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国家海洋安全利益

来源:王诗成   发布时间:2015-05-21 04:17:07 

国家海洋安全是一个涉及领土、政治、经济、社会等 全方位安全的概念,既是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又 是关系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最基本问题。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国家安全大 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但是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国家安 全利益,尤其是国家海洋安全利益的战略地位提升,海 洋安全潜在矛盾突出,面临着诸多安全问题与挑战。 面对新的国际形势,如何从外部环境与内部因素两个方面评估我国海洋安全形势?如何对国家海洋安全 走向做出客观、准确及前瞻性的估价,成为把握当今国 际海洋战略形势、维护国家海洋安全利益、制定国家海 洋安全战略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大课题。
一、 国际安全战略走势展望
(一)国际安全战略新秩序在单极与多极的矛盾与 斗争磨合中逐步形成20世纪70~80年代,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开始出现。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结束, 世界加速向多极化发展。所谓多极,是指世界上几种主 要的力量都能够对世界发生较大的影响,相互之间又能 够相互牵制、相互制约,力量比较平衡,从而使世界处于 比较稳定的状态。世界多极化进程目前还只是一种趋 势,更准确地说,还只是人们的一种愿望和要求,还处于 新旧格局的交替过程之中。当前国际关系框架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一超诸强, 多元争极"。国际战略格局的过渡性,为现有各大国强 国扩展自己的实力、调整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提供了 巨大的空间和变数。美国作为"冷战"后惟一的超级大国, 其经济、政治、军事、科技等力量占据着极大的优势。虽 然它的经济在连续10多年的增长后出现了一定程度的 衰退,但它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仍然是最强 的。无论就其实力还是影响来说,都处于"超级"或"超 强"的地位,有的称其为一"极",也是名副其实的。其他 一些综合国力较强的国家或国家集团如欧盟、俄罗斯、 中国、日本等,目前的实力和地位都不能与美国相提 并论。正因为多极化格局还未形成,所以,世界各种力 量都在抓紧时机,发展经济、政治、科技、军事等力量,增 强自己的综合国力,提高在世界上的竞争力和国际地 位。一些实力较强的大国或国家集团,客观上正在往 "极"的方向发展,极力争取得到"极"的地位。这样,就 实际上形成一种"群雄逐极"的态势。建立何种国际新秩序,一直是国际斗争的焦点问 题。江泽民主席认为建立国际新秩序,应该从当今世界 的实际情况出发,反映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和共同 利益,体现历史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要求,并系统地提出 了我国关于国际新秩序的主张:①应坚持互相尊重主 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②应 坚持用和平方式处理国际争端的原则;③应坚持世界 各国主权平等的原则;④应坚持尊重各国国情、求同 存异的原则;⑤应坚持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西方国家提出的国际新秩序,其内容和要求与广大 发展中国家有着很大的不同。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对 新秩序的构想是:谋取和维护其国家在全世界的最大利 益;以西方价值观作为整合世界的基础;突出发挥其领 导作用,有时也发挥集体安全机制的作用;以强制性力 量施加压力作为维护秩序的手段;新秩序不限于国家与 国家之间,而是可以进一步延伸到国内,干预有关国家 的内政。这些内容,他们也称做"世界新秩序"。两相对比,可以发现,西方要求建立的是以他们为 主导的"新秩序";发展中国家则希望发挥联合国的作 用,尊重发展中国家主权和利益的新秩序。西方国家要 求的"新秩序",是用西方标准衡量一切,把全面推行西 方价值观作为战略目标之一,以西方价值观作为整合世 界的基础;而发展中国家所主张的新秩序,坚持以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坚持求 同存异,互利合作,共同发展。"9.1"事件发生后,曾有国际舆论预言,这一"划时 代事件"以及由此引发的反恐战争将导致"下一个世界 秩序"的诞生。从一开始,美英政界一些人就意识到, "9?11"事件是一种历史性机遇,世界秩序面临新的选 择。事发不久,英国首相布莱尔提出,现在是"重整世界 秩序"的机会。基辛格撰写了《建立新秩序的好时机》一 文,说从这一瞬间起,美国与世界就开始了新的关系,鼓 动西方领导人寻找共同目标的新定义。美国一些媒体 也认为,"9?11"事件是国际政治的"分水岭",标志着"新 的世界秩序从此产生",称美国11年前提出的"世界战 略论"终于可以付诸实施。"9.11"事件发生后,美国确 实表现出明显的单边主义倾向,甚至国际力量的对比也 可能被认为有某种从"一超多强"逆转为单极格局的苗 头,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世界格局的变化规律不会 就此改变。就国际政治格局发展的主线看,"9.11"事件 可能一时改变一极和多极之间的势力平衡,使世界格局 发展的形势和前景更加复杂,但不会消除一极和多极之 间的基本矛盾。多极化可能是一个比人们预想更加漫 长而曲折的过程,但无疑还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世界安全格局仍处于过渡期,世界秩序是否或如何 在"合力"作用下演变尚需观察。但可以肯定,世界战略 格局开始了一次大调整。今后围绕新秩序的斗争和磨 合还会长期存在。
