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任务 应对挑战 全力做好2009年渔业工作

———农业部渔业局局长李健华在全国农业工作会议渔业专业会议上的报告

来源:农业部渔业局局长李健华   发布时间:2015-05-21 03:10:15 
———农业部渔业局局长李健华在全国农业工作会议渔业专业会议上的报告(2008年12月29日)
一、2008年渔业发展情况和主要工作
2008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同时也遭受了历史罕见的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国渔业系统和广大渔民群众积极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特大地震等自然灾害,坚持一手抓抗灾救灾,一手抓发展生产,渔业经济保持了平稳发展。
水产养殖发展较快,捕捞生产维持稳定。受价格、政策等因素带动,养殖渔民生产积极性较高,水产养殖业保持了较快增长,1月~11月水产养殖产量2848万吨,同比增长4.6%,养殖业的稳定增产,有效保障了水产品供给。同时,国家进一步加大渔业燃油补贴力度,缓解了油价上涨带来的压力,维持了捕捞业的基本稳定,1月~11月,海洋捕捞产量1154万吨,与上年持平。远洋渔业在诸多不利因素中保持稳定发展,产量预计与去年持平,产值比2007年有所增长。大洋性渔船新增31艘,保持了稳定上升势头。
水产品市场供应充足,进出口继续适度增长。总体上看,2008年前11个月水产品批发市场呈现量增价涨的态势,成交量同比增长3.8%,综合平均交易价格同比增长12.6%。全国城乡市场水产品供给充足,受成本上涨、通货膨胀等因素影响,上半年水产品价格上涨明显,下半年价格逐月回落,预计全年综合价格比上年增长12%左右。水产品进出口贸易总体比较稳定,今年前11个月出口额96.1亿美元,同比增长10.1%,全年将突破100亿美元。
预计全年水产品总产量将达到4890万吨,增长3%,渔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超过8%。大灾之年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不易。一年来,全国渔业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任务,使现代渔业建设平稳推进。
(一)渔业抗灾救灾和安全生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年初南方地区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发生后,灾区各级渔业部门迅速行动,组织企业和群众积极应对,采取应急防冻、种苗调剂、疫病防控和科技服务等措施,减少冻害损失,灾后生产得到较快恢复。汶川大地震后,灾区渔业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在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全国渔业系统高度关注灾区抗震救灾和恢复生产工作,纷纷捐款捐物,帮助和支持灾区救灾和重建。农业部渔业局在地震发生后,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争取并落实渔业救灾资金1140万元,协助编制完成四川省渔业灾后重建与恢复生产规划,帮助抗震救灾和恢复生产工作。目前国家已批准四川省渔业恢复重建规划总投资10.5亿元。
今年登陆和影响我国的台风数量多、登陆时间早、影响时间集中、强度大,对东南沿海和部分内陆地区渔业造成严重影响。在防台抗台工作中,各级渔业部门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周密部署、扎实工作,农业部渔业局和渔政指挥中心先后派出16个工作组,深入一线协助防台抗台工作,地方各级渔业部门组织工作及时到位,防御措施得力,特别是组织动员渔船回港和养殖人员上岸方面成效显著,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渔民伤亡和经济损失。今年,农业部与中国气象局签署了合作备忘录,与交通运输部建立了海上搜救联动机制,对灾害预警预报和海上救援工作程序进行了规范。积极组织海上抢险救助,前11个月渔业船舶参与海上抢险救助732起,救助渔船759艘,救助渔民3932人,挽回经济损失2.28亿元。渔港、通讯等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对渔船配备救生设施和政策性渔业保险予以补贴,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百日督查及隐患排查等专项行动,平安渔业建设稳步推进。
今年十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对渔业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对于指导和促进今后渔业安全生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水产健康养殖行动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扎实推进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和养殖证发放工作进度加快,沿海县和内陆养殖重点县的《规划》编制发布率达到60%以上。