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立体化开展海冰监测预报
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加强黄渤海冬季海冰监测
本报讯 为全面加强2008年~2009年度冬季海冰监测,做好北海区海冰防灾减灾工作,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在科学发展观思想的统领下,提前采取应对措施,强化监测预报手段,通过海、陆、空、卫星遥感等手段对渤海及黄海北部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化监测预报,提高了预报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为保障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为及时掌握2008年~2009年度海冰生成状况,北海预报中心提前派出两个监测小组对渤海湾和莱州湾进行监测预报。2008年12月6日,由3名专业海冰监测人员组成的第一监测小组赴塘沽至曹妃甸一带海域进行海冰现场监测,由于对海冰进行了提早应对,在冷空气到来之前赶到了监测现场,及时地获取了十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2009年1月7日,由4名监测人员组成的第二监测小组赴莱州市虎头崖镇附近海域、潍坊市潍坊港附近海域进行海冰调查,在沿岸设立了固定的监测站点,获得了气象、水温、盐度、照片及录像等相关资料,准确地掌握了这一带海冰发展变化情况。
截至目前,监测人员共对渤海湾、莱州湾海域进行了20余次沿岸现场监测,总行程约3650公里。根据卫星遥感和各类观测资料分析,辽东湾浮冰最大外缘线离岸42海里左右,主要冰型为尼罗冰和灰冰,冰厚一般为5厘米~10厘米,最大为15厘米左右,与常年同期相仿;渤海湾和莱州湾的冰情多出现在沿岸浅滩、河口、岬湾和海堤附近,其浮冰最大外缘为1海里~2海里,冰情比常年略偏轻。
据了解,北海预报中心高度重视2008年~2009年度冬季海冰监测预报工作,提早做好了各方面准备工作。2008年10月,北海预报中心就进入技术、设备和人员的备战状态,制定了海冰监测预报工作方案,全面部署了航空监测、船舶预测报告和陆岸监测的各项工作。10月,北海预报中心参加了北海区海冰年度预测会商会,向政府及有关部门发布了北海区2008年~2009年度海冰预测报告;11月,在全国海冰预测会商会上,又提出了年度海冰预测意见,得到了充分重视和肯定。
为进一步提高海冰监测预报工作能力,北海预报中心在2008年建立了国内领先的海冰力学实验室,通过对海冰承载压力和海冰密度的研究,可以更精确地掌握海冰的自然属性,为对海冰进行实时监测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理论支撑;建设了国内第一台海冰移动应急监测车,将于近期投入使用,它的应用将更准确地观测到海冰的类型、漂移动向及速度。
2009年,北海预报中心将通过陆岸、船舶、航空、卫星遥感等手段继续加强对海冰的监测预报力度,及时向有关部门发布海冰实况和海冰预警。陆岸第三监测小组也已于2009年1月11日赴东营与胜利油田一带进行海冰监测预报;海上监测组和航空监测组也将于近日对渤海、黄海北部展开全方位的海冰监测预报。 (唐少曼)
下图为海冰监测人员监测到的潍坊港码头近岸浮冰情况。 郭可彩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