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推进两重大海洋工程 日媒:在南极洲争夺地盘

来源:中华网   发布时间:2016-02-20 15:50:01 
2015年12月7日,中国首架极地固定翼飞机“雪鹰601”在南极中山站附近试飞成功
记者日前从国家海洋局获悉:2016年,国家海洋局将推进“雪龙探极”“蛟龙探海”重大工程建设,确保“科技兴海”战略深入实施。
为推进“雪龙探极”科考工程,国家海洋局计划于2016年组建南极航空队,初步构成极地区域的陆—海—空观测平台。建立适用于极地环境的空间、遥感、冰雪和海洋探测技术及装备支撑体系,建立长期、系统和网络化的极地综合观测与应用服务系统。
在“蛟龙探海”勘探工程方面,国家海洋局计划实施深海采矿试验工程、深海探测工程、深海生物多样性研究与资源勘探开发专项,建设蛟龙号等国家大型深潜装备应用共享平台和深海空间站。壮大深海资源调查与开发装备产业,推进深海生物资源利用产业化,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家深海产业基地,全面系统提高深海技术装备水平。
此外,2016年,国家海洋局还将组织完成第七次北极科考,力争开展首次中俄联合北冰洋考察。同时,做好大洋第三十九、四十航次科考调查,实施国际海底矿区合同计划。
国家海洋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十三五”时期,国家海洋局将坚持创新发展,使创新成为推动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积极推动“海洋+互联网”“海洋+大数据”等发展模式创新,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和国家级海洋重点实验室,打造适应需求、层次高级的海洋高技术产业体系。
日媒:中国正在南极洲争夺地盘
据参考消息报道,日本外交学者网站2月17日关注了《中国日报》有关南极航空队的文章。报道称,国家海洋局没有透露有关南极航空队的细节,只说其目的是支持中国南极科考活动。飞机将部分用于空中观测及其他科考任务。
《中国日报》说,中国目前在南极有277名科考队员,在4个考察站从事科考工作。
报道称,中国去年刚刚使用一架固定翼飞机(而不是直升机)完成了首次极地飞行。不过那次飞行是由一架美国制造的“巴斯勒”BT-67飞机完成的,而且飞机实际上由一家加拿大公司运营。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副主任孙波对《中国日报》记者说,中国正在为自己的南极航空队训练飞行员和地勤人员。
报道称,空中支持是南极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包括为南极科学探险提供补给,也包括完成科考任务。例如,27年来,美国在南极的科考活动一直由纽约空军国民警卫队第109空运联队提供空中支持。去年,第109空运联队共向南极麦克默多站派遣了575名航空兵和7架LC-130运输机(安装了滑雪板式起落架的改版C-130“大力神”运输机)。据第109空运联队的南极行动负责人布莱尔·赫德里克中校说,除了提供补给之外,这些LC-130运输机还使用IcePod完成了科考任务——IcePod是“一种集成式冰成像系统,能够对冰面和冰床进行详细测量”。
报道称,中国新组建的南极航空队只是中国扩大在南极存在的最新迹象。去年,中国宣布它准备在南极洲建立第5个考察站;科考队员目前正在绘制罗斯海维多利亚地盆地的新站址地图。
除了“雪龙”号破冰船之外,中国还在建造第二艘极地科考船。可能于今年入列的新科考船将是中国第一艘国产破冰船;“雪龙”船是在乌克兰建造的。
报道称,中国是《南极条约》的签署国,而该条约禁止在南极洲进行军事活动和资源开发。但有人担心,考虑到禁止在南极进行采矿活动的《南极条约》将于2048年接受重新审议,中国和其他国家一样,正在南极洲争夺地盘。南极被认为拥有大量石油和矿产储备,而且据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的中国极地活动专家安妮-玛丽·布雷迪说,北京已经向“国内受众明确表示”,这些自然资源是它在该地区的主要兴趣所在。不过在短期内,中国的活动包括新航空队的活动,仍将是纯粹的科学活动。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