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制猎豹级护卫舰:“小块头”扮演“狠角色”
“小块头”扮演“狠角色”
——俄制猎豹级护卫舰向“伊斯兰国”开火
如果“世界上最大的内海”,“俄罗斯最小的舰队”两个定语摆在您面前,让您琢磨出一支部队来,您会怎么回答?若您是个“新闻雷达兵”,联想到
作为俄海军规模最小的舰队,里海区舰队几乎是一支被人遗忘的力量。可里海区舰队这一轮“导弹闪击”,着实让外界意识到“别拿豆包不当干粮”。俄军事分析师帕维尔·费尔根豪尔称,苏联解体后,里海沿岸由原来的苏联、伊朗两个国家演变成俄罗斯、伊朗、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阿塞拜疆五个主权国家,但俄海军实力在里海的实力仍然首屈一指,客观上形成一片极为有利的“堡垒区”,如果配属火力强大的海基战略打击平台,将能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也正是基于这一考虑,从2003年开始,俄海军陆续为里海区舰队装备了4艘猎豹级护卫舰,其中首舰“鞑靼斯坦”号担任旗舰。若是论吨位,它们与俄海军四大远洋舰队相比只能敬陪末席,但要是细究这些战舰上的武备,那可就是“人小鬼大”了,由于搭配了3S14模块化通用发射装置,猎豹级护卫舰能灵活发射从反潜导弹到攻陆巡航导弹在内的多型弹种,特别是在
猎豹级护卫舰的技术蓝本源自20世纪80年代苏联泽廖多利斯克设计局的11660轻型护卫舰。没想到军舰图纸刚刚交给泽廖多利斯克的造船厂后,却遇到苏联解体,资金断链,整个项目陷入停顿,首舰“鹰”号直到1993年才下水。因为嫌11660型舰的功能落后于时代,俄国防部坚持必须“大改”才能接收,结果“鹰”号长期扔在船厂舾装码头,1996年之后才逐步复工,并改名为“鞑靼斯坦”号,由于是边造边改,与原方案是大相径庭,因此泽廖多利斯克设计局干脆把它重新确定为猎豹级。经历长达七年的调试和变更修改,“鞑靼斯坦”号才在2003年交付里海区舰队服役。
按照各国海军惯例,一型舰艇必须形成建造和装备规模,才能产生战斗力,但“鞑靼斯坦”号的服役并未带来猎豹级舰的批量投产,原因很简单,俄海军没把里海舰队当回事。这一局面直到2010年发生变化,由于美国、欧盟和以色列加紧在里海渗透势力,企图将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等沿岸国家的油气资源绕开俄罗斯输往国际市场,美国甚至为此向阿、哈两国提供先进武器。另一方面,从2010年开始,俄罗斯泽廖多利斯克造船厂为越南建造两艘猎豹型护卫舰,越南客户对该舰非常满意,并在2013年继续订购两艘,这意味着该型舰实现规模化生产,俄海军完全能以便宜的价格买到称心如意的舰艇。
据俄国营武器出口公司提供的数据,猎豹级护卫舰主要用于独立或者参与编队打击水面舰艇、岸上目标,同时执行护航及巡逻等任务。该舰满载排水量约2200吨,长102.4米,宽14.4米,吃水近5.6米,航速为29节,最大航程为4000海里,乘员84人。负责建造的泽廖多利斯克厂表示,该舰采用长艏楼造型,犹如封闭堡垒的上层建筑占据全舰三分之一以上的长度。它的舰体是由特殊合金制造的,为了降低舰体的雷达反射特性,该舰头尾两端均由特殊铝镁合金制成,但这也带来一个麻烦,那就是强度不如普通装甲。
据俄罗斯《消息报》报道,2011年11月,猎豹级的二号舰“达吉斯坦”号送到黑海港口新罗西斯克海试,结果意外遭遇狂暴的“布拉风”袭击,舰艏部位因与码头强烈撞击而受损,但工厂方面强调,这种海况不会出现在里海,因此没有必要更换猎豹级舰的金属材质。
从武器系统来看,猎豹级舰部署了AK-176M型76.2毫米口径舰炮、2座AK-630M型30毫米机关炮、533毫米鱼雷发射管以及一架卡-28直升机,这些武器其实是俄式水面舰的“标配”,不值得大惊小怪。可是,猎豹级舰在舰艏二号甲板上配置了3S14通用发射装置,它能兼容三种反舰导弹、两种反潜导弹和两种攻陆巡航导弹,射程从50千米~2500千米,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当属“口径-NK”巡航导弹,这种导弹采用同类亚音速远程巡航导弹通用的圆柱形长弹体,巡航发动机进气口布置在弹体后部,外观上与美制“战斧”没有太大区别,俄方称其集合了惯性、卫星、雷达成像和地形匹配等多种引导方式,全程亚音速飞行,最远射程达到2500千米。
据俄罗斯《独立军事评论》介绍,“口径-NK”的精度相比苏联时代装备的“石榴石”海基攻陆巡航导弹有质的提升,具备精确打击能力,而且前者同样可以携带核弹头且弹体不大,很容易部署到排水量2000吨以上的各类舰艇上,适装性极高。正是“口径-NK”导弹的部署,赋予了猎豹级舰前所未有的灵活打击能力,虽然其数量有限,但对里海周边国家乃至中近东国家构成了战略威慑。
评头论足
新思路,新应用
(西风)
实际上,观察猎豹级舰的服役与作战,我们可以发现俄罗斯海军未来发展的新思路。作为建设中的“里海导弹集群”中最锐利的矛尖,猎豹级护卫舰已逐渐成为俄罗斯遂行作战任务,威慑潜在对手,反制西方渗透的“廉价战略平台”。
有军事专家还谈到,如果“口径-NK”进一步部署到排水量更大的新式11356型护卫舰,将使得俄罗斯对黑海周边亲西方国家形成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
为了获得有效的“海上拒止”和“由海向陆”的作战能力,俄罗斯一直希望建立一支“低数量,高质量”的海军,更为看重单舰战斗力。可是紧迫的国防需要和不算充裕的资金,俄罗斯只能在军舰火力上下工夫,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区区2000余吨的猎豹级护卫舰布置了压倒性的重火力,堪称“缩小版武库舰”。
更重要的是,俄海军订购的后续4000吨级11356、22350型护卫舰也在走类似的设计思路,极为突出“对岸作战”,强调使用海基力量对岸上目标发动具有战略影响的打击,这是值得认真思考的。
(《中国国防报-军事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