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海洋经济要陆海统筹

来源:国际金融报   发布时间:2015-12-23 11:38:06 

只有按照陆海统筹的原则,把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与陆地空间的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及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升沿海地区核心竞争力。

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沿海城市对海洋经济抱有更大的期望和决心,据笔者了解,54个沿海城市中有90%以上提出海洋发展战略。

笔者以为,实际意义的海洋经济,应该包括依赖海洋资源和高新技术发展的海洋产业及其相关经济活动,而当下沿海地区的海洋经济却大多停留在近海陆地、沿海滩涂和邻近岛屿的开发。不完全统计,在各地的海洋经济产业规划中,沿海经济占到70%-80%,其次20%-30%才是海洋经济。

这可能带来许多的问题——资源的过度开发将极大地削弱资源的有效储备能力,海洋生态修复功能的退化将影响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性,甚至会压缩我国的国际交往空间和发展空间。

只有按照陆海统筹的原则,把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与陆地空间的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及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升沿海地区核心竞争力,形成资源合理利用、环境有效保护、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三者共赢的格局,才能保障未来具有足够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这就要求构建陆海开放型国土开发综合格局。进一步强化“三纵四横”国土资源开发轴线承东启西、连贯南北的支撑作用,将其打造成为我国国土开发的“主骨架”。充分发挥辽中南、京津冀、山东半岛、长三角、珠三角五大沿海城市群支撑沿海发展及在“沿海—内陆”关系中的核心作用,带动辽西地区、河北沿海、苏北沿海、海峡西岸、广东西南沿海、广西沿海等经济社会实力薄弱地带加快发展,优化沿海地带综合布局按照陆海双向开放的基本要求,加快沿海中日韩自由贸易区、上海自贸区、泛北部湾经济区的建设步伐,加强内陆沿边国际次区域发展,建设沿边沿海对外开放开发支撑平台。统筹区域发展,形成深海发展、沿海地区发展和中西部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此外,在沿海地区要统筹流域开发、沿岸陆域开发与海洋开发,促进流域经济、沿海陆域经济与海洋经济之间的良性互动。强化海洋国土的主体地位,将渤海和东海、黄海我国主张管辖海域,纳入沿岸地区国土规划体系。

要统筹陆海资源开发利用,调整陆地能源生产结构,加快海洋能源资源开发进程。挖掘陆域矿产资源潜力,强化深海矿产资源开发技术储备。建设“海上粮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统筹滨海土地,围填海造地和海岛开发,缓解沿海地区土地资源瓶颈。强化淡水资源节约,扩大海水利用规模。

更要统筹陆海产业发展。根据沿海各地发展条件、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做好沿海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及其发展规划,避免产业结构的雷同。突出海洋新兴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优先地位,针对海洋油气、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化工、海水综合利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新能源、海洋监测服务等产业具有产业链条长、关联度高、辐射力强、带动效应大的特点,将其作为推动海洋产业战略升级乃至沿海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产业来培育。强化内陆与沿海地区的产业合作。加快中西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充分发挥东部沿海地区资金充裕、技术成熟等优势,积极开展资源开发方面的合作,促进中西部资源(16.74, -0.56, -3.24%)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完善中西部地区能矿资源开发的资源补偿机制。

当然,统筹陆海交通基础设施和通道建设也必不可少。加强港口资源空间整合、加快陆海对内通道建设、强化陆海对外战略通道建设与维护。建设陆海衔接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保障港口、铁路、公路以及城市道路之间的顺畅衔接。完善沿长江通道、欧亚路桥、哈大通道、西煤东运通道等已有陆海通道的功能。进一步拓展延伸一批新兴陆海通道,增强陆海联系。强化陆海对外战略通道建设与维护,将陇海—兰新欧亚陆桥作为我国内陆开放的重要通道,成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支撑。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以此为契机,加快搭建跨国合作平台,增强我国与东盟、西亚的交流与联系。

此外,还要统筹陆海生态环境保护,同样,协调有力的综合管理体制是促进陆海统筹的坚实保障。最后,加强海洋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合作。在确保我国海洋权益的前提下,扩大和深化海洋经济的对外开放,在海洋产业发展、海洋生态保护、海洋科技创新等领域加强与周边国家及其他相关国家的合作。俄罗斯、英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海洋科技实力发达,可通过与其深度的交流合作,促进我国深海资源勘探、开采以及海洋动态监测等海洋科技的发展。

(作者系财经评论人士)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