(二)海洋安全战略地位凸起
从国际上看,20世纪海洋战事频繁发生,21世纪海 洋将成为矛盾和斗争的聚焦点。刚刚送走的20世纪,前50年发生过两次世界大 战,战后的50多年里海上战争几乎从未间断过。1950 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1964年8月,长达10年之久 的越南战争拉开序幕。1971年11月,开始了第三次印 巴战争;1982年4~6月,马尔维纳斯群岛开战; 1986年3月,美国对利比亚展开代号为"草原烈火"的 军事行动;1991年1月,海湾战争爆发;1999年3月, 巴尔干半岛燃烧战火。另外,国际上"岛礁主权"争议迭 起。在爱琴海,土耳其与希腊发生了伊米亚岛的主权之 争,双方集结军舰,摆开战场;在黑海,罗马尼亚与乌克 兰为一个小岛发生争议;韩国与日本为竹岛(独岛)主权 引发国家对抗;在红海也发生了厄立特利亚与也门之间 关于大哈尼什岛的主权争议。此外,世界各国的渔业纠 纷骤然增加,形成全球各地此起彼伏的"渔事战火",如 挪威和冰岛两国的"鳕鱼大战",加拿大和美国之间的渔 事纠纷,日本和俄罗斯的渔业纠纷,法国与西班牙两国 渔民的对峙与枪战,英国与阿根廷之间围绕渔区是否扩 大问题产生新的对立,加拿大同西班牙乃至整个欧共体 为渔业利益出现剑拔弩张局面等。20世纪末21世纪初,世界经济、政治、军事斗争形 势正在出现两个重大转移和一个新的重要动向。第一 个重大转移是世界斗争的焦点区域正从中东向亚太地 区转移。西太平洋地区是近20年来世界经济中最富 有活力的地区,这一地区与美国隔太平洋相望,与印欧 大陆比邻衔接,背负资源富饶的俄罗斯东部区域,战略 地位极其重要,将是未来控制全球经济、政治的咽喉区 域。西太平洋深水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 锰、镍、钴、铜4种矿物的储量比世界陆地储量高几十倍 甚至千倍以上;浅海渔场占世界各大浅海渔场总面积的 1/2,捕鱼量也占世界总捕鱼量的一半;区域内石油、天 然气和煤的储量也很丰富。西太平洋是世界上岛屿最 多、最密集的海域,这些岛屿多数为大陆岛,面积较大, 具有建立军事基地的优越条件。在地理分布上,这些岛 屿对亚洲形成一串弧形列岛,利用这些列岛,攻时可作 为海军远洋作战的依托,守时可作为大纵深的国防前哨 阵地,具有很高的军事价值。霸权主义国家根据自身利 益的需要,将更加插手西太平洋事务。第二个重大转移 是世界斗争的焦点正从陆地向海洋转移。20世纪90 年代以来,世界上影响最大、范围最广又难以解决的热 点多发生在海洋上或沿海地区。在印度洋有波斯湾;在 西太平洋有朝鲜半岛、南沙群岛、钓鱼岛、日本北方四岛 和竹岛(独岛);在中大西洋有加勒比海;在南大西洋有 马尔维纳斯(福克兰)群岛;在地中海沿岸,前南斯拉夫 地区也是一个重要热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有 争议的岛礁近1 000个。一个新动向是美国在亚太地区建立美、澳、日、韩四 国安全磋商新机制,"亚太小北约"浮出水面。2001年7 月30日,美澳两国举行高级磋商,会谈中一个由澳方提 出得到美方赞同的建议引起国际舆论的密切关注,这个 建议就是建立美、澳、日、韩四国安全磋商机制。对于这一重要新动向,敏锐的观察家做出迅速反应,一针见血 地指出,这个安全机制就是亚太地区的"小北约",是冲着中国来的。所谓的"安全对话机制"其实是美国正在 进行的战略调整的组成部分,是正在实施中的亚太新战 略部署的具体安排。其基本内容是,美国认为全球力量结 构发生了巨变,地缘政治构图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俄 罗斯在走向衰退,中国正在崛起;欧洲大局已定,亚太格 局未定,全球最大的危机和动荡将发生在亚太地区;真 正可能挑战美国地位和利益的竞争对手将是崛起的中 国。基于这种认识,美国调整战略,改组军队,重新部 署。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在保留并加强在亚洲驻军 的前提下,改变军事结盟的形式和结构,变双边军事同 盟为多边军事联盟。值得注意的是,既然美国战略规划 者把中国想像得如此强大、如此危险,也不排除将有更 多的国家被拉进这个军事俱乐部。新建立的"小北约" 将不断地制造危机,这将给亚太地区带来和增添更多的 不安定因素。可以预见,面对美国的新战略思维架构, 中国将被迫处于与美国在亚太地区进行战略应对的态 势,亚太国家将陷入两难境地被迫承受美国的压力。随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的诞 生,海洋已成为国际战略竞争的新高地。当前,世界各 国围绕海洋权益的激烈争夺,已由过去的争夺军事目 标、战略要地和海峡通道为主变为以争夺经济利益、岛 屿、海洋资源为主;由过去的超级大国为主的争夺,变为 广大沿海国家竞相参与。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和无数次 局部战争及划界谈判,世界性瓜分陆地将告结束,争夺 权益的斗争已经转向海洋。沿海国家管辖水域的大幅 度扩大,公海面积的缩小,既是各国对海洋权益争夺与 斗争的结果,同时也加剧了各国对海洋权益的争夺,海 洋斗争日益尖锐,全球性的"圈海"运动此起彼伏。进入 21世纪,陆上军事热点在相对降低,而影响面广、范围 较大的热点主要发生在海上或与海洋问题有关。一方 面海洋霸权主义者仍然坚持"冷战"思维,霸气十足,不时 插手世界各地事务,制造紧张局势,凭借强大的海上力 量为所欲为地制造事端,制造战争气氛和借口;另一方 面,沿海各国围绕领海主权和海洋资源的争夺日趋激 烈,并引发了加强海上力量的竞争。
