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长乐保护漳港海蚌5年放流130多万粒幼苗

来源:   发布时间:2015-12-23 11:46:09 

本 报讯长乐市的漳港海蚌,近日入选福建十大渔业品牌。1972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出访中国,漳港海蚌就以特供品的身份上了国宴的餐桌,从此一炮而红。 但由于过度捕捞,漳港海蚌年产量从上世纪60年代最高峰的600吨降到目前的仅10吨左右,资源日趋枯竭。记者日前从长乐市海洋与渔业局获悉,为保护海蚌 资源,该市5年来增殖放流海蚌幼苗130多万粒,海蚌人工养殖试验已突破中试阶段,可成功养殖9厘米长海蚌,有望3年内突破育成试验,培育出11厘米以上 可批量上市的人工海蚌。

“1965年漳港海蚌人工育苗就已成功,由于养殖难度大、成本高,人工养殖目前还无法大面积推广。”长乐海蚌场负 责人邹文钟告诉记者,漳港海蚌对生存环境要求极为苛刻,仅适合在闽江口漳港一带,海水深度8~10米、水温26℃左右的半淡半咸海水的海区生存,从3厘米 大的幼苗到长成9厘米的成年蚌需要3年时间。1999年,首次在室内人工培育出4厘米长幼贝,2009年以来长乐市政府每年投入150万元科研经费进行海 蚌中间养殖及养成试验,并于去年下半年突破中试阶段,人工量产培育出9厘米长成年海蚌。

长乐海蚌场是漳港海蚌人工育成的科研机构,记者在 场内看到,这里分为海蚌育苗房、海蚌食用藻培育室、室外养殖场等。在海蚌育苗房内装有两台大型立式空调,室内恒温26℃。技术员肖思棋从育苗池中捞出十多 粒海蚌幼苗,乍一看有点像蚬子。“海蚌幼苗对温度要求很高,长时间超过30℃就会死亡,苏迪罗台风期间,这里断电,部分没有备用电源的育苗房中海蚌幼苗全 死光了。”肖思棋告诉记者,海蚌只吃藻类,因此人工养殖海蚌除了要保证恒定的水温,还需要培育藻类。目前,海蚌场内有单独的池子专门用于金藻、扁藻等藻类 的培育,室外的海蚌养殖池源源不断地注入地下冷海水,保证养殖环境接近自然的海域环境。

记者了解到,去年5月1日,《福建省长乐海蚌资源增殖保护区管理规定》正式施行,根据规定,保护区内将实行限额捕捞,禁止使用大型捕捞设备进行海蚌捕捞作业,保护区内的海蚌禁捕期延长至3个月,同时采捕壳长不足9厘米海蚌最高罚10万元。

漳 港海蚌市场价达每公斤500多元,由于量少、价高,多提供高档酒楼消费,一般家庭甚少购买。为保护海蚌资源,长乐市从2011年起,每年10月都会增殖放 流海蚌幼苗20~40万粒,以缓解资源压力,5年来,共放流130多万粒幼苗。根据走访渔民统计,长乐海区海蚌资源量近年来有逐渐恢复迹象。“虽然中试阶 段已突破,但培育出11厘米以上可上市的海蚌还需要3年时间。”邹文钟说,待育成试验成功后,将进行海蚌人工养殖试点工作,并大规模推广,未来福州市民有 希望能吃上相对便宜的漳港海蚌。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