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中国不执行“仲裁庭”裁决合法 仲裁使南海局势更复杂

来源:环球网   发布时间:2016-05-25 13:34:23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随着南海仲裁案裁决的临近,中国政府在国际上反击菲美等国混淆南海争议真相的舆论攻势也达到高潮。24日,外交部长王毅在出席上合组织塔什干外长会后会见记者时说,“在南海问题上,任何罔顾基本事实,执意按盟友划线,蓄意政治炒作的行径都不得人心,只会自毁信誉,终将无果而终。”同一天,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阿利莫夫就南海问题发表声明称,“我们坚决反对域外国家介入南海问题,反对南海问题国际化。”

  24日,中国外交部网站公布了本月19日外交部副部长刘振民会见美国媒体代表团、介绍南海问题的答问内容。在回答美国《新闻周刊》记者关于“中国在南海问题上有没有红线”的问题时,刘振民表示,在南海问题上,我们的红线就是“希望美国不要选边站队,就是说你不要支持你所谓的盟国来对付中国”。谈到菲律宾推动的南海仲裁案,他说,这“完全是一方羞辱另一方的政治操弄,将成为国际法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案件”,“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仲裁案背后暗藏的玄机和阴谋也将昭然于世。”

fds【环球网报道 记者 任梅子】据香港《文汇报》525日报道,菲律宾单方面向海牙国际海洋法庭提出所谓“南海仲裁案”,预计将于6月公布结果。外界预料,所谓“仲裁庭”将作出“对马尼拉当局有利”的裁决。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李国强研究员认为,仲裁裁决之后,美国等国家有可能利用中国不承认、不执行仲裁裁决为由,对中国发起新一轮外交攻势,南海局势可能因仲裁反而更加复杂和动荡,但不会动摇中国政府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决心和意志。

  近期,随着所谓“南海仲裁案”公布结果邻近,菲、美、日、英等国开始下大力气鼓吹国际舆论,企图逼中国就范。但李国强指出,“仲裁庭”的组建是建立在一系列错误基础上的。他说,菲律宾提出的仲裁事项本质上是岛礁领土主权问题,而领土问题不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调整的范围,而是习惯国际法调整的范围,“仲裁庭”不能对领土问题作出裁定,所以对于本案从一开始就理应不予受理。

  菲违背“约定必须遵守”国际法基本原则

  李国强说,“中国从没有同意就有关争端接受强制争端解决程序,而菲律宾单方面提起强制仲裁,违反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仲裁庭’理应充分尊重缔约国自行选择争端解决方式的权利”。

  据介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不涉及领土主权问题,对于海域划界问题,《公约》允许缔约国排除适用强制仲裁等强制争端解决程序。中国已于2006年作出声明,明确将海域划界等问题排除适用强制程序。李国强称,“排除”声明构成《公约》争端解决程序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公约》所有缔约国都具有法律效力。不接受、不参与仲裁,是《公约》赋予的权利。

  2002年中国与东盟国家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其中第四条规定,有关争议由直接当事国通过谈判协商解决,而菲律宾显然违背了“约定必须遵守”的国际法基本原则。

  李国强表示,中菲之间存在通过谈判方式解决有关争端的协议,双方的外交磋商并没有穷尽,菲在提交强制仲裁前,也没有尽到《公约》规定的“交换意见的义务”以及“用尽当地补救办法”等强制性国际义务,“仲裁庭”理应充分尊重相关国家为和平解决争端所作的努力。但遗憾的是,海洋法庭作出了不公正的选择,而其组建的“仲裁庭”严重忽视了上述前提。这位权威专家指出,“仲裁庭”无论作出怎样的裁决,都将涉及领土主权争议和海域划界,因此“仲裁庭”属于明显的司法扩权滥权行为。既然前提错了,其结果当然不可能是正确的。

  仲裁后南海局势或更动荡

  对于仲裁结果,中国政府已多次表明不承认、不执行的严正立场。李国强指出,仲裁之后南海问题仍将长期存在,并不因裁决结果而得到彻底解决。他判断,仲裁裁决后,美国等国家有可能利用中国不承认、不执行仲裁裁决为由,对中国发起新一轮攻势,南海局势可能因仲裁而更加复杂和动荡,如某些国家更加肆无忌惮地在南海进行军事活动,更多国家滥用仲裁程序而放弃外交努力等。

  李国强强调称,菲律宾强推国际仲裁,无助于中菲南海争议的解决,不会改变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主权的历史和现实,不会动摇中国政府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决心和意志,不会影响中国通过外交谈判解决有关争议以及与本地区国家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的政策和立场。

  近日,多名中国驻外大使也纷纷出手,在国际上进行“南海维权”。驻英国大使刘晓明继在《金融时报》发表《谁在制造南海紧张局势?》后,又在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发表题为《中国是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的中坚力量》的主旨演讲。中国驻马尔代夫大使王福康在该国主流媒体“太阳在线”上发表《所谓“南海仲裁案”的真相》,中国驻罗马尼亚大使徐飞洪在罗大报《真理报》上发表《你是否了解中国南海》,中国驻阿联酋大使常华在《海湾时报》发表署名文章《菲律宾南海仲裁案违反国际法理》,等等。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称,几十年来,美国保护东亚利益的办法就是缔结一系列的双边关系。如今美国的这些朋友们直接联合作战。首先是“三角关系”,比如去年以来,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在海上安全方面开展高层谈话,其次是“双边交易”,如印度给越南fd贷款1亿美元购买巡航船,日本租借侦察机给菲律宾。“但中国似乎并没有让步的迹象。”专家称接下来几周“将是非常关键的时间点”。面对海牙仲裁庭的裁决,如果中国立场强硬,那么一个对抗中国的“四国组合”(美日澳印)可能会形成。

发的

  “国际仲裁带来的麻烦远比办法多,它只会加剧地缘政治紧张度”,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肖特对澳媒称,“中美之间的冲突本可以得到妥善管理,因为双方的全球目标和经济利益有较大重叠面。而现在人们最大的恐惧是担心南海争端的局部小事件失控,继而演变成一场有多国卷入的战争的导火索。”

  【环球时报驻日本、越南特约记者 蓝雅歌 雒亦 环球时报记者 崔杰通 冯国川】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