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东:全力打造江苏沿海开发示范区——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如东县委书记潘建华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6-03-10 15:02:08 

本报记者 赵建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进一步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壮大海洋经济,加强海洋资源保护,维护海洋权益等。作为江苏省的海洋大县,如东县在“十二五”沿海开发建设取得新成效的基础上,“十三五”时期又将如何做深做透海洋文章,全国两会期间,本报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如东县委书记潘建华。

如东县地处长江入海口北翼,东濒黄海,南临长江,与上海隔江相望,已成为上海北翼的重要经济腹地和连接大江南北的重要枢纽。全县总面积1872平方公里、滩涂面积104万亩,海域面积4800平方公里,人口106万。

潘建华兴奋地告诉记者,“十三五”时期,如东县将紧紧围绕建设“强富美高”新如东,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江苏沿海开发、南通陆海统筹发展等国家战略叠加的机遇,以洋口港开发为龙头,全力打造江苏沿海开发示范区。

潘建华说,刚刚过去的“十二五”,如东县积极抢抓有利机遇,努力应对各种挑战,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十三五”时期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二五”期间,如东县沿海开发建设取得新成效。洋口港成为国家一类口岸,正式对外开放;沿海园区载体建设、开发质态和贡献份额不断提升,产业集聚度逐步增强;三一重工等17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相继落户投产,全县累计到账外资17.56亿美元,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8%,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一五”期末的12.853.433.8演进为2015年的9.746.843.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42.92%,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达到24.35%。五年来,如东连续蝉联省级文明城市,并被评为国家生态县、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和中国条斑紫菜第一县、中国南美白对虾第一县、中国优质河蟹苗种第一县。洋口国家中心渔港获得“全国文明渔港”称号,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新提升。

展望“十三五”,潘建华信心满满,连用了5个“更加突出”:一是更加突出产业厚植,加快构筑充满生机活力的创新创业体系,建成一批产业链完善、产业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的高端产业集群。二是更加突出载体建设,提升吸聚功能,努力打造长三角地区最具竞争力的项目落户平台,不断提升沿海开发的层次和成效。三是更加突出城乡统筹、推动共同繁荣,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协调发展新格局。四是更加突出体制机制创新、释放发展动能。五是更加突出推进民生实事工程,着力提高百姓收入,健全保障体系,改善生态环境,加强社会治理,使广大人民群众共建文明如东、共享发展成果。

潘建华说,如东全力打造江苏沿海开发示范区,就是要紧紧围绕建设海洋强县和美丽海洋的总目标,实施海洋综合管理,及时调整修编《如东县海洋功能区划(2016~ 2020》,强化海域管理,认真执行海洋功能区划等制度,坚持陆海统筹,充分发挥沿海各项资源优势,拓展海洋资源资产融资功能,开展海域资源储备,全力推进海域资源市场化运作。突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加强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和环境整治,做到开发与保护并举。加快建设现代渔业产业体系,基本实现渔业现代化。进一步强化安全责任意识,持续深化“平安渔业示范县”和“文明渔港”的创建。加快“智慧海洋”工程建设,促进海洋渔业事业的科技进步和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海洋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潘建华表示,“十三五”是如东海洋经济腾飞的又一黄金期,全县拥有88公里的海岸线、104万亩的滩涂和30万吨的深水大港,作为“一带一路”重要的节点城市,如东将紧紧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机遇,主动作为,找准定位,合理规划。进一步强化港口引领,积聚海洋资源要素,构筑人才高地,创新体制,激活机制,放大沿海开发效应,做优做强沿海特色经济板块。着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如东,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写好中国梦的如东篇章。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