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之后 “海马”游弋深海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5-12-23 11:51:51 
近日,随“海洋六号”船执行中国大洋第36航次科考任务的“海马”号潜水器,首次获取钴结核样品。“蛟龙”之后,又有“海马”,意味着我国深海高技术领域又出现一个标志性成果,迈出了4500米级潜水器谱系化的第一步。
“海马”号是科技部“863计划”支持的重点项目,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研发的下潜深度最大、国产化率最高的无人遥控潜水器系统。它的研制成功,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标志着我国掌握了大深度无人遥控潜水器的关键技术,并在关键技术国产化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据了解,为加强装备研发的实用性,科技部创新地实行业主制管理机制,由国土资源部作为项目组织实施部门,其下属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作为业主单位牵头,汇集了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青岛海洋化工研究院、同济大学和哈尔滨工程大学等国内研发力量,组成“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研发团队联合攻关。2014年,“海马”号搭乘“海洋六号”船完成南海海试,共下潜17次,3次到达南海中央海盆底部作业试验,最大下潜深度4502米。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践了从系统研发到海试多部门协作创新、联合攻关的科技研发创新模式。今年3月,“海马”号被首次试验性应用于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调查,4月再次随“海洋六号”母船前往西太平洋,进行大洋矿产资源调查和研究。
“海马”号实现了关键核心技术国产化率达90%以上。上海交通大学海洋研究院副院长连琏教授说,接下来很大一部分工作是将“海马”号的关键技术固化成产品。“十二五”末,我国还将完成国产化4500米级载人潜水器、自主式水下潜水器的研制,形成4500米级的作业能力,为建立全海深、全类型、全应用目标的谱系化工程打下坚实基础。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