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3月7日报道 境外媒体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去年着手实施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军队改革,改组了四总部,在军队最高领导机构中央军事委员会新设15个部门,把作战指挥权集中到了军委主席习近平手中。
据日本《每日新闻》3月6日报道,中国2016年国防费比前一年增长7.6%,6年来首次回归个位数增长。在维护海洋权益方面,中国提出了新的方针。
报道称,去年中国在国防白皮书中首次明确写道“突出海上军事斗争和军事斗争准备”。中国构建陆海空联合作战体系,加强了对南海冲突时美军“介入”的防范态势。
为此,中国加紧建造舰船和开发反舰导弹,提高预警机等的情报侦察能力。今后,军备增强的节奏可能会放慢,但中国已开始建造国产航母,展示提高远海作战能力的姿态,无疑会加剧周边国家的担忧情绪。
另外,在提交至全国人大会议的“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明确提出将制定涵盖全部海洋政策的海洋基本法,强调“统筹运用各种手段维护和拓展国家海洋权益,妥善应对海上侵权行为”,指出了提高中国海警局等海上执法机构能力、深化海洋相关问题历史和法理研究的必要性。
报道称,为了在海洋争端中有效地维护自己的主张,中国一方面进行“理论武装”,一方面利用执法这一军事以外的领域,谋求在东海和南海扩大海洋权益。
另据香港《南华早报》3月6日报道,5日发表的政府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称,中国将加强海上存在以保护其领土主权和维护在中国管辖的水域内的航行自由。
报道称,在全国人大会议上发布的该纲要草案用了整整一节的篇幅谈论保护国家的海洋利益,重点放在主权和安全方面。在上一份国家发展五年规划纲要报告中,这个主题只是被简要地提及。
这些承诺包括加强海上执法、确保中国水域的航行自由和安全以及“妥善应对海上侵权行为”。
李克强总理5日在向立法机构宣读工作报告时还表示,政府将加强保护其海外利益的能力。李克强说,要“统筹推进各方向各领域军事斗争准备,严密组织日常战备和边海空防管控”。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翰灵说,最近围绕南海以及美国海军在中国控制岛屿附近巡逻的领土争端已经促使政府把重点更多地放在海洋安全上面。他说:“我们的领土主权和海洋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
报道称,该纲要草案称,中国将完善与周边国家涉海对话合作机制,推进海上务实合作。政府还将在今后5年内起草一部海洋基本法,以宣示中国在海洋问题上的总体政策和战略。王翰灵说:“习近平主席提出了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它要求有关海洋安全的完整顶层设计,并且需要制定一部海洋基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