(三)全球安全战略走向
进入21世纪,国际局势正在发生"冷战"结束以来最为 深刻的变化。正如刚刚召开的党的十六大报告所指出 的: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主要 表现在:①在国际力量对比严重失衡的情况下,霸权 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发展,依然是造成世界动荡不安 的主要根源。②南北问题更加突出。发达国家利用 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中 的主导地位损害发展中国家利益的现象还很普遍,不是 所有国家都能从经济全球化中受惠。南北贫富悬殊愈 来愈大。③影响和平与安全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国 际和地区安全形势出现新的紧张因素。国际军事力量 对比失衡加剧,某些大国大幅度增加军费,积极扩军备 战,强化军事同盟,动辄进行军事干涉,对一些发展中国 家的军事威胁增大。由民族宗教冲突、领土争端及其他 原因引发的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不断,出现了传统安全 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的局面。但尽管如此, 国际形势走向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而是呈现出总体和 平、局部战乱,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 的基本态势。总的看来,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主 题,世界和平仍可以保持,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 期内打不起来。从21世纪世界海洋安全战略走向上看,各沿海国都 在积极调整国防战略格局,强化海、空军建设。从国际上 看,"冷战"后国际形势出现一些新特点,和平与发展成为 时代的主题,但世界仍不太平。尤其是"9?11"事件发生 后,恐怖与反恐斗争将长期存在,各种政治势力在重新 调整组合。"新干涉主义"甚嚣尘上,军事手段在国际关 系中的作用凸显,民族、宗教问题成为影响国际安全的 重要因素,多数发展中国家在短期内还难以在国际事务 中发挥重要作用,尽管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 新格局的形成将是长期的、复杂的和艰难的过程。经济 全球化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活力,但也带来了极大的负 面效应。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公约》生效后海洋已成为 国际战略竞争的热点。大多数沿海国家将发展海上军 事力量作为国防建设的重点,出现了以下新特点:① 调整海军战略方向,由陆向海转移,减少陆军,加强海、 空军,注重维护、扩张、夺取海洋权益,以海制陆,保障海 洋运输安全。②增加海军军费投入,加大海军装备建 设力度,提高海上实力,牢牢掌握制海制空权。发展重 点是航空母舰、核动力和常规动力攻击型潜艇、隐形舰 艇、高性能飞机和射程更远、精度更高的武器;提高海军 侦察预警、电子战的指挥自动化水平;发展信息技术,迎 接第四次军事革命的到来。③根据海军现代化程度 高的特点,重视加强部队训练、院校教育,培养职业化技 术人才,提高海军人员的整体素质。④重视加强在海 洋方面的兵力部署,倍加重视岛屿的战略作用。
二、 我国周边安全战略形势评估
国土安全,是国家利益的最高表现形式之一,也是 迄今为止一个国家最重要、最基本的安全。维护我国的 主权和领土完整,这是国家利益不可动摇的基本原则。正确认识和估价目前我国国土周边安全形势,必须 从周边环境状况入手,才能对陆疆和海疆安全得出一个 正确的全面的估价。从周边环境来看,国土安全形势喜 中有忧。陆域国土,我国与周边国家之间在很长一段时 间内没有直接的军事冲突,但海洋国土存在着战争与军 事冲突的隐患。在北方,我国积极与俄罗斯等独联体国 家发展战略伙伴关系。特别是通过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加强了相互间的友好合作和对话机制,争得了一个相对 长期稳定的安全环境。在中亚、南亚次大陆方面,以加 强合作,维护地区秩序、安全与稳定为目标的"亚洲相互 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浮出水面,这又增加了一个促进 地区安全的因素。在南方,我国与传统的睦邻友好国家 的关系不断改善和进一步发展,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正 处于历史上最好时期。东北亚维持基本稳定状态。西 部尽管还面临一些敏感、特殊的情况,但目前还没有构 成我国的国土安全问题。就陆域国土而言,我国周边国 土安全是有保障的。安全隐患仍然在中国海,这里存在 着若干影响主权和国土安全的重要因素。
(一)"9.11"事件后我国周边安全形势更加严峻
