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4批次海鲜被检出镉超标 最高竟超标295%
青岛4批次海鲜被检出镉超标
青岛日报/青报网讯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今天发布了市民最关注的十大食品专项抽检活动生鲜水产品抽检结果,本次共抽检水产品100批次,其中淡水鱼25批次,海水鱼31批次,海水贝类24批次,鲜虾20批次。从抽检渠道来看,商超抽检了5批次,农贸市场抽检了51批次,餐馆酒店抽检了44批次。通过检测发现,100批次样品中合格95批次,不合格5批次,合格率为95.00%。5批次不合格样品分别来自农贸市场3批次、餐馆2批次。不合格原因主要是海水贝类中镉超标、淡水鱼中的隐色孔雀石绿超标,其他产品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
此次淡水鱼产品抽检25批次,其中合格24批次,不合格1批次。合格率为96.00%,1批次不合格样品主要是由于隐色孔雀石绿超标。海水鱼产品抽检31批次,全部符合标准要求,合格率为100.00%。海水贝类产品抽检24批次,其中20批次样品合格,4批次样品不合格,合格率为83.33%。4批次不合格均为镉超标。鲜虾产品共抽检20批次,样品全部符合标准要求,合格率为100.00%。
总的来看,水产品整体合格率较高,整体合格率达到95.00%。其中海水鱼、鲜虾产品合格率均为100.00%,而淡水鱼产品合格率为96.00%,海水贝类产品合格率只有83.33%。按抽样渠道统计,商超、农贸市场、餐馆酒店抽检合格率分别为100.00%、94.12%和95.45%。本次抽检发现的不合格项目包括镉、隐色孔雀石绿。
一是隐色孔雀石绿超标。隐色孔雀石绿是孔雀石绿的代谢物。孔雀石绿是杀菌和杀寄生虫的化学制剂,孔雀石绿进入水生动物体内后,会快速代谢成脂溶性的隐色孔雀石绿。孔雀石绿具有潜在的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作用。由于没有低廉有效的替代品,孔雀石绿在水产养殖中的使用屡禁不止。依据农业部公告第235号,孔雀石绿禁止用于所有动物,而本次抽检25批次淡水鱼检测孔雀石绿和隐色孔雀石绿,结果有1批次草鲤(淡水鱼)样品检出隐色孔雀石绿,样品不合格。淡水鱼中检出隐色孔雀石绿,可能原因是水产品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为了预防和治疗鱼类等的寄生虫病等,非法使用孔雀石绿所致。
镉是一种重金属污染物,会在水体生物如鱼类、浮游动物等体内积累富集,并且对它们产生毒性危害风险,更为严重的是通过食物链将毒性放大,危害到人体健康。依据GB 2762-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扇贝的镉限量为2.0mg/kg;而本次抽检的24批次海水贝类中有4批次扇贝镉含量超标,检出值在4.4mg/kg~7.9mg/kg之间。海水贝类镉超标,可能原因是由于贝类生活在浅滩浅海水域,正是海水中受污染严重、重金属浓度较高的地方,容易导致贝类海鲜“镉超标”。
本次抽检生鲜水产品的硝基呋喃代谢物四项、二氧化硫、氯霉素、铅、无机砷、甲基汞等项目均合格。
专家分析生鲜水产品检测报告
一是水产品总体合格率较高,市民可放心食用。通过本次市民最关注的十大食品专项抽检结果表明,在超市、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餐馆等不同经营范围内抽检的水产品,整体合格率均较高。
二是由于水域在不同程度上受环境污染,存在重金属容易在贝类等软体水产中富集而超标的情况,因此今后还需要继续关注贝类等产品中重金属超标现象。
三是学会挑选新鲜水产品。比如新鲜鱼的鱼鳃盖紧闭、鱼鳃色泽鲜红、无粘液、无异味、鱼眼光洁明亮、鱼鳍完好、肉质坚实紧密、有弹性;而鱼鳃淡红或灰红、可能有臭味、鱼眼模糊不清、鳍条散开、鱼皮无色泽、肉与骨脱离的均为存放时间长不新鲜的鱼。(青岛日报/青报网记者 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