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工作深入开展,申报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单位达392家,养殖面积261万亩,经过现场检查验收,其中343家创建单位获得部级示范场称号。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得到更多地方的重视,浙江、江苏、上海、广东、山东、辽宁、江西、湖北等省都加大了投入,新建或改建高标准鱼池逾百万亩。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继续深入实施,先后在14省共18个县(区)组织科技入户行动。有关省在200多个县开展了试点,投入配套资金近3000万元,示范面积达360万亩。全国水产技术推广系统组织实施了水产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推广联合行动,重点推广了20个主导品种和20项主推技术。重大水生动物疫病专项监控和养殖病害防治指导工作力度加大,水产原良种体系和水生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有新的进展,水产原良种供种能力和水生动物疫病防控能力进一步提高。
水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和监管执法进一步加强,无公害水产品认证(产地认定)、贝类产品有毒有害物质监控和养殖海区划型、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制修订等管理工作稳步推进,恢复对欧盟出口双壳贝类产品的谈判。扎实开展了助奥水产品质量安全特殊监管,圆满完成了助奥运、保质量、保安全的目标任务。妥善应对涉及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突发事件,特别是“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各级渔业部门高度重视,积极应对。总体看,今年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力度加大,水平提高,质量安全状况保持稳定,全年农业部开展的产地和市场水产品综合检测合格率达到95.7%。
(三)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力度明显加大作为贯彻落实《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的重要举措,今年水生生物资源增殖工作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力度明显加强,社会影响扩大。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对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蒋树声就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农业部将增殖放流作为今年为农民办理的实事之一,先后与浙江、广西、吉林、湖南等省政府联合举行了大规模的海洋和内陆水域生物资源增殖活动,孙政才部长、牛盾副部长、全国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领导以及地方的有关领导同志参加了放流活动,各地也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增殖放流行动。中央财政和各地资源增殖投入明显增加,初步统计全国投入增殖放流资金3.11亿元,同比增加17.8%,增殖放流各种鱼类、虾蟹类、贝类等共计197亿尾,放流中华鲟、大鲵、胭脂鱼等水生野生动物1000万尾(只)。沿海的山东、辽宁、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省投入增殖资金都在1000万元以上,内陆的内蒙古、黑龙江、安徽、湖北、湖南、四川、云南、新疆等省(区、市)投入增殖资金也在500万元以上。根据院士专家、广大渔民和渔业工作者的提议,农业部积极准备申报设立全国性资源增殖放流节日,以引导全社会关心支持水生生物养护事业。今年农业部审定发布新建63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使一批水产原种采苗区、重要种质资源集中分布区、洄游通道等水生生物关键栖息地保护功能得到加强。新审定通过2处国家级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全国达到16处。海洋伏季休渔和长江禁渔制度平稳实施,取得较好效果。渔业生态环境监测和污染事故调查处理以及涉渔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生态补偿工作继续推进。从生产统计、专项监测和社会调查情况看,多年来渔业资源养护和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的累计效应正在逐步显现。
(四)渔政执法工作全面深入推进以“护渔2008”为重点的海洋渔政执法行动声势大、重点突出,检查港口及其他渔船停泊点2726个,检查海洋渔船23万艘次,查处各类违规渔船5.7万艘次,保障了海洋伏季休渔制度的实施和海上正常作业秩序。专属经济区渔政巡航调动大中型渔政船55艘,共登临检查渔船6243艘,比去年同期增加17.5%,登临检查率明显提高。中韩、中日、中越渔业协定水域管理正常开展,中美、中韩、中越联合巡航执法继续举行。北太公海作业秩序明显好于往年,公海流网非法作业得到有效遏制。联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东海区开展了电脉冲捕捞作业专项整治行动,共检查生产企业40多家、拖虾渔船8584艘次,依法查处了违规渔船,遏制了电脉冲作业蔓延的势头。各地渔政部门根据农业部的部署,进一步推动水产养殖执法,重点加强了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检查,加大对阳性样品的立案追查和处罚力度,对今年第一批水产品药残监督抽查中10个省(市)35例禁用药物的案件进行督查,已经结案33起,结案率达到94.3%。
