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旁的“守岛人”

都市旁的“守岛人”

来源:王晶   发布时间:2015-12-23 11:51:21 

“海中”观测站

汽车越是接近海边,雾气越大,整个小麦岛被大雾笼罩。
车穿过闹市区,经过一条坑洼不平的土路栈道。据当地居民介绍,这条土路是上小麦岛的必经之路。夏季台风侵袭,这条路就被潮水淹没,岸上的人无法登岛,岛上的人也无法出岛。那个时候的小麦岛,就成了一座孤岛。
几经颠簸,记者来到位于“海中”的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青岛小麦岛海洋环境监测站——一座三层的小楼。一切显得十分寂静,但每天从这里实时发出的海浪、水文、潮汐、风向、气压等基础海洋观测数据,保障着沿海居民的日常生活。
小麦岛海洋站建于1959年7月,1966年从山东省气象局移交到国家海洋局,隶属于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专门从事海洋环境观测、监测业务,是最早研制自动化观测系统进行试验并投入运行的海洋站。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国家海洋局技术中心等单位就在该站进行自动化观测测试,后经过多次改进完善和技术升级,发展成现在的样子。”小麦岛海洋站站长吕富良告诉记者。

为当地需求提供优质服务

6月的青岛,已经开始进入旅游旺季,游客们纷纷拥入海滨浴场,沐浴海风,游泳冲浪。在海水浴场的醒目位置,竖立着一块液晶显示大屏,上面显示着海水的温度、实时的风速、浪高等海水的信息,这些基础信息就是从记者眼前的这座小麦岛监测站实时发出的。
小麦岛海洋站主要负责对青岛近岸海域海洋水文气象要素进行长期定点、定时、连续观测,并编制观测数据,负责自动化设备测试以及海洋仪器设备中试试验等工作。同时,还负责海洋环境监测、青岛近岸以及胶州湾、鳌山湾等周边海洋灾害的路岸巡视和监视,负责青岛五号码头测点、田横长期验潮站2个国家海洋局局属测点以及东营港、小岛河、孤东、黄河海港4个共建站的业务管理工作。
小麦岛海洋站长期、连续的海洋水文、气象资料积累,为青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值得一提的是,观测站在2008年奥运会奥帆赛赛场申请中,为地方政府提供了重要的赛场数据。在奥帆赛比赛、海军军演、国际OP级帆船赛比赛,以及在青岛举办的国内外各大海上赛事,小麦岛海洋站都提供了实施动态的海洋环境监测原始数据,为赛事的成功举办提供了有效地数据支撑。
吕富良还告诉记者:“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不断增加新的监测项目,观测站还成了各大、中专院校、中小学生参观学习的海洋观测示范基地。”
每年的七八月份是风暴潮最多的时节。为及时、准确地发出台风预警信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小麦岛海洋站的观测人员迎着暴风骤雨进行实地观测、摄像。哪里灾情最重,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2012年第10号强热带风暴“达维”进入我国东海东北部海面,逐渐向江苏至山东沿海移动,并于8月2日夜间至3日凌晨在山东日照、江苏盐城之间登陆。“达维”是自1949年以来首个以台风强度登陆我国长江以北的热带气旋,其中心风力大、移速快。受其影响,山东半岛地区迎来持续强降雨。
“台风带来的险情迫在眉睫,及时预报海浪信息,让当地政府和民众能尽早了解台风情况,就能及早防范减少损失。”作为一名在站上工作了35年的老观测员,姚国新已经记不清自己亲身经历过多少次这样大风大浪的天气了。
“越是恶劣天气,我们越要坚守岗位,抢抓第一手资料。”吕富良告诉记者,“当时海中的那座石桥被汹涌的海浪淹没,汽车无法通行。我们连续几天在观测站坚守,每天只能以方便面和火腿肠充饥。”
“一线海洋观测既危险又辛苦。别人下雨都是往屋里跑,我们却是往外跑,而且是雨越大越得抖擞精神,测浪高、潮位、风向、风力等数据,平时每天4次发报。遇到大风大雨天,在做好观测的同时还要注意设备安全,连续几天24小时值班。”吕富良说。
“在台风过境时,每隔一小时就要去测浪高、风向、风力等,每次来回一趟浑身都湿透了。最危险时海浪高达七八米,掀起的涌浪几乎能把人拍倒。”姚国新回忆说,前年的一场台风,整个站部受到大浪冲击,房间的窗户玻璃几乎都被击碎,海水没过膝盖。
当时,地方的派出所、消防人员都赶来抢险,并劝说站上的工作人员撤离。站长吕富良一边抢修设备一边说:“在极端恶劣天气下,观测、记录第一手数据,这是我们的工作,我们不能走!”那次,吕富良和同事们一直坚守在岗位上。
“你知道夜晚的大海是什么样吗?现在我也每天只有听着海浪声才能入睡……”姚国新微笑着对记者说。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