"9.11"事件后,美国借反恐在我周边地区展开政治、外交、军事攻势,将当前的反恐与长远的防范、遏制 中国的战略意图结合起来,借反恐加快了在我国周边投 棋布子的步伐。而我周边国家和地区则出于各自的利 益考虑,对美国的扩张采取了默认或支持的态度,个别 国家甚至借反恐乘势而动,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我国周 边原有的"西稳东急"安全格局,使我国在东西两个战略 方向上同时面临现实军事威胁,我国的安全形势进一步 严峻。美国在阿富汗进行反恐战争的一个重要战略企图 是借军事打击之机,向中亚地区进行政治、军事渗透,并 使美国在中亚地区的军事存在长期化、基地化。"9?11" 事件为美国向中亚地区渗透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时 机。随着阿富汗反恐战争的不断深入,美国已取得了部 分中亚国家军事基地和设施的使用权,并向中亚一些国 家派出了军事人员,而且有可能长期驻扎下去。《华盛 顿邮报》援引五角大楼高级官员的话说,自"9?11"事件 以来,美国的军事力量部署已从海湾地区东移到中国西 部的大门口,"这是我们过去做梦都想不到的事情,美国 将继续在中亚地区保持自己的利益和存在"。美国实现 驻军中亚的历史性突破不但对我西部安全形势构成现 实威胁,而且在战略上与驻西太平洋美军遥相呼应,形 成了对我的东西夹击之势。美在中亚长期驻军对我国 安全构成威胁,将使我西部边境直面美军事威胁,使我 西北部反分裂斗争形势更加复杂和严峻,将削弱我对中 亚地区的政治影响力,制约我西部能源战略和西部大开 发战略的推进。近年来,随着争夺南海海洋权益的斗争日趋激烈, 东南亚国家普遍将南海海洋权益斗争视为其最主要的 外来威胁。为维护各自在南海的既得利益,东南亚国家 不断采取措施,一是以海、空军装备为重点,大肆外购军 备,增强其海空作战能力;二是加强与美的军事联系,力 图将美军引入南海这一"热点"地区。"9.11"事件的发 生,为东南亚国家与美国进行新的军事安排提供了契 机。"9.11"恐怖袭击后不久,美国即宣布东南亚地区的 极端穆斯林组织与本?拉丹及其领导的"基地"组织有密 切联系,敦促东南亚国家加入美国的反恐联盟,并承诺 给予巨额经济、军事援助,如承诺向印度尼西亚提供4亿美元 经济援助和1.3亿美元司法改革援助,为菲律宾提供至 少46亿美元的援助,等等。美国在阿富汗的反恐战争扩大到东南亚地区,并计划在2002年美国东南亚国家 与东南亚国家举行的联合军事演习中增加反恐怖作战科目。东南亚 国家与美国相互靠拢,使我南海安全形势更趋复杂。"冷战" 后,日本的战略指导思想由传统的"北防"转为"南向", 不断发展现代化的远程作战力量,大肆渲染中国的"军 事威胁",矛头直指我国,企望担当"地区领导者"的角 色,其想当政治大国、军事大国的野心不断膨胀。特别 是近年来,随着日本国内极端民族主义情绪迅速上升, 日本政府不断突破和平宪法,进行自我松绑,加紧向国 际政治、安全领域渗透。"9.11"事件在日本看来是又一 "天赐良机"。英国《简氏情报文摘》说,由于日本政府似 乎一心地要为日本谋求一个更加辉煌的角色,所以无论 从政治还是从军事上,在塑造21世纪亚洲的过程中,当 前这场全球反恐斗争或许将成为东京防御政策的分水 岭,也是重新解释甚至修改战后宪法的历史机遇,2001 年10月29日,日本国会通过"反恐三法案",实现了军 事、安全政策的进一步突破,首次实现了自卫队海外派 兵的"无地域限制",放宽了海外派兵的权限。有评论认 为:"海湾战争爆发时,自卫队只有在日本遭到侵略时才 能向美国提供支援,《周边事态法》把自卫队的活动范围 由日本领域扩大到周边地区,而新法案则将自卫队的活 动范围扩大到全世界","这是孕育着危险的重大一步"。 2002年4月16日,日本国内又通过了"有事三法案" (即《武力攻击事态法案》、《自卫队法修正案》、《安全保 障会议设置法修正案》),使日本政府最大限度地突破了 战后日本和平宪法的限制,自我赋予战争权力,使日本 的安全保障和防卫政策从过去的"紧箍咒"中解脱出来, 为日本进一步迈向军国主义打开了危险的大门,对我东 部安全形势必将产生重大影响。总之,日本"南向"步伐 明显加快,对我的潜在威胁进一步加强。
"9.11"事件后,美国出于反恐战争的需要,将其南 亚政策朝着印巴平衡的方向调整。近来,美印关系急剧 升温,两国政府和防务高官频繁互访,双方在军售、军民 两用高技术领域合作等方面达成一系列协议。诸如,两 国确立长期军事合作机制,美大幅度增加对印军售;加 强军事人员交流和联合作战训练;向军民两用高技术合 作领域拓展;开展情报交流与信息安全领域的合作。在 印巴两国紧张关系仍未解除,在阿富汗的反恐战争尚未 结束之际,美印加强军事合作关系将对南亚地区安全与 稳定和印巴关系产生深远影响。美印加强军事合作的主要动机,一是实现控制南 亚、遏制俄中的亚太战略目标。"9.11"事件后美公布的《四年防备审查报告》称,美战略重点在亚太地区东部沿 海一带,布什政府亚太安全战略强调,为确保美国在全 球和亚太利益,对中国和俄罗斯采取遏制与接触并重、 遏制因素大于接触的政策。美国国防部的《核态势评 估》明确将中国、俄罗斯等7国列为潜在的核打击目标, 这说明在美国的军事战略中,中、俄是其假想敌。为此, 美欲极力构筑一条从东北亚、东南亚经中南亚连接中东 的战略"链条带"。南亚扼守中东波斯湾地区通向亚太 地区的石油生命线,加强同印度军事合作关系,是美向 南亚渗透、牵制俄罗斯、包围中国(加上美日同盟)的重 要战略步骤。
二是实现寻求世界政治和军事大国地位的战略目 标。印度将与美国关系视为最重要的外交关系。政治 上,改善和发展与美关系,可以在与其他大国打交道时 赢得更多战略主动,创造有利于自己的国际和周边环 境,从而进一步推动印度走向世界政治和外交舞台,如 获得美国对其争当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支持。经济上,印度可以从美国获得更多的技术和资金,从而推动其正 在启动的"第二代经济改革"。军事上,印度曾因美国的 制裁而搁置的一些装备研制计划(如21世纪主力战斗 机),将再次启动。因此说,印美发展军事合作关系的政 治意义超出了纯军事意义。
三是实施"东进"战略,向亚太地区扩张势力。印度 新世纪安全战略构想提出,为保障其海上能源通道的安 全与畅通,要向亚太地区扩张势力。近年来,印度实施 新的"东进"战略,积极参与南海及太平洋地区事务,打 破"中国对印度的包围"。1999年以来,印海军在该地 区与包括美国在内的国家进行联合海上演习,频繁出入 南海。2001年9月,在距缅甸只有120多千米的安德曼-尼克巴设立联合战略司令部,这将更有利于印度"东 进"战略的实施。