在执法能力建设方面,渔政管理指挥系统的推广应用取得明显进展,浙江、山东、广东、江苏、广西等省区已录入数据上万条。四川、重庆、辽宁、内蒙、河南、湖北、湖南、江西、云南、福建、安徽等省、区、市积极开展系统推广应用培训,行动迅速,培训人数都在100人次以上。目前,已初步建立起全国集中式数据库,第一批推广应用的8个管理软件已全面运行,初步发挥了规范工作程序、改变管理方式的作用,提高了工作效率。渔业文明执法窗口单位创建活动继续深入开展,全年命名41个窗口单位,目前命名“全国渔业文明执法窗口单位”共计117个。各地努力推进渔政人员参照公务员管理工作,全国省一级已基本解决渔政机构的参公问题。
(五)各级财政支持渔业的力度不断加大2008年农业部共争取落实渔业投入近135亿元,其中,柴油补贴资金达126.4亿元,比2007年增长133%。柴油补贴政策的实施,在降低渔业生产成本、减轻农渔民负担、保持渔区社会稳定、促进远洋渔业平稳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中央财政首次安排渔业政策性保险和节能减排专项经费1300万元,在7个省(市)开展渔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调动地方投入8000万元,渔民参保积极性和主动性普遍提高。初步摸清了捕捞业、养殖业能耗现状,以渔船节能为重点,试点推广了节能技术与节能产品,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央财政安排了1.35亿元沿海渔民减船和转产转业资金,将减船补贴标准由每千瓦1000元提高到2500元,广东、辽宁、广西等省区财政还安排了相应配套资金,渔民减船意愿增强。渔业科研、推广投入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仅农业行业科研专项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渔业项目资金就达1.2亿元。各地也加强了对渔业的财政投入,如浙江省渔船安全救助信息系统建设工程全面启动,总投资约3.4亿元;山东、广东、四川、上海、宁波等省市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平安渔业、渔船节能、标准化养殖、新农村示范和水产良种直补;辽宁省安排财政资金扶持水产健康养殖和精深加工;浙江、广东、福建、大连等省市财政都加大渔政渔港项目建设的资金配套力度。
二、2009年渔业重点工作
针对当前世界金融危机,中央对宏观经济政策作出了重大调整,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成为经济工作的主题。总体上讲,2008年渔业发展形势良好,国际国内水产品市场价格比较好,特别是上半年价格高涨、市场需求旺盛,对渔业企业、生产者有很好的激励作用。但是进入下半年,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剧烈变化的影响,国际农产品价格大幅下降,市场需求急剧萎缩,水产品也受到很大影响。面对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首先要保持高度的警觉,密切关注水产品价格下降、出口继续下滑将给渔业生产、加工、劳动力就业以及渔民增收带来严峻困难。同时,要坚定信心,看到明年渔业发展仍有一些有利因素:一是近二十多年来,不管宏观经济形势如何起伏变化,水产品生产和市场都一直比较平稳,没有大起大落,渔业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自我稳定能力。二是我国渔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基本面是好的,没有出现大的问题,完全有能力保障水产品的充足供给。为此,在复杂多变而严峻的国内国际经济形势下,要切实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抓好基础性工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及时调整生产结构,抓好国内市场开拓。明年要全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提高发展质量,确保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和渔民稳定增收在当前国际国内复杂形势下,促进农业生产、保证农产品供应仍是今后农业部门的主要任务。渔业工作要坚持把稳定生产、保障市场供应作为首要任务,切实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千方百计促进渔民稳定增收。
