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装备助力破解执法难题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6-04-15 15:39:15 

  本报讯(记者 王中建)浅海、滩涂、潮间带等执法船艇难靠近、人员难行进的区域,往往是串网、地笼网和张网等违禁网具作业高发区,成为海洋与渔业执法的难题。近日,宁波市海洋与渔业执法支队引进两艘能在浅海、滩涂、沼泽、湿地、冰雪等多种地形“飞驰”的空气动力艇,减少执法死角。

  去年66日凌晨,支队执法人员在象山港海域巡查时,发现一艘疑似“三无”船舶正在捕捞作业。小船发现执法艇后立即抛下网具掉头往浅滩驶去,执法艇紧急追赶,但小船冲上了滩涂,滩涂水太浅,快艇无法靠近,违法人员弃船跑了。据宁波支队办公室工作人员赵东海回忆,“这种情况经常出现,我们都感到很无奈。”

  面对滩涂等浅水区的执法困境,宁波支队多次组织专家研究解决办法。在一次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认为,空气动力滑行艇技术成熟、性能稳定,具有较强的滩涂、潮间带行驶能力,适合执法部门在滩涂、浅水、沼泽等区域执行违规网具清理、违法渔船查扣等任务。随后,支队向宁波市财政申请160万元购置了两艘空气动力艇。

  宁波支队组织人员在梅山渔政基地进行了为期6天的空气动力艇操纵及维护保养技能培训学习。在随后开展的象山港执法巡查中,空气动力艇在滩涂、潮间带等区域可以快速行进。“执法人员以前到不了的地方,现在能轻而易举到达。”赵东海说。

  据宁波支队支队长黄章伟介绍,装备空气动力艇是支队大力推进执法模式和装备体系建设的成果,扩展了执法范围,目前在浙江省属于“独一份”。下一步,在充分发挥空气动力艇作用的同时,支队将积极推进无人机在海洋执法和管理中的应用。支队现已成立无人机及监测系统建设领导小组,将全面开展无人机巡查工作,提升支队的执法效能。

链接

  空气动力艇将推进系统由水线以下上移至甲板以上,用空气推动方式代替水推动,简化了船体底部设计,使其不受水域范围影响,扩展了艇的活动范围。艇身发动机带动驱动轴高速旋转,动力传递到艇后端水线以上的螺旋桨,使之高速旋转产生空气动力推动艇向前行驶。该艇可在浅海、滩涂、湖泊、内河、沼泽、湿地、冰雪等多种地形使用。该艇长7.6米,可载5人,最高时速80公里。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