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路涛
当青年女教师李妃燕从校长林观生手中接过“2015年度优秀教师”荣誉证书的时候,心中不免百感交集,一年多来的经历、过程不由自主地在眼前浮现出来。
初登海岛心难安
“爸爸,我还是不太想去。”“你找工作那么辛苦,不管那边条件如何,还是先稳定下来再说……”李妃燕欲言又止,没再说下去。
2014年8月29日,离开学的日子还有一天。这天父亲起得很早,坚持要把李妃燕送到车站。
从雷州的家到湛江南三岛,距离虽不是很远,但这一走就是一天。李妃燕乘大巴、倒公交、搭摩的,交通的不便,异乡的陌生,这一切在她心里都不如意。
傍晚时分,摩的终于停止了颠簸。李妃燕抬头一看,一处斑驳的大门上方,“灯塔小学”四个大字映入眼帘。
早已等候多时的校长林观生,接过李妃燕的行李,带着她走进了学校。“正前方是教学楼,这边是操场,暑假刚整修的,基本完工了。这一排平房,是教师宿舍……”说话间,宿舍到了。
一张床,一个书桌,独立洗手间,小小一间房,被收拾得干干净净。
刚放下行李,林观生的妻子微笑着跑过来说:“李老师,一路辛苦了!我刚做好饭,休息一下,过来吃饭吧。”
初登海岛,人情的温暖,在这个飘着小雨的晚上,感动着这个24岁的女孩。
“李老师,对南三岛有了解吗?对咱们学校第一印象怎么样?”饭桌上,林观生与李妃燕闲聊着。
“有一点了解。看资料说,岛上的居民生活虽然非常贫困,但素来尊师重教。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中,相继培养出70多名博士和硕士,被誉为‘博士岛’……”李妃燕打开了话匣子:“校长,跟您说实话,我来之前真的很犹豫,本来还想再试试其他的学校,不太想到岛上来工作。我的同学大多都留在了城里。”
“可以理解,现在的年轻人哪有多少愿意吃苦的?南三岛自然环境优美,民风淳朴,但是目前各方面条件还不尽如人意。这些年,上岛的年轻人少之又少,岛上教师青黄不接。”林观生说:“当时你投简历时,我们的副镇长张琪艺点名要招你进岛。”
9月1日,开学第一天。李妃燕穿上了特意准备的职业装,出现在三年级英语课堂上。乌黑的披肩长发,娇小的身
材,一双大眼睛炯炯有
神。新老师让学生们异常兴奋,在这种气氛下,李妃燕上完了第一堂课。
白天还好,最孤寂的是晚上。一入夜,整个海岛就安静下来。没有喧哗,没有娱乐,有的只是青灯一盏,满天繁星,还有那浓浓的思乡情。看着同学们在微信朋友圈分享的城市生活,灯红酒绿,繁华热闹。教学和生活条件的艰苦,巨大的反差,时常让李妃燕寝食难安。坚守,谈何容易?退缩,何去何从?
沐得春风心中暖
2014年9月10日,是李妃燕教师生涯的第一个教师节。早上一打开宿舍门,她意外地发现很多小卡片:“李老师,教师节快乐!”没有署名,每张卡片都是学生们手工制作。她将卡片从地上一一捡起,望了望教学楼的方向。
来到办公室,她发现副校长张勇超正准备将一摞卡片塞进抽屉。
“张校长,教师节快乐!您收到这么多卡片呀。”李妃燕热情地打着招呼。
“每年学生们都会送卡片,你看这抽屉都装不下了!”张勇超笑着说。
“张校长,您可是有15年教龄的老教师了,桃李满天下啊!”
……
这一缕缕的温情,这一个个的故事,似阵阵春风,逐渐温暖了这只“飞燕”的心。
2015年9月10日,李妃燕的第二个教师节。除了学生的卡片,她还收到一份意外的“大礼”:年度优秀教师。在学校一年难得的教师聚会上,大家纷纷祝贺她。她羞涩地说:“是你们的精神一直在感染着我,让我坚持走到了今天。”
校长林观生,一位有着十几年校长经验的老教师,在学校连间独立的办公室都没有,只能和许多老师挤在一起。
副校长张勇超,当初放弃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主动回到家乡,风里雨里,扎根海岛15年。
灯塔小学,是南三岛上最偏远,条件最艰苦的学校。现有182名学生,12名教师,6个班。
说它偏远,从学校出去买趟菜,要跑十几公里到镇上;说条件艰苦,12名教师仅有6间宿舍。办公室只有两间,其中一间还是用教室隔出来的。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一批教师尤其是老教师,安教乐教,为海岛的教育事业倾注心血,培养出了大批人才。
“我现在觉得在这里挺好的,能为海岛的孩子们贡献一份力量,很有价值。”李妃燕说完这句话,饭桌上一阵沉默。
此时,大家都想到了南三镇副镇长张琪艺的话:“能够扎根在海岛的老师,至少人格都是高尚的。”
一年来,李妃燕从挣扎到适应、专心,自身改变的同时,也带给了孩子们更多学习的乐趣、丰富的知识。
灯塔小学对老师的关怀,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南三岛尊师重教的美德,海岛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帮助李妃燕逐渐找回了起初失去的信心,褪去了一身的浮躁。
“这一年,我的心态改变了很多。现在的我已经慢慢适应了,今后会更专心自己的教育事业。坚守在这里,为海岛的教育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挺好的。”李妃燕说。
登高望远志弥坚
年度优秀教师颁奖大会上,林观生感慨地说:“李妃燕老师是我们学校第一位专职英语老师。她很好学,虚心向老教师取经,自己也爱钻研,课讲得生动有趣,学生们都爱听。”
台下的李妃燕,早已热泪盈眶。
在南三岛一年,她深刻感受到海岛居民的尊师重教。学校住房紧张,为了让自己和新来的教师安心,林观生和张勇超分别腾出自己的宿舍,让给她们住。
学校没有充裕的办公室,没有宽敞的办公桌,却有着设备先进的计算机室、崭新的书桌、整饬一新的操场。
岛上重视教育的程度,也令李妃燕惊叹。在南三岛,几乎每个村都自发成立有教育基金会,用以奖教奖学。
她曾经听同事说,在南三岛的莫村,一位老板自掏腰包280多万元,建起莫村小学,就是为了南三岛多出大学生。
今年教师节前夕,主管教育工作的副镇长张琪艺专程来到灯塔小学,看望慰问师生。见到李妃燕时,他欣慰地说:“恭喜你,李老师,当选今年优秀教师。感谢你一年来为南三岛教育做出的贡献。”
泪水迷蒙中,李妃燕也深深地记住了张琪艺说的话:“再穷不能穷教育,就是砸锅卖铁也要办好海岛教育!”
令李妃燕欣喜的是,南三岛滨海旅游示范区管委会克服新区成立财政资金紧张等难题,各方筹措资金2600万元,新建南三镇中心小学教学楼、学生宿舍楼等。全部建成后,该小学校舍将跻身湛江市一流学校。
管委会副主任韩伟雄透露,今年区里又投入1000余万元,用于改善海岛教育设施。目前,全岛正在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今后还将全面改善教师工作环境,提升海岛教育水平。
让李妃燕更兴奋的是张琪艺带给灯塔小学的好消息:新建教职工宿舍计划已经获批,教师工资将逐步提高,办公室改建也已列入计划……
这令李妃燕更加坚定了扎根南三岛的信念。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