一要扎实推进水产健康养殖。要继续把水产养殖作为渔业发展的主攻方向,按照大宗产品、名优珍品、出口优势产品和都市渔业四个产业分支,区分不同政策,加强分类指导,进一步推进产业化经营和区域化布局,提高规模经营水平,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重点是推进水产健康养殖,解决水产养殖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产品质量安全等重大问题。要大力开展池塘生态环境修复,将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作为推进健康养殖的重大措施,争取在5—10年内改建2000万亩符合健康养殖要求的标准化养殖池塘。继续深入开展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活动,积极争取中央投资对示范场创建工作的支持,扩大示范场数量,提高示范场的标准和质量。要加强创建活动的跟踪督查,真正发挥示范场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继续加强技术推广、原良种选育扩繁和水生动物防疫等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增强服务能力。农业部计划明年组织开展“渔业科技服务年”活动,结合科技入户、科学用药科普下乡和创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等项目的实施,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进一步提高生产者素质。
二要全面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稳定明年的水产品出口和扩大国内消费,关键是要保证质量安全。今年10月,农业部渔业局专门召开了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议,对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了部署,明年一季度农业部还将出台《关于全面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切实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意见》,进一步明确水产品质量安全的职责任务。明年将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监督抽查制度,试行检测结果公开发布。各地要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实施好这项制度改革工作。同时要对部分规模化、数量大、出口多的重点养殖品种开展风险排查,了解掌握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发生原因、风险程度及可能造成的后果,制定应急预案,做到心中有数。
三要切实提高渔业发展的科技水平。要加强产业技术创新研究和推广应用,开发主要养殖鱼类系列化配合饲料,研发实用化水产疫苗,研制能够替代禁用药物的新型渔药,研究完善水产品质量追溯技术。以水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为重点,完善渔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大标准实施力度。积极推进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和改革,按照“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要求,加快建设技术推广、疫病防控和质量监管等基层渔业社会化服务机构。要加快推进渔业节能减排降耗,水产养殖业要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积极开展湖泊水库生态增养殖和节能型工厂化养殖等技术创新,捕捞业要继续调整优化作业结构,引导发展资源破坏小、能源消耗低的渔船渔具和作业方式。水产品加工业要注意加强技术升级改造,淘汰落后设备、工艺,实现节本增效。要争取把渔业节能减排组装一个大项目,争取国家的支持。
(二)大力推进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事业,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加大增殖放流力度”。
要抓住有利时机,以积极的态度、科学的精神、有效的措施,切实抓紧抓好,把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从渔业部门的一项工作提升到作为一项公益性的社会事业积极推动,努力开创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事业发展新局面。
第一,加大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力度。2009年农业部将进一步争取加大投入,力争在全国实现增殖重要渔业资源苗种200亿尾以上。积极申报设立全国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节日,这项工作农业部党组高度重视,渔业系统和社会各界也很支持,要努力争取。明年农业部将与几个省级人民政府共同举办增殖放流活动,各地也要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对资源增殖放流的投入,组织开展增殖放流行动,使增殖放流制度化、常态化,并确保增殖放流资金安全有效使用。同时,要注意加强增殖放流的规范化管理,农业部将在现有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尽快制订颁布《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对苗种选择、质量保证、放流活动、监督管理和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规范。
