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水产市场黄蚬子丰收 日进200万斤堆成山

来源:   发布时间:2015-12-16 12:31:07 

2015年12月6日早潮到7日早潮,总共有超过200万斤的大黄蚬子进入辽宁丹东下辖的县级市东港。据东港黄海水产品批发市场的商户介绍说,这是他们入驻该市场以来见证的一个记录。图为堆成山的黄蚬子,这是40万斤大黄蚬子被加工后其外壳堆积成的“蚬子山”的一部分。

大黄蚬子学名青柳蛤,产于黄海浅海处(主要在东港一带)。清初诗人郭麟曾在《桂枝香.黄蚬》这样赞誉大黄蚬子,“俊味江香堪属”。丹东东港方言“鲜灵”更是源自当地人对黄蚬子不二之喜欢。习惯上将黄蚬子前缀一个大字,一方面说明黄蚬子个头大,另一方面也彰显着东港人对本地一直盛产黄蚬子的自豪感。

在东港,大黄蚬子四季不断,2015又是丰收年。进入12月份,每天两次潮水均有大批满载大黄蚬子的船只上岸,商户们为了应对前所未有的忙碌,干脆在黄海水产品批发市场内就地就便解决早午餐。

6日早潮,黄海水产品批发市场迎来了今年最大的一波黄蚬子登陆潮,偌大的市场几乎被运货车和大黄蚬子占满。截至7日早潮,共有超过200万斤大黄蚬子被运进黄海水产品批发市场。如果不能马上移入咸水蓄养,上岸后的大黄蚬子保鲜周期很短,所以,它们将通过三个渠道被快速分流:本地销售、周边短途销售和就近临时加工。

东港及周边地区也只能在保鲜期内消化掉200万斤中很小的一部分。图为6日上午10点35分。一商贩从黄海水产品批发市场运走小批量大黄蚬子。

也有少部分大黄蚬子被运到丹东以外的其他地区(基本是辽宁省内的城市)进行销售。

大黄蚬子进入黄海水产品批发市场,商户首先要验货,以确定如何分流。因为大黄蚬子数量太多,验货只能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

无论是进入市场流通还是就近临时加工,对于刚刚运来的大黄蚬子必须要开包验货,东港人俗称看看“过没过口儿”。

甚至要生吃验货。当然,在东港生吃大黄蚬子没什么特别,土生土长的东港人几乎都好生吃大黄蚬子这一口儿。

验货合格才会大批量卸载。验货合格,大黄蚬子才能进入加工环节。更多的大黄蚬子将被加工为成品(脱壳),或保鲜贮藏或晒成蚬子干。

之所以称其为临时加工点,是因为在这里加工出来的大黄蚬子肉和其他贝类肉,还得送到食品厂作进一步加工。

临时加工的每个环节都需要有专人看护确保流水作业万无一失。传输带也需要专人看护,以便及时摊开堆积的蚬子壳。

蚬子壳堆积的“蚬子山”。旧的被运走,新的又堆起——这给周边的女人们带来了福利。像这么能拼的,一天下来,拣出十斤八斤大黄蚬子肉绝对不是问题。

一袋大黄蚬子是50斤。青年男子说,他一个人两个半小时之内差不多搬运了100袋。

中年男子说,“连轴转干这么多活,挺累,但是挣得也多啊!”

大黄蚬子,不断地被运进或运出。在接下来的日子里,200万斤或许不再是一个记录,应该会有更多的大黄蚬子满足东港人以及越来越多的外地人的需求。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