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渔灯节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6-02-29 16:19:55 

■陈文念

在几十年的人生岁月里,对家乡最深刻的记忆莫过于那最隆重、最喜庆、最热烈、最具有地域特色的盛大渔灯节了。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念及生活在海边的父老乡亲及割不断的亲情和乡韵,还有家乡那“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万盏渔灯红透半边海”的渔灯节;我无论身居何地,每年春节一过最渴望的就是回到家,和亲戚们一起过个热热闹闹的渔灯节。

在乡亲们的眼里,渔灯节比春节还重要,这是胶东渔家“图腾”的盛大节日,是胶东渔民最隆重的欢庆盛典。每年春节一过,我的家乡山后初家、陈家、李家、顾家四个村就开始迎接久盼的渔灯节。这些苍天散落珍珠似的美丽村庄依山海而居,一溜沿海村呈弧形状连接起来像一条长长的腰带,镶嵌在45公里的海岸长的岸边。连绵起伏不高的山上挂着点点青绿,像臂膀一样,把红砖碧瓦的山村环绕在怀抱中,蓝莹莹的大海,似美丽的蓝绸般,把山庄映衬得秀美瑰丽,似一幅天开的山水写意图画。

正月十三那天,我随着赶节的人流到沿海渔村过渔灯节。渔灯节在胶东一带已有三百年历史,经不断发展演变内容越来越丰富。现在的渔灯节已是一个热闹喧嚣、富于地方文化的渔民盛典。大约10时,村子里不知是谁率先点起了鞭炮,就像是一颗腾空而起的信号弹,引来了山海般的呼应。只一阵工夫,鞭炮的纸屑就像一条条红地毯,铺满了大街小巷,铺向了田间地头,也盖在了大海的碧波之上。渔家的节日就这样伴着厚厚的红地毯开始了。少壮携老幼,为海浪百锣齐鸣,为桅之千帆披彩,万挂鞭彩顷刻红如云烟。

朋友、亲戚和船员们早早就到船主家集合了,这一天,船主备足了美酒佳肴,来客们则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尽显出闯海人那种甘苦与共的豪爽义气。渔民还把自己最大的鱼和猪头拿出来,与大饽饽、豆面渔灯及菜肴果盘一起装进了古色古香的大食盒,在郑重地烧香焚纸之后,便按着古老的习俗,以船为单位,打着彩旗,敲着锣鼓,抬着供品,扭着秧歌,一路放着鞭炮从小院出发,一直来到港湾里的船上,送上一份对于大海的虔诚。

你再看那欢快的锣鼓吧!稠密的鼓点像春雨一样落进了村路,落进了人心,滋润得希望早早就泛绿了。此刻,渔民们用厚厚的脂粉,填平了脸上那海风刻出来的深纹。他们忘情地跳啊舞啊,全不顾什么节奏和旋律,只是把心中的那份真情,那份快活释放出来!我似乎看到他们心里那轮红彤彤的日头,已经跃出了水面,金晃晃地在祥云的簇拥下高高地升起来了。他们一定听到了鱼群的欢叫,一定看到了满舱的鱼虾……

渔港里船成队列。船头、船艉贴满了对联和喜字,船桅上挂满了彩旗,在船队的上空,形成一团五彩云霞,映照得海面也洋溢着一派盈盈的喜气。这是节日的主场。祭海的队伍从四面八方汇聚在这儿,形成狂欢的高潮。人们在这儿倾注全部的真诚。他们拥挤着,欢闹着,鼓乐声、鞭炮

声,秧歌声与海涛声融化在一起,再也分不出哪是海上,哪是地上,哪是海浪,哪是人潮了。

祭海是节日里最精彩的一幕。古老而隆重的渔家典礼如期而至。红色喜庆的地毯,从祭台向大海延伸,祭祀者把海碗高举过头,又低首缓缓洒在脚下;黄色的祭海祈福旗帜迎风猎猎,七彩的礼宾花在空中绽放;悠远而肃穆的长号声响起,随风向洋而去……激扬的鼓声直冲云霄,在震撼人心的音乐衬托下,全体祭海人员向大海行礼三鞠躬,向海神妈祖像敬献花篮……在司仪的引导下,祭祀渔民高擎巨大的高香,一群渔家后生抬着满满当当几大筐贡品,鱼贯走到祭台上。8名彪悍的船老大抬了一头全猪和一只全羊郑重地放到妈祖像前的供桌上。5名壮汉每人抱着一个大酒坛走上祭台,60名渔家汉子双手托起一只大海碗,面对着广阔的大海,高声喊诵:“一敬酒:出入平安;二敬酒:波平浪静;三敬酒:鱼虾满舱。”

主祭人面对大海恭读祭文:“茫茫瀛海,生命之源……大海恩我,殷殷可鉴……”接着,祭乐响起,32个舞者向大海献祭舞。

青山碧海间,渔民以独特的方式举办一年一度属于自己的盛会。 渔灯节进入尾声。天还没黑,渔灯就亮起来了,人们把萝卜做的吉祥灯送到了窗台、门口、村头、路边,送到了生活的每个角落,让它们赶走所有的黑暗;人们把豆面做的渔灯送到船头、舱口、港湾、海上,让它点亮所有的星星,照亮渔灯节上那些美好的愿望。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