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布局“十三五”海洋工作
本报讯(特约记者 庞修河)日前,海南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召开。省长刘赐贵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结了该省“十二五”期间海洋经济发展情况,并对“十三五”时期海洋工作进行了部署。“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海洋强省建设步伐”,作为2016年海南省重点工作被列入报告中。
报告指出,“十二五”时期海南省海洋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海洋生产总值1050亿元,同比增长11%,占全省生产总值28.4%。
“十三五”时期,海南省将坚持陆海统筹,实施海洋强省战略,培育壮大海洋旅游、海洋渔业、海洋油气等产业,提高海洋资源管控和南海权益维护能力,力争2020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800亿元。坚持绿色发展,实施生态保护和建设重点工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坚持开放发展,全面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推动海南与沿线有关国家和地区港口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临港经济区建设,致力将海南打造成“一带一路”国际交流合作大平台、海洋发展合作示范区、中国(海南)—东盟优势产业合作示范区。
2016年,海南省将重点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海洋经济等10方面工作。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将加大对珊瑚礁、红树林等重点物种种群保护;建立健全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开展生态环保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生态环保意识;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加强重点近岸海域污染总量控制和动态监测,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在发展海洋经济方面,报告指出,海南省将统筹发展海洋旅游,深入开发休闲渔业、滨海度假等旅游新业态,加快构建多元化海洋旅游产品体系。扶持发展海洋运输、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水淡化等新兴产业,促进临港产业加速发展。集聚发展港口运输、海洋文化等海洋服务业态,建设崖州、铺前、白马井等一批渔业风情小镇和美丽渔村。
报告提出,海南将着力推进海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港区建设,进一步整合港口资源,提高吞吐能力。积极推进亚龙湾、海棠湾等旅游度假区和游艇码头建设,加快三亚、三沙国家海洋公园和岛礁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推进一批中心渔港和一级渔港建设。推进南沙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西沙、南沙补给中转枢纽等建设。加快海洋防灾减灾、救助救捞体系建设,实施海洋防灾减灾工程,提高海洋公共服务保障能力。
同时,海南省还将加快科技兴海步伐,加强海洋科技研发及能力建设,积极引进国际海洋组织和国内海洋研究机构落户入驻,争创全国海洋科技合作区。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加大海洋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支持海洋产业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开发与成果转化应用,增强科技进步对海洋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