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山东海洋事业新常态 —访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访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厅长王守信厅长王守信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5-12-23 11:57:40 

日前,山东省发改委、海洋与渔业厅联合印发《山东省海洋事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这是该省出台的首个海洋事业发展规划。

按照《规划》,到2020年山东海洋经济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3%以上,实现海洋经济持续发展、海洋生态环境良好、海洋科技教育发达、海陆统筹协调推进、海洋公共服务有力、海洋文化事业繁荣、沿海地区和谐稳定的海洋强省战略阶段性目标。

山东省海洋事业发展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如何推进?海洋产业发展如何实现转型升级?带着这些问题,《中国海洋报》记者近日专访了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厅长王守信。

本报记者 兰圣伟 通讯员 王慧玲

发展基础良好 机遇挑战并存

山东濒临黄渤海,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公里,浅海滩涂资源居全国前列。大陆海岸线总长3345公里,约占全国的1/6。作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山东海洋产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作用日益显著,海洋渔业、海洋盐业等产业增加值均居全国首位。

王守信表示:“区位条件优越,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空间广阔,科技实力雄厚,文化底蕴深厚,这些都为山东海洋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特别是伴随着海洋强国建设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山东海洋事业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但他同时坦言,尽管近年来山东海洋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是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相对粗放,海洋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亟待加强。二是海洋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够合理,海洋经济综合效益亟待提高。三是海洋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能力不足,海洋经济核心竞争力亟待增强。四是涉海部门众多,海洋综合管理和海陆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亟待完善。

王守信告诉记者,海洋在山东经济社会发展中居于战略地位,历届山东省委、省政府都十分重视海洋开发管理工作。编制出台海洋事业发展规划,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建设海洋强国重大部署,进一步发挥海洋优势,谋划推进山东海洋发展战略的一项具体措施。《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海洋事业发展的思路和目标,有利于加强海洋开发与保护,统筹海洋事业全面发展,对着力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海洋开发方式向循环利用型转变、海洋科技向创新引领型转变、海洋管理向综合协调型转变,全面提高海洋开发与保护、管理和服务能力,实现依海富省、以海强省、人海和谐,建设海洋强省具有重要意义。

促进产业升级 实现腾笼换鸟

近年来,山东海洋经济快速发展,2014年实现海洋生产总值1.09万亿元(初步核算数),同比增长10.5%,总量位居全国第二位,约占全省国民生产总值的18.3%

按照《规划》提出的到2020年海洋经济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3%以上的目标要求,未来山东将如何谋划海洋经济发展,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

“下一步,山东省将不断健全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体系,加强海洋经济宏观指导和协调,发挥政府的引导性、弥补性和规制性作用,保持海洋经济总体稳定、区域均衡和产业健康发展。”王守信说,要积极制定海洋产业发展专项规划,促进优势资源聚集和产业合理布局,加快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海洋经济运行监测评估,建设海洋经济运行监测和评估体系,搭建海洋经济信息服务平台。

他表示:“海洋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够合理是困扰沿海各地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未来,山东省将深入推进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青岛西海岸新区建设,打造功能定位明确、布局合理、开发有序、特色突出、集中集约的现代海洋产业集群。积极推进“海上粮仓”建设,强化海洋渔业在海洋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发展沿海和远洋运输,构建现代化的海洋运输体系。以大型企业集团为龙头,大力推进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海洋能开发利用、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新材料、深海资源开发等新兴产业发展。“这些措施的实施,最终将助推山东海洋产业实现腾笼换鸟,优化升级,构建低消耗、低污染、高收益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王守信说。

强化监测监管 建设美丽海洋

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近期发布的《2014年山东省海洋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4年山东省海水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较好,但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较差,黄海绿潮影响范围为近5年来最大,赤潮发现频次和面积较上年均有所增加。

王守信告诉记者:“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海洋环境保护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此次出台的《规划》对山东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也提出了具体目标和要求,到2020年山东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基本建成,海洋保护区网络体系逐步完善,全省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40%,一、二类海水水质海域面积不低于85%。”

王守信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建设美丽海洋,山东省将从4个方面着手不断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一是完善海洋环境监测体系,实现实时、立体、智能化监测。重点加强溢油、赤潮、浒苔、水母等海洋环境风险的应急管理。二是强化海洋污染防治与监管,建立部门联合监管陆源污染物排海的工作机制,确保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三是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海洋保护区建设,推进海洋保护区选划工作,重点建成1~2个国家级海洋公园综合示范区。四是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完善海洋生态损失补偿损害赔偿制度,建立实施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建立海洋生态文明绩效评估制度,做到与生态建设、督导考核同步,确保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

规范海域使用 加强海岛保护

“海域海岛管理使用等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科学合理有效利用海域海岛资源,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王守信说。

按照《山东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到2020年,山东建设用围填海规模控制在3.45万公顷以内,海洋保护区面积达到管辖海域面积的11%以上,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40%

王守信强调,此次出台的《规划》明确,要严格执行海洋功能区划制度,建立健全保障海洋功能区划实施的法律法规、管理制度、体制机制、技术支撑和跟踪评价制度。实行差别化的海域、岸线供给政策,建立年度围填海计划指标分配机制,试行围填海以地市为单位进行统一分配,研究建立涉海行业填海控制性指标体系,探索建立海域使用退出机制。建立海域储备制度,推进海域使用权招标、拍卖和挂牌出让工作,完善海域使用权的抵押、转让、出租配套的规章制度。对全省岸线和海域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在严格保护、禁止开发生态敏感区的前提下,实行海洋产业集中连片布局、适度规模建设,集中集约利用岸线和海域资源。同时,建立岸线分级保护机制,规范海岸资源开发秩序,调控海岸开发的规模和强度,尽快制定出台海岸线管理办法,保护珍贵自然海岸资源。

在海岛保护管理方面,王守信强调,要不断健全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体系,适时编制市县级海岛保护专项规划、重点海岛的单岛规划。建立健全无居民海岛使用招拍挂管理体系,完善市场化出让机制,严格限制围填海、填海连岛等改变海岛岸线的行为。创建海岛开发、保护与管理示范区,加快建设海岛生态建设实验基地。到2020年重点建成1~2个国家级海岛生态建设实验基地,3~5个省级海岛生态建设实验基地。同时,要积极提升海岛动态监管能力,开展海岛资源综合调查,做好全省重点海岛专项调查与评价工作。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