国是世界渔业大国。2015年,全国水产品产量6699.7万吨,渔业产值达到11328.7亿元,水产品国际贸易总额293.1亿美元,实现顺差113.5亿美元。但是,我国渔业也面临严峻挑战,突出表现为:发展方式粗放,设施装备落后,质量安全存在隐患,水产品供给不适应消费需求的升级变化,效益持续下滑;捕捞能力过剩,水域污染严重,渔业资源日益衰竭,实现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资源环境压力加剧。对渔业转方式调结构做出部署,目的就是通过“转”和“调”,破解现代渔业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促进渔业转型升级,加快渔业现代化步伐。

  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重点要把握四句话、十六个字: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

  问: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要注意把握什么原则?

  答:渔业转方式调结构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推进的过程中,要做到“六个坚持”。一是坚持控制总量、提高质量效益,将发展重心由注重数量增长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加强分类施策,科学确定产业发展规模、产品发展重点。三是坚持生态优先、强化资源养护,科学有序利用渔业资源。四是坚持创新驱动,强化科技支撑。既要推进生产经营方式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也要发挥现代科技对渔业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五是坚持市场主导、强化政策支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现代渔业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强政策引导,加大关键环节的财政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和信息装备条件。六是坚持依法治渔、强化法治保障,维护渔业生产秩序和公平正义。

问:促进渔业转型升级,“转”什么“调”什么?

  答:渔业转方式,关键是做到“四转变”。一是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转变过去拼资源消耗、拼要素投入的粗放生产方式,有度有序利用渔业资源。二是转变养殖生产方式。改变一味追求高投入、高产出,盲目提高单产的养殖方式,推广健康养殖模式。三是转变经营方式。培育渔业新型经营主体,支持养殖大户、家庭渔场、专业合作社、渔业企业等发展壮大,扶持渔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建立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发挥规模经营主体在新技术应用、新品种推广、新市场开拓、新业态发展上的引领作用。四是转变管理方式。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手段,加强产出控制,建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制度,破解长期制约渔业发展的难题。

  渔业调结构,重点是做到“四调优”:一是调优区域布局。沿海地区要大力发展设施渔业、水产品加工业和远洋渔业。长江和珠江流域要重点发展标准化健康养殖、综合种养,保护和修复水域生态环境。三北地区要积极开展湖库等大水面增殖,有序开发盐碱宜渔资源,发展冷水渔业和节水养殖。二是调优产品结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做好加减法,推动养殖结构优化,鼓励多养生态鱼,增加优质高端安全水产品生产,调减结构性过剩的大路货品种,让优质鱼虾贝类走进百姓家、成为“家常菜”。加强品种创新和品牌创建,提高产品品质。三是调优产业结构。完善养殖、捕捞、加工、冷链物流各环节,大力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业,壮大远洋渔业,发展休闲渔业和增殖渔业,促进种养结合、一二三产业融合,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四是调优要素配置。优化渔业要素投入结构,推动各类生产要素流向深远海养殖、加工流通、休闲渔业、资源保护等方面,提高渔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加大渔业科技创新力度,推进信息化与现代渔业深度融合,用现代技术手段改造传统渔业。

  问:“十三五”期间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要把握好哪些关键领域? 

  主要是抓好“六项重点”。 

  答:第一项重点是抓好水产养殖业转方式调结构。在优化水产养殖区域布局上,加快完善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科学划定养殖区域,明确限养区和禁养区,保护渔业基本生存空间。在转变水产养殖方式上,重点解决养殖污水排放、冰鲜幼杂鱼直接投喂、养殖密度过高、违规用药等问题。

  第二项重点是促进国内捕捞业优化调整。主要思路是调减内陆、控制近海、开拓外海。当务之急是把过剩的捕捞生产能力减下来。完善休禁渔制度。核心是尽可能延长休禁渔时间。 

  第三项重点是提升价值链延长产业链,使价值链和产业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开展水产现代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构建从池塘、渔船到餐桌的水产品全冷链物流体系,减少物流损失,提升产品品质。加强方便、快捷水产加工品研究,促进初级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协调发展,让吃鱼变得更便捷、更时尚。鼓励水产品流通渠道创新,借助互联网发展电商、网络销售等,推动优质水产品进超市、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营房、进家庭。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促进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之间建立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利益链形成产业链,推动养殖、捕捞、加工、物流业相互融合、协调发展,延伸产业链、提高价值链。

  第四项重点是抓好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定期开展全面调查、监测和评估。根据资源状况,拟定实施渔业资源总量管理制度,合理控制开发利用规模,科学开展增殖保护。强化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完善突发性水域污染事故快速反应机制,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谁损害谁修复”的原则,实施渔业资源生态补偿。支持发展鱼、虾、蟹、贝、藻立体混养。  

  第五项重点是积极稳妥发展远洋渔业,重点是优化生产布局、完善产业体系、提高管理水平,实现产业由大到强。  

  第六项重点是加强渔业行政执法,为转型升级保驾护航。完善渔业行政执法程序,细化、量化行政处罚裁量标准。 

  问:从当前来看,渔业转方式调结构要主攻哪些要点难点?

  答:渔业转方式调结构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当前要重点打好“六场硬仗”。 

  一要打好长江流域大保护的硬仗。长江流域既是我国淡水渔业主产区,也是水生生物基因库。渔业领域的大保护重点要抓好两个方面,一方面保护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实行抢救性保护。另一方面恢复水域生态环境,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

  二要打好近海过剩产能疏导的硬仗。压减近海捕捞,通过减船转产减少一批,取缔“绝户网”和涉渔“三无”船舶打掉一批,拓展外海和远洋渔业转移一批,逐步实现捕捞强度与渔业资源可捕量相适应。降低近海养殖强度,有序向外海、深海转移。

  三要打好水产品质量安全提升的硬仗。对水产品质量安全要坚持产管结合,落实生产者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突出抓好“病”和“药”的监管,提高重大疫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针对重点养殖品种,开展硝基呋喃、孔雀石绿等禁用药物精准整治行动,严厉查处养殖过程中违法用药行为。同时,推进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加快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制修订,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执法,加大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和风险隐患排查力度,扩大监测覆盖面。

  四要打好渔业物质技术装备条件升级的硬仗。推进渔业科技进步,加强品种培育、健康养殖、精深加工等关键领域和环节的科研攻关,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新装备,加强渔船、渔港及配套设施建设,强化渔业的物质装备和技术支撑。

  五要打好捕捞渔民转产转业的硬仗。“十三五”期间,要有序推进捕捞渔民转产转业,逐步实行退渔上岸,引导渔民向水产品加工、流通和休闲渔业转移。

  六要打好远洋渔业规范有序发展的硬仗。我国远洋渔业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规模上已经位居世界前列,但结构上仍存在捕捞独大的问题。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推进远洋渔业规范有序发展,逐步淘汰对海洋生物资源破坏力大的捕捞方式和渔具渔法,保护和合理利用国际渔业资源。加强远洋渔业海外基地建设,配套发展加工流通业,着力延长产业链、提高竞争力。(信息来源:农业部)

  

  来源:中国食品报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