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起点上加快深海中心建设与发展——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十二五“亮点综述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6-02-19 15:20:59 

“十二五”期间,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在国家海洋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基建、业务、机构、人才队伍等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目前,国家深海基地一期工程基本完成,园区已启用,“向阳红81”船已下水列装,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任务圆满完成,深海技术公共研发平台建设已全面启动,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逐步完善,单位全面建设正在迈向一个新台阶。

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十二五”期间,深海基地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完工,陆域及码头工程验收完成,增项建设等工作基本结束,园区于201510月启用。包括潜水器试验水池、维修维护车间、深海高压环境模拟试验室等在内的技术支撑平台以及科考船码头等功能设施启用,专用设备安装到位,深海中心支撑平台基本形成。自主建造的“向阳红81”船于201512月交付使用。深海中心陆基保障指挥大厅建设和岸台通信系统已建设完成,为远洋船舶调度指挥提供了服务保障。

业务科研工作扎实推进。先后组织实施了2013年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和2014~ 2015年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完成了深海海盆、海山、海沟和大洋中脊热液区等多种海底环境的载人深潜作业任务,实现了从参与海试到组织实施试验性应用航次的角色转变。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移交深海基地,完成了维护保障职能转移。连续开展了深海超高压模拟系统、载人潜水器探测及取样系统、载人潜水器驾驶操纵训练模拟系统与潜航员选拔培训定级标准研究等科研项目的研发工作,同时成立了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深海技术与工程分会,技术支撑能力基本形成。

组织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健全完善。深海中心于201012月获得中央编办正式批复,经过几年的运行和建设,逐步建立了管理、业务、技术、后勤及条件保障等部门,内设机构逐步合理,职能不断完善,较好地完成各项任务。通过特殊人才公开招聘、储备人才、劳务派遣、船员队伍派遣合作等渠道,引进了潜航员学员、技术人员、船舶管理人员等深海中心亟须的专业人才,通过实施“名师高徒”计划、专业培训、参试参航和船舶建造工作,基本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的支撑保障队伍。同时,开展了博士后及研究生联合培养、加强与国外进行人员合作交流等。

单位运行管理更加规范。为了规范单位管理和运行,深海中心制定出台了财务、人事、科技业务、行政管理、保密安全等内部规章制度,这些制度为集体决策、科学决策、规范管理、严格管理打下了坚实基础。通过不断健全组织机制和工作机制,在单位内部形成了“务实、立新、协同、跨越”的文化理念。同时,结合深海中心重点工作,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渠道,对深海事业和基地建设进行较为广泛的宣传,这些报道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为项目建设的推进、争取地方支持和帮助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总结“十二五”期间的工作,主要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完成的大项任务、亮点工作较多,且完成较好。二是人员队伍逐步成长,职业化保障队伍初见雏形。随着业务化运行工作的展开、大项任务的顺利完成,技术人员通过业务活动、专业培训等不断提升技能,为日后建立职业化保障队伍打下基础。三是随着深海中心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行政管理等方面制度的不断完善,单位的运行管理更加规范化、正规化。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深海中心将紧跟海洋强国、“一带一路”战略部署和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形势,围绕功能定位,以支撑保障能力建设为重点,以人才与创新团队建设为保障,以国际领先的科研设施和高精尖的研发装备为支撑,利用好“功能定位、地理位置和硬件条件”三个优势,加强国内外合作,围绕三大总体目标,推动深海中心快速发展。

建立多功能深海活动业务平台。紧密围绕职能定位,以国家深海基地码头、大型科考船、实验室、车间水池和蛟龙号等大型装备为依托,重点开展深海技术装备保障平台建设,通过组织实施蛟龙号应用航次,建立平台运行管理机制,建成面向全国深海科学研究、资源调查、深海装备研发和试验的国际先进的、开放的、多功能国家级公共服务和保障平台。

形成深海活动技术支撑能力。立足重点任务,通过蛟龙号应用航次组织实施、两型新船建造和蛟龙号大修与技术升级,建立大型深海装备安全运行维护制度体系,提高航次组织能力、培育蛟龙号及常规调查装备业务化运行技术保障能力,推动深海水下运载装备平台体系的建立,形成软硬件一体的综合支撑保障能力。

建立职业化的支撑保障队伍。结合深海中心职能定位和重点任务,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逐步形成适应深海活动需要的职业化技术保障队伍、调查队伍、科考船舶运行队伍。到2020年,深海中心人员总数达200人左右,实现人力资源规模适当、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管理规范的总体目标。 (李直东)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