(二)中国海周边环境对国家安全战略提出严峻挑战
"冷战"结束后,美国由争霸世界到独霸世界,其"冷战" 思维始终没有改变,其推行单极世界、领导全球的大国 心态日益膨胀,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以及阻止台湾回 归和朝韩统一进程等事件,无一不说明美国在充当世界 警察的角色。近几年,我们注意到美国的全球战略重点 正在由欧洲转向亚太地区,而且不顾世界大多数国家的 反对,坚持要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仅在东亚,美国 认为面临着朝鲜半岛、台海冲突和南海争端等诸多潜在 热点,并进行了相关的军事部署,如在太平洋关岛部署 64枚AGM-86型空射巡航导弹,部署3艘"洛杉矶"级 核动力攻击型潜艇和3艘大型两栖攻击舰等;在新加坡 修建了航空母舰码头;在关岛和印度洋修建了4个B-2战 略轰炸机基地。美国进军亚太的目的一方面为了阻止 中国统一台湾,进一步巩固其在亚太地区的强权政治; 另一方面是为其继续独霸全球壮大声势。据西方军事 专家分析,"洛杉矶"级核动力攻击潜艇部署到关岛后, 美国战略力量在太平洋特别是东亚地区海域的各种活 动将大大增加,对东亚地区的威慑也会明显增大。部署 在关岛的空射巡航导弹,可以让美国的战略轰炸机"在 12小时内对亚洲的任何一个地方发起打击"!美国人 一直宣称,在亚太地区保持驻军是为了"维护这一地区 的安全和稳定",但随着大量攻击性武器的不断进驻,可以看出,美国的真正目的并非是为了和平,而是为了牵制中国,保护其既得利益。布什总统提出"以实力求和平",要求建立一支"无可匹敌"的军事力量。布什一上台就下令五角大楼重新审查美国的防务政策和海外军 事部署,特别是对军事战略、军事使命、装备发展重点等 进行全面评估。新评估报告建议,应集中力量打赢一场大规模战争,而这场战争最有可能发生在太平洋地区。为满足在亚太地区采取军事行动的需要,美认为重点应 加强海、空军作战力量,提高远程投送和打击能力。新防务评估报告站在新军事革命的前沿,对美军武器装备发展提出了新建议,三军装备面临大调整,军事实力将进一步增强。另外,美国发展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其重要目标之一是针对我国的。美国国防部的报告透露,中国是美国发动核打击的目标之一。美国的这种战略构 想,对中国的国土安全和国家安全造成长期和巨大的威胁。日本国土幅员狭小,本土资源缺乏,其不利的地理、资源条件使其迫切谋求向海外发展。近年来,日本在成 为经济强国的同时,竭力追求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地 位,在军事方面的一些做法明显地违背了日本和平宪法,不但尝试向海外派出自卫队,而且军费开支大幅度 增长。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军费已连续几年突破 国民生产总值的1%,1995年日本的军费是502亿美元,仅次于美国。随着美国2002年5月份向日本出售最新型的"宙斯盾"舰载系统和日本新型驱逐舰的下水, 日本海上自卫队"九.九舰队"不久将发展成为"十.九舰 队"。"十.九舰队"实际上将是4支威力巨大的准航母 战斗群。较之其他强国海军,日本未来"十.九舰队"所 缺的仅是核动力航空母舰和核潜艇,其扫雷能力将居世界首位,反潜能力仅次于美国,舰艇总吨位超过了法国和意大利,总体作战能力超过了英国海军的轻型航空母舰编队,常规作战能力仅次于美国海军。在军事上,它们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各国构成巨大的威胁。日本越来越强的军事力量,近年来已经引起亚洲国家普遍的忧虑和警惕。美日两国签署的《美日安全保障联合宣言》,不仅是 美日关系的一个重大调整,也使亚洲安全形势出现了一个新的重大变化。一些国际事务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日美安全条约针对的是中国。日本的右翼势力有日益增长之势。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美国的包庇和扶持,日本对历史没有进行严肃彻底的清算,军国主义势力没有得到认真清理,所以日本相当一部分人对历史没有正确的 认识。一代一代的年轻人成长起来之后,基本上不知道 那段历史真相,这也是日本右翼势力不断扩张,与中国 不断发生纠纷和摩擦的最深刻的背景和基础。这种趋 势,对发展中日友好是非常不利的。另外,日本一些势 力也会借助于台湾、钓鱼岛、朝鲜半岛等问题,以不同方 式影响我国的国家安全,干扰和破坏中日友好的大局, 这不能不引起决策层的高度关注。印度为实现其最大的海洋利益,成为21世纪的海 洋强国,正积极建立一支与国家战略相适应的现代海 军。2001年2月17日,印度总统纳拉亚南在检阅舰队时说,历史证明,印度的对外商务乃至国家独立都依赖于对周边海域的控制和对领海安全的维护,因而印度有 必要发展一支强大的海上力量。20世纪80年代以来,印度先后提出"东方海洋战略"、"印度洋控制战略"以至目前印度海军的"全球扩展战略",大力发展海上军事力量,扩大海上霸权。目前印度正将其海军活动范围向东扩大到南中国海及太平洋边缘,向西穿过红海和苏伊士 运河,向南绕过好望角到大西洋。印度海军进入南中国海是一个大胆的举措和危险的尝试。不久的将来,印度海军将拥有3艘航空母舰组成的强大航母战斗群,将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而与俄罗斯和英国并驾齐驱的海军强国。印度海上力量的增强,不仅改变了南中国海军事力量的对比,还改变了我们周边国家的力量平衡,进一步加剧了地区动荡。