第二,进一步强化资源养护管理措施。要调整完善海洋伏季休渔和长江禁渔期制度,农业部最近已就海洋伏季休渔制度调整方案广泛征求意见,计划进一步延长休渔时间,增加休渔作业方式,争取明年能够实施。长江禁渔期制度由于时间紧,还涉及渔民生产生活安置等问题,需要做进一步研究,2010年再作调整完善。最近几年一些省对海洋牧场建设进行了探索和尝试,明年农业部计划选择一些有条件的地方开展试点,启动建设一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要进一步加强水生生物保护区建设,强化重要水产种质资源和水生野生动物及其产卵场、洄游通道等关键栖息场所的保护,再新建一批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要加强重要渔业水域的生态环境监测,完善水生生物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尽快制订工程建设占用水生生物资源生态补偿资金收取和使用办法,督促工程责任单位落实生态补偿项目和措施。
第三,加强和完善渔船渔具管理。要继续严格渔船管理,控制捕捞强度,各地务必根据2010年渔船“双控”的要求,对照检查落实情况,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完成目标任务。目前,新版海洋渔业捕捞许可证换发工作已经启动,这项工作涉及二十余万艘渔船,政策性强、工作量大,各地要按照换证方案的要求,抓好落实。要以此次换证为契机,认真梳理和妥善解决渔船管理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快推进渔船动态管理,切实提高渔船管理能力和水平。捕捞许可管理和渔船“双控”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而艰巨的任务。要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总结渔业捕捞许可及渔船“双控”制度实施二十多年来的经验教训,分析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推进管理制度和机制创新。农业部渔业局做了一些探索,在渔船分类分级管理改革、渔船交易等方面开展了初步研究,考虑到这些问题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农业部渔业局明年将作为重点题目进行深入研究,条件成熟时将在个别地区开展试点。希望各地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积极提出思路和政策建议。此外,还要高度重视渔具渔法的规范管理,农业部渔业局明年将着手制订渔具准用目录和标准,力争在船、网工具管理上有新举措。
(三)加快推进平安渔业建设,提升渔业防灾减灾能力开展平安渔业建设,是保障我国渔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维护渔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关于渔业安全生产工作,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专门下发了文件,农业部召开专题会议进行了部署。各级渔业部门要按照要求抓好贯彻落实工作,确保提出的各项任务、措施落到实处。
加强渔业安全基础建设。2009年渔政渔港基本建设资金规模将有较大幅度增加,沿海、内陆渔港和渔政装备建设力度将会明显加大。明年,中央财政将继续安排渔港航标及小型公益设施配备、海难救助、政策性渔业保险等项目。各省(区市)渔业主管厅局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通知要求,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做好项目储备工作,加快已批复的项目建设进度。同时,积极争取地方财政的支持,力争通过三两年的努力,使渔业安全基础设施有较大改观。
提高灾害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对近年来各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增加、渔业安全生产应急工作日趋常态化的情况,各级渔业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做好防灾减灾和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农业部正在修订《渔业水上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规则》、《渔业船舶水上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统计规定》和《渔业船舶水上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完善防台工作制度,加强灾害预警信息应用性研究,进一步规范涉外渔业案件处理程序和海上渔事纠纷调处工作程序。各地对台风等重大灾害性天气的防范要做到“提前介入、靠前指挥,重心下移、关口前移”,重点检查督导渔船回港避风、人员安全撤离、养殖设施减灾等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预防减少重特大灾害事故发生。
