诠释海洋精神的内涵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6-03-02 15:28:50 

赵建东

毛泽东主席曾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海洋人做好海洋工作,需要有一种独特的海洋精神。那么,这种精神应该包含些什么呢?

海洋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辽阔,容纳百川,拥有博大的胸怀。我先后5次出海采访,每一次出海的队友都不同,他们来自祖国各地。每个人的脾气秉性、兴趣爱好、饮食起居都有一定差异。有了宏阔的心胸,才能相互包容、团结协作,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完成任务,安全返航回家。

海洋工作者不管从事何种工作,都要与海洋打交道。海洋美丽、神秘且又凶险无比。风和日丽还好,如遇疾风狂澜,便考验着人们的智慧、毅力、斗志和信念。那么,谋勇应该成为海洋精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逢出海,必有晕船。晕船成为海洋工作者永远需要斗争的“敌人”,每一次出海,海洋工作者都要克服心理上的紧张,用谋勇战胜痛苦。

海洋精神的第三种品质当为忠义。如果没有为国尽忠的气概,海洋事业很难有所推动和发展;如果没有侠之大者的义举,许多艰难困苦难以克服。中国第26次南极科考察领队袁绍宏在赴南极前,父亲突发心肌梗塞住院。在陪伴了父亲一个晚上后,他毅然辞别,奔赴南极。仅仅半个多月,父亲病逝。袁绍宏陷入巨大的痛苦之中,但作为领队,他却只能打起精神,给考察队员鼓舞,保证科考任务圆满完成。

海洋精神最可贵的一种品质应该是共济。海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互相协助、互相关心、互相支持,共渡难关。

201018日,在南极中山站施工现场,考察队员苏德强不幸受伤,考察队迅速组织抢救。手术中,医生发现他肠系膜血管破裂,出血严重,腹部肌肉也出现了大面积撕裂,需要大量输血。

中山站考察队员得知情况后,纷纷伸出胳膊要求献血。经过确认,汪大立、贾国建、孙志浩、张训途、熊尚凌、付见维、邓志力等7名队员的血型与伤者血型符合。7名队员当天捐献鲜血2500毫升。

19日清晨5时,苏德强终于苏醒,顺利跨过“生死线”。但当晚,苏德强的病情再次恶化,开始出现低烧。中、俄、澳的医生现场会诊后,建议将他转运到距离南极最近的澳大利亚城市霍巴特进行治疗。转移之前,伤员需要一定的备用血液,贾国建又主动要求再献。

“为了保住老苏的命,我献点血有什么关系。”贾国建对医生说,“我们南极考察队员是个整体,必须得一块儿回国!”这个故事充分体现了海洋工作共济的重要性。

一代又一代海洋人用自己的血汗和辛勤劳动凝结出了南极精神、大洋精神、海监精神、载人深潜精神等。这些精神当属于海洋精神的一部分。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