越南在经济上加快了开发南沙海域石油资源的步伐,在军事上推行"海洋战略",将中国南沙群岛的20多个岛礁攫为己有,扩大其东西防御纵深,控制了东西宽约570海里、南北长约380海里的宽阔海域,海上防御纵深为其本土宽度的1.7倍,为其最窄处20多倍。越 南所要控制的广大海域,恰好覆盖了南海国际交通线。 越南控制这一通道之后,将严重侵害中国南沙权益。1999年5月,菲律宾国会通过了菲美《部队访问协定》, 为美军完善在东南亚的战略部署、加深介入南沙问题奠定了基础。澳大利亚等国也追随美国,以所谓"确保海 上航行自由"、"反对使用武力"为借口,不同程度地涉足 南沙事务。周边一些国家更是在南沙问题上大做文章, 极力渲染"中国威胁论",多次在国际会议上鼓动讨论南 沙问题,竭力拉拢美国和日本,企图将南沙问题多边化 和国际化。有的甚至要求联合国关注南沙问题,还要将 南沙问题提交国际海洋法庭。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冲突持续了很多年,近年来又有 新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两国在核军备上互相较劲,都 有了可以威胁对方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围绕克什米 尔的冲突和恐怖事件不断发生,随时都有引发军事冲突 甚至大规模冲突的可能。如果失去理智,甚至不排除动 用核武器的危险。一旦发生重大突发事件,还有把其他 本无关系的国家卷进去的可能。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尽 管目标不是直接对着我国的,但对我国的西部国土安全 必然会造成威胁。
(三)中国海将面临三大问题
一是台湾问题。台湾问题历来是一个敏感的重大 政治问题,这里既有主权和民族感情问题,又有复杂的 国际背景。进入21世纪,台湾问题已上升为事关一个 主权国家安危的重大战略问题。中华民族历来把民族 统一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上。台湾的战略地位非常重 要,是中国走向大洋最重要的通道,历来是兵家必争之 地。长期鏖战海上的清朝靖海将军施琅指出:"台湾一 隅虽属外岛,实关四省(江、浙、闽、粤)之要害。勿谓彼 中耕种尤能少资兵食,固当议留;即为不毛荒壤,必借内 地挽运,亦断断乎不可弃……弃之必酿成大祸,留之诚 永固边圉。"施琅作为能够较早清醒认识中国海洋、海 岛、海防重要地位的清朝官员,又从战略高度提出了"盖 天下东南之势,在海而不在陆"的思想。1696年,施琅 死后,康熙皇帝才逐渐意识到台湾在捍卫东南海疆上的 重要地位。他认为,只有控制台湾海峡水域,才能永绝 外国边海之患。1717年,当有人主张东南重在防守沿 海边界时,康熙明言:"台湾、南粤,人以为孤悬海外,无 关紧要,自得其地,福建、广东之贼便无容身之地,所系非轻","海防为要",中国"近海口子甚多,此时无碍,千 百年后,中国必受其害矣"。目前,台湾岛内的分裂势 力,逆历史潮流而动,置民族大义于不顾,走"渐进式台 独"的道路。统一与分裂的斗争,在海峡两岸,在台湾岛 内,乃至更大的范围内不断地进行着。一旦分裂势力一意孤行,激化矛盾,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问题即会 上升为主要矛盾,而最终的选择将付诸武力,尽管这种 选择是两岸同胞都不愿看到的。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我们不容他国染指。任何 把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的做法,都是中国人民所绝对不 能接受的。但是,台湾的特殊战略地位和历史原因,使 得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又与世界大局、大势发展联系 在一起。它既是影响中美关系的焦点,更是显示亚太局 势的晴雨表、温度计,也是影响中国安全战略环境的重要因素,真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冷战"后,美国成为世 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意愿十分强 烈。而中国崛起为世界大国的趋势也是不可阻挡的,中 国理所当然地要推动世界多极化的进程。美国把中国 视为其实现全球战略、独霸世界目的的最大障碍,利用 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将不择手段地制造事端,来遏制中国 的崛起。要达此目的,以美国为首的海洋霸权主义者就 要不遗余力地做台湾问题的文章,打台湾的牌。日本是 地处东亚一隅的岛国,国土狭小,缺乏战略纵深,大部分 资源依赖进口。台湾扼日本西南航线之要冲,是日本南 下东南亚,西去中东、欧洲的必经之路。每年日本在这 条海上通道的运输量达5亿吨以上,其中包括所需石油 的90%和全部的核燃料。日本新生政治力量扬言,台 湾海峡稳定与否关系到日本的安全,关系到日本国家的 生存与发展,如果台湾发生"战事",日本将不会等闲视 之。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围绕钓鱼岛主权问题也将 展开一系列斗争。
