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持续发酵的厄尔尼诺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6-04-14 16:49:32 

  北方持续晴暖、南方暴雨不断,近期中国天气两极分化明显。放在全球背景下,这种极端天气现象并非孤例。2015年入冬以来,受厄尔尼诺影响,世界各地的天气系统异象频频。太平洋周边多个地区或是暴雨频繁出现洪涝灾害,或是高温少雨干旱现象严重。虽然史上最强的厄尔尼诺峰值已过,但美国宇航局新发布的卫星影像显示,太平洋上空的厄尔尼诺现象丝毫没有转弱的迹象,仍在强有力地搅动全球气候,对其影响必须警惕。

多地遭遇厄尔尼诺侵袭

  2015年底,北极遭遇罕见的热浪袭击。20151230日,北极气温一度超过0℃,北极附近区域气温最高达1.7℃,比以往冬季正常气温高出近30℃。

  今年1月,美国华盛顿国家广场附近的上千株樱花树纷纷开放,游客们破天荒地在冬季欣赏到了樱花。根据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的统计,华府赏樱的最佳时间一般是在4月上旬,但在2016年却因连日高温提前了3个月。

  上月初,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及其周边地区遭遇特大暴风雨袭击,沙漠之城“秒变”水乡,这在当地40年来非常罕见。

  ……

  专家认为,世界各地近期出现的极端天气现象都与厄尔尼诺有关。

极端气候的“元凶”

  厄尔尼诺一词源自西班牙文,原意是“小男孩”,用来表示在南美洲西海岸向西延伸,经赤道太平洋至日期变更线附近的海面温度异常增暖的现象。当该海区海水表面温度持续3个月以上比常年同期偏高0.5℃,就进入了厄尔尼诺状态。当海水表面温度持续6个月以上比常年同期偏高0.5℃,则确认为一次厄尔尼诺事件。

  在正常年份,赤道表面东风应力把表层暖水向西太平洋输送,在西太平洋堆积,从而使那里的海平面上升,海水温度升高。而东太平洋在离岸风的作用下,表层海水产生离岸漂流,造成持续的海水质量辐散,海平面降低,下层冷海水上涌,导致那里海面温度的降低。上涌的冷海水营养盐比较丰富,使得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充足的饵料。

  可是每隔数年,东南信风减弱,东太平洋冷水上翻现象消失,表层暖水向东回流,导致赤道东太平洋海面上升,海面水温升高,秘鲁、厄瓜多尔沿岸由冷洋流转变为暖洋流。下层海水中的无机盐类营养成分不再涌向海面导致当地的浮游生物和鱼类大量死亡,大批鸟类亦因饥饿而死,形成一种严重的灾害。与此同时,原来的干旱气候转变为多雨气候,甚至造成洪水泛滥,这就是厄尔尼诺。

  当东南信风异常加强时,赤道东太平洋海水上翻异常强烈,降水异常偏少。而赤道西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偏高,降水异常偏多。这就是所说的拉尼娜事件。拉尼娜现象与厄尔尼诺相反,指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降低。两种现象都与全球气候有密切联系。

本轮厄尔尼诺后劲儿不减

  据统计数字显示,1951年~2016年共发生了15次厄尔尼诺事件和15次拉尼娜事件,其中3次为极强厄尔尼诺事件,分别发生在1982/1983 年、1997/1998 年和2015/ 2016年。由于人们对影响厄尔尼诺现象的物理机制的认知程度有限,对初始误差和随机过程如何影响厄尔尼诺预报不甚明了,造成目前大部分预测模型只能够提前6个月给出较为可信的预报,如果要想进一步预测强度以及阶段变化,则难度加大。

  早在20153月多地海表温度开始异常升高,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就正式宣布2015年是“厄尔尼诺年”,且有可能成为有气候记录以来最炎热的一年。但直到年中,科学家才确认厄尔尼诺的暴发强度。

  世界气象组织认为,本次厄尔尼诺的高峰已过,预计未来数月将减弱,并在第二季度衰退。但该组织同时提醒,“其影响还将持续数月,不能掉以轻心”。

  从宏观上来说,厄尔尼诺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可以蔓延全球。但从形成机制解释,它最直接的影响是热带环流,然后再往中高纬度的大气环流传递。

  有关专家认为,厄尔尼诺现象不仅会使热带环流和天气气候发生异常,还会引起全球范围内的大气环流异常,导致规模较大、范围较广的灾害性天气肆虐,如干旱、洪水、低温冷害等。从过往的历史经验来看,厄尔尼诺暴发时,农业首当其冲,如可可、白糖、橡胶、小麦和玉米等受影响较大。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