扎实做好日常安全监管工作。渔业安全生产更多地要依靠渔民自身素质、意识的提高。各地要继续加大渔业安全生产的宣传和培训力度,明年农业部渔业局准备向基层渔业管理部门和渔民群众发放渔业安全生产宣传片,重点组织开展海洋渔船船长、船东的培训。继续组织开展渔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重点要强化港口检查。明年还将组织开展文明渔港创建活动,综合考虑渔港环境、安全生产和渔业法律法规执行情况,制订标准,组织开展创建工作。希望各地积极配合,共同推进“平安渔业”建设工作。
(四)加强渔政执法工作,保障渔业又好又快发展
我国渔政执法队伍是与改革开放一起走过来,为保障渔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09年要继续抓好日常执法工作,全面推进养殖业执法,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坚持将加强渔船规范化管理和维护正常渔业生产秩序作为渔政执法工作的重点。继续抓好专属经济区和协定水域巡航、“护渔行动”、休渔禁渔管理和渔具专项整治。要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专属经济区巡航队伍,改革巡航管理组织形式和方法,确保巡航任务执行到位。要整合渔政、船检、港监的力量,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做到港口检查和海上检查有机结合。要加强对涉外作业渔民的宣传教育,同时建立涉外违规作业渔船黑名单制度,尤其对涉外渔业恶性违规案件要严厉查处,对涉案渔船要在证件办理、补贴发放及作业资格申请等方面进行严格限制。要创新管理方式,引入飞机巡航、卫星监测等高科技手段服务渔政执法。破除地方保护主义的狭隘思想,推动渔业行政执法统计工作和协作办案工作的开展。
要全面推动水产养殖业执法管理。明年的工作重点是水产苗种和养殖投入品监管,尽快使养殖业执法常态化和规范化。组织开展水产苗种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要对所有水产苗种场进行排查,严格执行水产苗种许可制度,对于条件不具备、所生产苗种不合格、相关质量安全制度未建立的水产苗种场,要依法处罚直至吊销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要依法严肃查处生产基地未建立生产记录等生产档案、养殖过程中使用违禁药品和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使用限用药物但未遵守休药期制度、售卖不合格水产品等行为。对于监督抽查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加强产地准出管理,严禁不合格水产品进入市场,确保案件查处率达到100%。
要加强渔政执法队伍建设。加大对渔政管理设施、执法手段的投入,推广应用中国渔政管理指挥系统,加强渔政执法人员培训,推进渔政管理现代化。推进落实渔政队伍参公管理的有关工作,明年重点是推动地市级渔政机构的参公管理,考虑从2010年起,凡自收自支的渔政机构不能执法,在整改之前其执法职能由上一级渔政机构承担,请各省(区、市)渔业主管部门认真落实。要按照全国渔政工作会议的要求规范渔政机构名称,各省要积极推进,首先在省内规范。要按照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要求,研究制订《渔业行政执法督察规定》和《渔业行政执法证管理办法》,高度重视执法监督,加强渔政队伍内部督察,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进一步更新管理理念,在加强执法管理的同时,努力做到服务渔业、服务渔民,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五)努力稳定水产品出口,扶持和壮大远洋渔业受美国次贷危机等因素影响,去年下半年开始,我国水产品出口波动加大。
今年3月,农业部专门召开了水产品国际贸易发展工作座谈会,牛盾副部长在会上对做好渔业对外贸易工作做了重要讲话。针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局势,仍要采取切实措施,稳定水产品出口贸易,这对保持我国渔业的稳定发展意义重大。一是要用好用足国家对出口加工企业的扶持政策。近期,国家相继出台了提高部分水产品出口退税率、初级农产品加工减免增殖税、减免企业检验检测费用等政策,希望各地帮助企业抓好落实,并及时反映企业生产经营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二是要妥善应对国际贸易争端,防止媒体对我水产品质量安全的不实炒作,树立和维护中国水产品的良好形象。今年有9家企业通过美国FDA检查,免除自动扣留措施,今后要继续做好工作,争取全面解除。明年4到5月份,欧盟将对我出口水产品卫生管理体系进行全面考察,这将直接关系到我水产品能否继续顺利对欧出口,农业部和国家质检总局、商务部近期将联合向重点沿海出口省政府发函,商请做好准备和接待工作。三是要充分发挥现有的对虾、贝类、罗非鱼、鳗鱼、紫菜等水产品种行业协会作用,加强分品种研究,更有针对性地做好服务和提高自律水平,支持行业协会利用国际上各种展会平台,积极拓展和稳定我出口市场。另外,还要积极参与多边和双边贸易谈判,改善水产品出口环境。经济危机虽然对消费需求造成了一定影响,但我们分析水产品需求总量不会有太大变化,我国是水产品生产大国和贸易大国,有条件也有能力应对挑战、渡过难关。