二是南沙问题。南海资源丰富,地理战略位置十分 重要。南海西南直通马六甲海峡与印度洋相连,东北控 制进入东海的通道,是两大洋的"咽喉"。该地区列入世 界交通图的航线有37条之多,每年约有6000亿美元的 货物通过南海,占世界运输总量的1/3。目前,南沙形 势日趋严峻。南沙已有40个岛礁被3个国家强行占 有,80多万平方千米海域正在被多个国家争夺。南海 周边国家对南沙的战略目标趋向务实,表面主权之争已 转为实际的资源掠夺。南沙面临着岛礁占领多元化、海 域瓜分合法化、资源开发国际化、军事斗争复杂化的严 峻形势。巨大经济利益的诱惑,使南海周边国家纷纷与 世界大国联合,大量抢夺、瓜分南沙矿产、油气、渔业等 资源。目前,越南已与英、法等18个国家近30家油气 公司签订了28个开发油气资源的合同;菲律宾也与荷、 澳等国的油气公司签订了82个勘探开发合同;马来西 亚将总面积40多万平方千米的海域进行对外招租,并 与英、法、日、荷等33个国家的油气公司签订了300多 个油气勘探开发合同,出租面积高达20多万平方千米。 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在我传统海疆范围内油气开采 已获巨额利润。值得注意的是,美、日以及印度积极渗 透、介入南沙问题。南沙地区在军事上是美西太平洋基 地的咽喉要道,美一方面拉近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加 强美在亚太地区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加强对该 地区的军事合作和军事渗透。日本,则将南沙视为其 "海上生命线",紧步美国后尘插手南沙问题。新日美防 卫合作指针及美日等筹划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均将南 海涵盖在内。21世纪围绕南沙主权问题将有一番新的 较量和斗争。
三是海域疆界争议问题。《公约》的生效,使得人类 对海洋的管理开发更加规范化、程序化,世界从盲目的、 以武力威胁式的占领、开发和利用海洋,转向适当地合 作与妥协,按照法律和规则取得和维护各自的海洋权 益。在海洋有秩序地被"瓜分"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沿 海国家之间的争端和纠纷,加上还有部分国家尚未批准 《公约》,这个公约对这些国家尚不具备约束力,使得有 关问题复杂化。按《公约》应划归我国管辖的内水、领 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的面积约300万平方千 米,当前,黄海、东海、南海面临与朝鲜、韩国、日本、越 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划界,有争议的海域 面积为110多万平方千米。一些外国有识之士曾多次提 醒我们"在中国海区,有70%以上的地区存在着危机"!
综上所述,我国的国土尤其是海洋国土安全形势 喜忧并存。可以讲两种因素都在增长,即有利于我国国 土安全的因素在增长,不利于我国国土安全的因素也在 增长。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国家对我国的军事和安 全的压力越来越大,民族分裂主义势力、宗教极端主义 势力等危险也有所增大。台湾问题、南沙问题、钓鱼岛问 题等将对国土安全和国家安全产生重大影响。展望21 世纪,正如郑和所言:"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国家兴亡看海洋。向海洋要发展和向海洋要安全,已成为国家战略极其重要的内容。21世纪海洋的安 全战略地位将更加突出,尤其是在当今合作与竞争、对 抗与对话、稳定与动荡的世界局势之中,如何抉择和维 护国家海洋安全利益,是一个重要而现实的大课题。我 们必须从最坏的可能性来重新审视国家周边安全环境、 国家海洋安全战略、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国家海洋主权 统一战略。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坚持经济建设 与国防安全建设同步发展,宁肯牺牲一点建设速度,也 要加大国防投入,使国防力量尽快强大起来。只有这 样,我们才能在严峻的形势下,以不变应万变,站稳脚 跟,稳操胜券。
三、 我国海洋安全利益战略对策
(一)我国海洋安全利益战略定位21世纪中、美、俄间的战略关系走向直接影响中国 海洋安全乃至国家安全战略的确定。中美关系走向定位。我国要维护多极世界格局,创 造和平与发展的大环境,大幅度提高综合国力,在21世 纪中叶成为中等发达国家是国家既定目标。而美国要 维护其世界霸主地位,必然推行强权政治,把中国视为 其维护单极世界统治地位的最大威胁和潜在对手。 这将使中美两国出现战略目标、战略走向上的结构性矛 盾。随着中国政治地位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增强,美国 必然增强其防范心理。一方面,美施展政策的重点将不 断地向军事遏制方面转移,拉拢俄罗斯孤立中国,打台 湾牌,不断地制造海峡紧张空气,并从长远着手搞核讹诈、导弹防御体系和完成对中国的包围圈,武力控制中 国。另一方面,美国从其自身利益需要,主要是全球经 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又是联 合国常任理事国,有重要的否决票,还是核大国;尤其是 中国是其建立反恐统一战线和维护亚太地区安全稳定 的重要一员,美国轻易不会冒全面战争的风险与中国发 生正面的武装冲突。这样就决定了中美之间将长期保 持一种既有合作又有竞争,既有妥协又有争端的不稳定 的战略合作关系。中俄关系走向定位。2001年6月中俄倡导的上 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以及中俄间多项协议的签署,标志 着中俄间的战略伙伴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但 是要看到,"9?11"事件是普京推进"西进"战略的重要转折点。"9?11"事件后,俄罗斯采取重大举措,全面支持 美国的反恐战争,允许美军驻扎中亚,并予以全面合作 来改善俄美关系,这是俄罗斯立足欧洲、融入西方、亲近 美国、坚持奉行"大西洋主义"策略的进一步发展,即通 过以西方为主的全方位外交的推进,改善其地缘政治环 境,为其实现重振大国地位的战略目标创造良好的国际 和周边环境。俄"西进"战略的加速推进,将对我国周边 环境和国家安全带来深刻影响,影响我国在世界战略格 局中的地位,使我国在世界军事斗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使我国西北部安全环境趋于恶化。