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海洋科技装备展在青闭幕 数十家机构企业参展
来源:青岛财经网 发布时间:2015-12-23 11:45:58
9月3日,为期三天的国内首届国际海洋科技装备博览会在青落下帷幕。本届展会举行了国际海工学术会议、国际海工产业合作论坛、海工装备与海洋科技成果展示等,吸引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副总工程师曾恒一,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石油管材专家李鹤林,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防腐蚀专家侯保荣,中国工程院院士、油气田工程开发专家李阳,原国家出入境管理局副局长葛志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会副主席斯蒂芬•霍尔,以及美国TSC集团、德国西门子、法国船级社、美国船级社、英国劳氏船级社、派特法石油、通用电气、英国国家海洋学中心、《Offshore》、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国家深海基地、中石油、中海油、中国南车、沈阳自动化所、郑州永通等数十家科研机构和知名企业到场助阵。其中,TSC集团、西门子等企业分别就各自的研究领域为海工装备产业目前面临的“困惑”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
据悉,去年中国海洋经济、海洋产业的总产值接近6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4%,今年的目标将提升到占GDP的10%。可以看出,海洋经济已经成为重要的经济领域之一,而海洋科技则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同时,青岛拥有全国最多的海洋科技人才、科研机构、海洋教育机构和大学,在海洋科技方面的院士和高级人才在全国更是位居首位。随着海洋产业的不断发展,海工装备制造业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青岛国际海洋科技装备博览会的举办,为海工装备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搭建了一座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海工装备业迎来新机遇
前不久,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把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列为中国制造2025年十大重点领域之一。这无疑为海工装备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据统计,中国企业海工装备接单量占全球的份额在快速提升,2010年只占约5%,2014年已经占到35%,位居世界第一。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副总工程师曾恒一表示,自1967年成功钻探第一口海上工业油井以来,我国海工装备产业经历了“引进、消化和集成再创新”的发展过程,上世纪八十年代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代自升式钻井平台更是达到世界同类装备的先进水平。
“但在深水领域,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配套设备国产化水平不高、水下生产系统关键技术与制造工艺难以突破等问题。”曾恒一认为,未来应该加大深水投资,优化深水装备设计,提高关键设备的国产化水平,推动海工装备走出国门,推进第七代半潜式钻井平台研发,布局南海四大深水专项工程。他表示,“十三五”期间,中海油将新增海工装备114艘,总投资将达到656亿元,其中深水投资425亿元,约占投资总额的65%,到2030年,中海油深水装备的投资比重将有望突破70%。
提高海洋石油装备水平
在海工装备产业中,海底管道、海洋平台用钢等配套材料是至关重要的一环。目前,国内海洋平台用钢的国产化率已达到90%以上。随着陆上长距离高压输送管道,如西气东输一线、西气东输二线、中缅管线等的建设,我国管线钢管的生产技术水平得以快速发展,已步入国际领跑者的行列。
“未来应提高国内生产水平,严格按照规格书和相关规范的要求提供合格的产品,加强生产过程、验货过程和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并且进一步提升我国海洋平台用钢国产化率,加强尚需进口钢材的品种和开发。”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鹤林建议,“在海洋油气管线材料方面,抗大变形、高疲劳性能、高尺寸精度以及高效焊接技术是海底外输管道用钢发展的主要方向,有助于推动我国陆上和海洋油气管线钢的整体水平进入国际领跑者的行列。
“目前,我国水下生产系统装备关键零部件用合金结构钢品种较少,尚未形成完整的标准体系,应加大开发力度,细化产品序列,建立我国水下生产系统装备用合金结构钢体系。”李鹤林表示,“钛合金在我国海洋油气领域应用也非常少,加强海洋钛合金的开发与应用意义重大。可重点开发钛合金油井管,以钛合金为衬里的双金属符合管、钛合金葛水管和钛合金锥形应力节点等产品,从而全面实现海洋石油装备用不锈钢和耐蚀合金的国产化。”
李鹤林认为,“虽然我国已有一批企业和研究机构从事海洋工程材料的研制开发,但尚无专门从事海洋石油装备材料工程应用的研究机构,建议成立海洋石油装备材料工程应用研究中心,加快推动海工装备产业的发展。”
海洋能发电已走过40年
“我国海洋能研究最早始于1975年。在40年前第一个发明海洋能装置的是浙江的一名农民,他把螺旋桨倒过来使用,结果产生5千瓦的潮流能,到了1985年,我国建成了第一个潮汐电站,也是浙江温岭唯一运行的一个电站。”来自中国海洋大学的史宏达表示,海洋能发电已经经历了40年,但是功率却没有提高多少,从一开始的千瓦级到现在不过是百千瓦级,海洋能是否处于原地踏步?
“目前,海洋能发电应该叫做‘海洋,能发电’,还不能说是‘海洋能,发电’,因为现在的可控性还没有达到,还不稳定。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实现海洋能的电能全过程的模拟优化,未来还要进行海洋能海岛电厂的综合建设,以及海上的运行测试、综合评价、海洋能电厂的校企联合建设,海洋能发电有很长的路要走,也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史宏达认为,“现在最先进的海岛电厂是在英国苏格兰,那里有一个潮流能、波浪能的测试场,几乎欧盟国家开发研发的装置全部在那里进行测..............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