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报道,1月22日,世界卫生组织与世界气象组织发表联合报告指出,今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将会对全球约6000万人的健康造成影响,导致全球卫生紧急事件剧增。而这些受影响的人,绝大多数都居住在发展中国家。世卫组织呼吁各国加强准备应对工作,并在此方面予以投资,以防止不必要的死亡和疾病出现。
报告指出,厄尔尼诺现象会造成天气和气候的变化,高峰期出现在1月份,4月份后将逐渐减弱,而对环境卫生产生的影响将会持续一整年。厄尔尼诺现象会给世界许多地区造成气温和降雨等方面的影响,特别是在热带地区,会带来严重干旱、洪灾、强降雨和气温上升,将会导致粮食减产、疾病暴发、水资源严重短缺等。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减轻灾害影响的能力匮乏,厄尔尼诺现象所造成的影响通常会更加严重。
研究表明,发生在非洲南部、亚洲南部、美洲南部的疟疾与厄尔尼诺有关。在非洲之角暴发的里夫特裂谷热(一种透过蚊虫叮咬或接触血液而传播的人畜共通传染病)也与厄尔尼诺有关。
报告同时指出,“野外火灾”同样是厄尔尼诺现象引发的。2015年,发生在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野外火灾,就导致当地的空气质量严重下降,时刻威胁着当地民众的身体健康。
近日在美洲肆虐的寨卡病毒也是厄尔尼诺惹的祸。世界卫生组织官员1月28日警告称,寨卡病毒正呈现“爆发式传播”,预计美洲将至少有400万人感染这种病毒。2月2日,世界卫生组织更是宣布寨卡病毒为全球紧急公共卫生事件。
世界卫生组织表示,厄尔尼诺现象的持续将会导致寨卡传播媒介——伊蚊的数量增加。厄尔尼诺导致的干旱在一些国家造成水荒,民众只好在家存水备用,但长时间不流动的水则是伊蚊滋生的温床。例如在委内瑞拉,久旱不雨导致蓄水池水位下降,迫使当地政府施行限水措施,居民发现家中储水的水桶或水槽滋生了大量的伊蚊。卫生部门据此警告,这可能导致伊蚊迅速繁殖,进而加重寨卡病毒疫情。
报告指出,各国应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厄尔尼诺给卫生安全所带来的危害。要加强疾病监测,对传染病和传播疾病载体进行控制,提供紧急医疗保健,确保民众能够获得卫生服务。同时要加强预防和应对措施的协调。
厄尔尼诺现象主要指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使全球气候模式发生变化,造成一些地区干旱,而另一些地区降雨量过多。
(伊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