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中建) 近日,《中国海洋报》记者从中国海监浙江省总队获悉,去年,浙江省沿海各地成立专项执法行动领导小组,开展用海项目自查自纠,运用无人机等科技监管手段,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加大对海域使用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查处了一批案情重大、影响恶劣的案件。全省共开展海域使用检查1832次,检查用海项目1566个,查处海域使用违法案件53起,收缴罚款3亿多元。
据悉,去年浙江沿海各地海洋主管部门成立以分管副局长为组长的“海盾”专项执法行动领导小组,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提供政策指导、组织案件会审、协调各方关系,及时处理执法办案中的各类问题,为专项行动的开展打下基础。
全省各级海监机构严格落实海岸线分段定期巡查责任制度,重点加强对围填海、工业用海、交通运输用海等的日常监管,把“海盾”专项执法与用海项目自查自纠及疑点疑区排查、区域用海规划实施情况检查等海域使用管理方面的执法工作相结合,统筹兼顾,形成合力。
去年4月~8月,浙江沿海各市、县开展自查自纠,全面核查已批用海项目的实际情况,实地核查未批先建、边批边建等违法用海行为及批而不建、建而不用或涉及空间布局调整、用海位置变动等状况。9月~11月,浙江省总队组织人员交叉检查舟山、宁波、台州、温州、嘉兴的37个用海疑点疑区,并将有关情况向各市作了通报,符合立案条件的,总队依法查处或督办。
省各级海监机构与海域、动态管理等部门加强信息互通,建立共享机制,借助卫星遥感技术、海域动态监视监测系统、海监通定位仪、无人机侦察等科技手段,排查哪些区域存在非法围填海行为,甄别属于未经批准用海、超面积用海还是改变海域用途等,同时强化对工业、城镇用海区,港口航运区,农业围垦区的监管。
中国海监宁波市支队租用3台具有航摄定位遥感测量等功能的无人机用于执法巡查,聘请中国科学院遥感所技术人员对无人机的使用进行指导和培训。同时,积极探索和拓展使用无人机开展海洋执法巡查的应用能力,加快推进海洋巡查模式转型。一年来,支队利用无人机先后对多个海域岸线使用项目、涉海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监视监管,大大提高了执法效率。
去年,象山、宁海县政府整合当地海洋、国土、公安、城管等部门力量,开展联合执法,借势借力、敢于碰硬,打响集中整治非法用海攻坚战,强制拆除两座私建码头、爆破清理围塘堤坝1座,对其他不符合海洋功能区划和城乡建设规划的用海构筑物责令限期整改。
据浙江省总队相关负责人介绍,海域使用专项执法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沿海村围填滩涂、村民零星填海等方面存在执法“瓶颈”。下一步,将针对相关问题研究解决方法。同时,总队将重点规范区域用海规划的实施及在建围填海项目,有效落实海域使用属地监管责任,积极做好海洋行政执法权相关工作,在海域执法能力建设上落实好“十三五”规划。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