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北京时间3时44分、6时34分在印度尼西亚马诺夸里岛(0.7°S,133.4°E)连续发生两次7.5级地震。据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预测:该地震在当地会引发较小的局部海啸,但由于地震震中距离我国沿海较远,本次地震对我国大陆沿海无影响,不会引发海啸。太平洋海啸浮标监测网没有监测到海啸波。
印尼气象与地震局在地震后发布了海啸预警,由于随后确定了震中位于陆地,并且在震后一个小时海上没有发现大风浪,所以现在已经解除了海啸警报。美国海洋与大气局和阿拉斯加海啸预告中心表示,美国和加拿大太平洋沿岸不会有发生海啸的危险。1月4日凌晨,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接收到太平洋海啸警报中心发布的地震海啸信息后,科研人员迅速分析,确认本次地震不会引发大规模海啸,不会对我国大陆沿海造成影响。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值班人员于4时20分,分别给相关部门发出海啸信息,并继续监视太平洋海啸浮标监测网及我国近岸潮汐观测网,时刻关注海啸浮标及我国沿岸验潮站实时数据的变化。
据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报告,截止到4日11时,距地震发生7小时后,日本沿海验潮站观测到的最大海啸波为40厘米,我国沿岸验潮站未观测到异常波动。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就本次印尼地震海啸没有对我国沿海造成影响的原因做了以下分析,首先,震中位于南太平洋,距我国沿海较远,当海啸波传播到我国近海时,经过大陆架的消波作用,地震的能量也已被大大衰减。其次,根据历史数据统计,这样的地震强度及深度不会引发灾害性海啸。在地震发生2小时~3小时后,位于太平洋上的海啸浮标监测到的海啸波是非常微弱的,只有2厘米~3厘米左右。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海啸预报首席预报员叶琳研究员告诉记者:“本次地震没有引发灾害海啸还因为地震不是发生在海底,而是发生在岸边。强烈地震会引发海底的地壳变动,但这次的地壳变动是水平错动,不是垂直变化,因此没有引发海水的上下波动,从而没有产生大的海啸。”
我国一直关注周边海域的地震海啸情况,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及历史统计资料,我国监视的范围是0°S~55°S,105°E~150°E。我国已经建立了完备的海啸预警应急机制,建立起了中央与地方海啸4级联动机制,越洋地震海啸发生后30分钟内我国就发出预警预报,国内的地震海啸10分钟内发出预警预报,为我国沿海人员的疏散撤离赢得宝贵的时间。
据悉,印尼地处多个大陆板块交汇地带,地震和火山活动活跃。2004年12月26日,苏门答腊岛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印度洋大海啸,造成沿岸国家23万人死亡或失踪,约50万人无家可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