要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求,扶持和壮大远洋渔业,增强远洋渔业企业综合实力,提高远洋渔业科技创新能力,逐步建立与国际渔业管理体制相适应的管理体制,提升远洋渔业整体水平。在积极完善远洋渔业扶持政策,通过政策引导优先安排重点项目,支持一批骨干企业快速发展。探索建立产学研结合的远洋渔业研发中心,加强对国际渔业资源、远洋渔业技术与装备、国际渔业管理等相关学科研究,为远洋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改进和加强远洋渔业监管,争取在2011年前对所有远洋渔船实施船位监测,逐步建立国家观察员制度,建立符合国际渔业管理要求的捕捞日志制度。
(六)争取提高财政支渔水平,抓好基础工作,提升行政能力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促进体制机制和工作方法创新,提高渔业主管部门的能力建设和科学决策水平,为渔业科学发展打好基础。
创新体制机制,增强渔业基础信息采集分析能力。近些年来,渔业基础信息采集分析滞后,已经成为当前渔业工作不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重要方面。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农业部渔业局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渔业基础信息采集分析的工作方案。一是依托科研院校建立海洋捕捞动态信息采集网、依托推广系统建立养殖业动态信息采集网,争取用2年~3年时间建立起“逐级统计、抽样调查、重点调查、渔情信息采集系统、遥感技术”相结合,行政、推广、科研、协会等各方力量相结合,静态收集和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渔业基础信息采集分析制度,加强渔情月度信息分析和预测,支持对统计数据会商校正;二是按照“省部共建、资源共享”的原则,通过省级渔业主管厅局调整并增加部分水产品市场信息采集点,招聘一批熟悉掌握市场行情的市场信息分析员,与省级渔业主管厅局共同建设水产品批发市场信息采集平台,共同使用市场信息资源,强化对水产品市场运行的监测和分析。这两项工作是我们转变行政职能、增强服务效能、提高科学决策水平的重要措施,希望各地各单位给予大力支持和配合。此外,农业部渔业局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正在着手组建渔业发展战略中心。各省市也要重视这方面的工作,切实提高行政能力。
加强支渔惠渔政策研究和落实,争取加大公共财政对渔业的支持。近几年,中央和地方财政对渔业的投资、补贴不断增加,对改善渔业基础设施条件、促进现代渔业发展、增加渔民收入、保护渔业资源等各方面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但是,总体上看渔业投入总量少、水产养殖业投入比重低。十七届三中全会就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业投入保障制度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抓住这轮投资周期,立足全局提出政策建议,设计项目,推动公共财政对渔业投入的持续稳定增长,使渔业基础建设再上台阶,渔业补贴力度进一步加大。当前还正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在池塘改造、水产原良种、水生动物防疫、渔政渔港、远洋渔业、资源保护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投入。同时,已着手研究休渔禁渔渔民补贴政策、节能减排项目等工作。不仅要积极争取新的财政支持政策,更要认真做好项目组织落实工作,坚决杜绝“重项目争取、轻项目管理”现象,要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加强资金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防止腐败现象发生。明年,成品油价税改革后,渔业柴油补贴政策继续予以实施,各地要保证柴油补贴政策落实到位。在当前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情况下,柴油补贴对保障生产、稳定供给至关重要。前不久各地开展了柴油补贴自查,总体看,这项政策执行情况不错。近期,财政部拟会同农业部出台具体的资金管理办法,力求使这项政策更加完善,与产业政策结合更好。2009年中央农机购置补贴将大幅度增加,这项工作具体由农机部门牵头,2008年对投饵机、增氧机、清淤机等渔业机械进行了补贴,各地渔业部门要及时了解掌握情况,加强研究提出建议,积极配合农机部门为渔民争取更大的实惠。
认真履行职能,把维护渔民合法权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维护渔民合法权益是渔业部门的重要职责,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明年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进一步推进水域滩涂养殖规划编制和养殖证发放工作。各地应加快水域滩涂养殖规划编制和养殖证发放进度,要求在2009年底,沿海县和内陆养殖重点县(市、区)全部完成规划的编制发布工作并报我部备案,养殖证发证率达到90%以上。二是高度关注公共渔业水域发包问题。一些地方擅自将公共渔场、渔业水域进行发包、拍卖,严重侵害渔民的利益,损害社会公平。各级渔业主管部门对此要高度关注,及时反映和妥善处理。三是加强对渔民生产生活问题的调查研究,尽快建立健全渔业水域滩涂占用补偿制度,推进建立健全渔民社会保障制度。各地还要积极推进渔民专业合作社和各类专业协会的发展,密切龙头企业与渔户农户的链接,提高渔民的组织化程度。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