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中国十五年——中国滨海开发“K线图”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发布时间:2015-05-21 03:11:17 

自古以来,海岸带就是人类社会与经济活动最活跃的地带,这种集聚效应在21世纪有着变本加厉之势。正因为如此,21世纪注定是海洋世纪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在旨在促使全世界为21世纪的挑战做好准备的联合国《21世纪议程》中这样写道,“人类站在历史的关键时刻,沿海国家应当探索扩大依靠海洋资源开发消遣和旅游活动的潜力。”

中国,作为一个胸怀雄心,力图在新世纪版图上有所作为的国家对于这一点自然有着更为清醒的认识。于是这个历史上有过率先乘船下西洋的壮举记载的国家在其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计划中,对海岸带城市化建设进行了浓墨重书。

一场对于所拥有的1.8万公里海岸线的重新审视浪潮涤荡。最新的一次对海洋发展的提振是今年2月份首次发布的《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这个雄心勃勃的国家在规划中提出,两年之后海洋生产总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1%以上。

在3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中,沿海地区作为改革开放的主战场,提供着整个国家崛起于东方的所有要素,单位面积土地上创造的物质财富最高的滨海地区,乃是继续保持经济脉动的希望所在。

一个方兴未艾的市场

在海洋规划登台亮相之际,回顾中国滨海开发的历史,以挖掘蓝色经济谱写东方经济奇迹的经验不失为一有意义之举。

和世界上滨海开发的起源一样,我国纯粹意义上的滨海开发也发端于滨海旅游业的发展。这样的事实也符合一个全球视野的审视。

据中国旅游学院旅游研究所教授王兴斌介绍,我国滨海开发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北戴河的开发。当时的时代背景是,1992年8月国务院出台了46号文《关于试办国家旅游度假村的意见》,提出试办12个旅游度假村,国家旅游局随即提出发展旅游度假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在12个旅游度假村试点中,5个处于滨海,分别是广西银滩、三亚亚龙湾、福建雷州岛、大连金石滩、青岛石老人,由此拉开了滨海开发的序幕。

不过,滨海开发的初期,滋长的狂躁情绪让滨海开发出世不利,许多滨海城市开发一拥而上,盲目上马开发项目。一个后果就是,当时沿海地区、改革开放较早的省市遭遇了房地产泡沫,房地产项目建设供大于求,出现了大量积压和空置现象。

转折点出现在1999年。当时在旅游经济和地产资本的双重驱动下,之前出现泡沫的海南房地产市场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战,继海南“南海传说”、三亚“博鳌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的成功开发,先后几十个旅游房地产项目在全国进行改造、规划、建设和推广,滨海开发进入一个相对健康良性的发展阶段。

此后,我国滨海开发步入一个高速发展期。在这个时期渤海沿岸的秦皇岛,黄海沿岸的大连、烟台、青岛和连云港(爱股,行情,资讯,东海沿岸的普陀和厦门,南海沿岸的深圳、北海等重点开发的滨海旅游区进入一个万花齐放的时代,1.8万公里的海岸线出现了沸腾的局面。

拥有260公里海岸线的深圳正在进一步加大对海滨旅游度假产品的开发,冀望在东部打造一个“黄金海岸”;火爆之后一度沉寂的广西银滩正在恢复;山东的烟台、青岛、威海提出建设海滨度假旅游“黄金带”,区域协作以求进一步深度开发。

“我国海滨旅游度假产品已经形成了初步规模,并在逐步升温,展示了广阔的前景。”知名旅游研究人士刁海峰指出。

繁华背后的创伤

短短十几年,北起丹东,南至三亚,在1.8万公里的黄金海岸及星罗棋布的大小岛屿上,滨海开发浪潮迭起。

这是一双巧夺天工的巨手,在它的雕刻下,一批往日长期被冷落的静海荒滩,如今旧貌换新颜,犹如湮没已久的珠玑,焕发出独特的光芒,令人流连忘返。

不过,繁华背后,却也不乏默默舔舐伤口的背影。“与20年来旅游业迅速发展的背景相适应,我国的滨海开发尽管在接待人数,创汇、经济发展调整收入结构,优化产品结构方面都取得不俗的成绩,但产品上还没有形成世界性的品牌。”刁海峰说。

在滨海开发的喧嚣中保持着一份冷静的中国海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海洋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王诗成则明确指出,我国的滨海开发中,存在不少问题。

滨海开发得更早,更有经验的西方国家提供了一个现实的标本。相比之下,我国在滨海开发中存在的第一个问题是条块分割、缺少统一规划。

在滨海开发大潮中,许多地方滨海旅游开发采取圈地自建,部门所有,自成体系的运作模式。于是只顾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只顾局部利益,忽视全局利益的做法应运而生,导致滨海旅游资源得不到统一利用和保护,造成资源人为地破坏和浪费。比如,近年来不合理占用岸线现象时有发生,围墙连绵不断,烟囱水塔林立,造成水域污染,阻挡了向海岸的通道和观海视线等。

再者,我国滨海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相比西方国家较低。“滨海开发将目光盯在对海水、阳光和沙滩的利用上,对于陆域和水上娱乐活动拓展较少,在空间布局上限于对近岸水域和沙滩的利用,缺乏对海岛的开发,旅游活动内容单调。”王诗成指出。

第三,和我国社会的变革历程类似,滨海开发的一个很大特点是过渡性和混合性。比如,规划方面传统理念与现代理念的混合和碰撞;保护和破坏相混合;高消费和低消费的混合;观光客与度假客混合。如何进一步进行开发整合,形成卖点成为滨海开发的一个挑战。

另外,我国滨海开发配套设施发展缓慢以及旅游交通等问题一直制约着滨海旅游业的发展。

滨海开发新思路

在对海洋的雄心和视野放得更为宽阔的今天,一些对滨海开发的新思路浮出水面。

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吴文学指出,政府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以解决我国滨海开发中条块分割,缺少统一规划的问题。“政府应该承担的责任不仅仅是建好一个景区、酒店,而是决定一个地区发展的战略,发展战术的具体组织和实施。”他说。吴曾经担任三亚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以及海南省旅游局局长。

政策给滨海开发带来的机会具有足够的想象空间。最新一个可以想象的滨海区域是海南。这个中国最南边的经济特区在建省20周年之际,收获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国务院批准海南省建设“国际旅游岛”,在海口、三亚、琼海、万宁四市各开办一家市内免税商店,海口、三亚免税商店在1年内建成,以方便国际游客旅游购物。

据最早提出“国际旅游岛”设想的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迟福林指出,国际旅游岛的内涵是“免签证、零关税、放航权”。在贴上“国际旅游岛”新标签之后,海南有理由期待更多的国际游客。

除了政府加大产业投入,笃实规划、管理之外,王诗成指出,滨海开发还要建立一个合理、多元化的开发体系。

一个稳健、良性循环的内部产业机制无疑是一个最有抗御能力的肌体。对于滨海开发而言,具体的操作就是充分利用滨海资源,重点开发、建设旅游区域拳头项目,突破传统的观光型,增加知识型、康乐型旅游景点,并紧紧围绕沿海“滩”、“岛”、“钓”三大旅游重点,着力推出新鲜刺激的参与型及粗犷、独特的海洋风味的项目,带动辐射第三产业发展。

此外,滨海开发还应该在综合服务体系的建设上下功夫,做好滨海旅游业人才培养,强化配套设施建设,做活旅游商品生产和销售。



关键词滨海开发 旅游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