受美国的插手干预 和俄罗斯"西进"战略的影响,俄将从自身利益出发,发 展同中国的传统友谊,同时又保持一定的距离,俄要融 入西方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因为美国既希望俄加入西 方阵营,又从心理上防范俄罗斯迅速崛起。鉴于中、美、俄三角关系的不确定性,进入21世纪, 我国的安全外交战略将面临严峻挑战。今后一个时期 内中国的安全战略环境不如20世纪下半叶,主要原因 是台湾问题凸显,将直接影响国家主权安全。对此笔者 认为应采取如下对策:首先,国家安全利益定位,以不变 应万变,即"不战而屈人之兵"。要充分利用多极化进程 中和平与发展的机遇,一方面将中国经济融入全球化经 济之中,尽快地膨胀综合国力,争取更加有利的国际地 位;另一方面经济建设与国防安全建设同步,立足打赢 一场高技术局部战争,加快军事高科技步伐,以强大的 军事实力抑制或推迟战争。同美国关系的处理,重点放 在经济合作和安全合作上,让美国认识到一个强大的中 国对维护亚太地区安全和世界安全是极其重要的,这符 合中国和美国的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中国要继续发 展同美国的伙伴关系,以反恐安全合作为枢纽,扩大合 作领域,减少正面冲突和摩擦,该斗则斗,该妥协则妥协,做到斗而不破,长期稳定合作,争取更长的和平建设 时期,增强综合国力,达到抑制和推迟战争之目的。中、俄关系在中、美、俄三角关系中战略地位最高,巩固和发 展中俄关系的核心是扩大两国间传统友谊,积极扩大两 国间的经贸和军事合作领域,让俄罗斯认识到中国在俄罗斯崛起的进程中是至关重要的,使俄罗斯在推进西进 战略中不可不顾及中国的利益。这样一来,中、美、俄间 的不稳定三角关系,对中国的长远安全利益利大于弊。 要继续加强与欧盟、日本、韩国等东西方发达国家的合 作与对话,继续巩固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传统友谊, 充分利用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地位,为第三世界主持公 道,争取更多的生存与发展权,继续开展多元外交,在建 立国际新秩序的进程中施展和扩大东方魅力和影响,促 进地区安全因素的增长,抑制战争和不安全因素的增 长,争取一个长期稳定的周边安全环境。
(二)调整海洋防卫方针,强化对中国海的制海和制空权
《公约》的产生和生效,使国防线大幅度地向海洋深处推进,这对传统海防与国防观念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中国海的实际出发,制定国家海洋 安全战略,强化国家海上力量,应对来自海洋方面的安 全挑战,确保国家安全利益的实现。建国后,由于我国面临的周边环境及其他方面的原 因,国家军事力量的格局始终是陆军在三军中占主导 地位,国防长期以北部陆防为主,形成以陆为主,海、空 辅从的格局。"冷战"结束后,我陆上周边环境明显缓和。《公约》生效后,海洋战略地位升高,随着国家管辖海域 的扩大,维护海洋权益成为我国与周边国家(地区)海洋 斗争的焦点,斗争趋于复杂化、国际化。2001年6月 "上海合作组织"宣告成立,这为陆域边疆的睦邻友好创 造了长期和平环境,也为国防战略中心的转移奠定了基 础。为此,我国国防战略格局应由传统的"以陆为主, 海、空辅从"调整为"海陆并举",重点发展海、空军,海防 重心由近岸防御转向"近海防御、远洋存在"。增加海、空 军投入比重,提高海、空军现代化水平,建设一支强大的 海、空军高科技国防力量,担负起维护300万平方千米海 洋国土安全的重任,以及根据《公约》我国应承担的诸如 在公海从事缉私、缉匪等国际义务。加速航空母舰、核 潜艇和移动核武器的建造,增加抑制战争的杀手锏,改 变海上力量不平衡状况。加强国防教育动员,筑起13 亿人心中的海上国防长城。设立国防安全战略基金,强 化高科技和国防现代化手段建设,应对来自海上的战争 威胁,打赢一场局部海战,特别要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 充分利用地方海洋高科技力量,加速海军高科技强军步 伐,军民共同应对未来的贸易战、金融战、网络战、生态 战和恐怖战。充分利用地方海空交通力量,组建强大的 海空运输后备兵团。一旦台湾宣布独立,不管代价多 大,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一定要捍卫国家主权的统一。 鉴于渤海海峡的特殊安全战略地位,国家尽快实施蓬 莱、长岛至旅顺的大桥或海底隧道枢纽工程建设,为该 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为未来安全战略提供快捷 的海上通道。
(三)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保卫海上交通安全
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是保障国家海洋安全的前提。 纵观世界海军史可以看出,海军并非由陆军向海洋延伸 而成,它是伴随着海洋贸易的出现而产生,随着海洋经 济发展而壮大,军舰自诞生起,便远离陆地,与商船队结 伴航行,服务于海洋贸易,具有深刻的经济属性。巨大 的海上贸易离不开海军的保护,海军除用于战争外,尚 履行着广泛的非战争军事运用功能。海军的使命与功 能与陆军是大相径庭的:①海军的主要职能不是"筑 墙置戌",固守海岸,更多的是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② 海军以世界海洋为活动舞台,哪里有国家利益,海军便 应在哪个海域存在;③国家的海洋贸易和海洋活动不 会间断,海军的使命便没有平时与战争的区分。《公约》 生效后,西方军界普遍认为:"对大部分海军来说,战争 的开端和结束,都将发生在大陆架内。"保护专属经济区 的战略边疆和太平洋上的深海矿区权益不受侵犯,将是 海军行使非战争军事行动的主要区域。我们目前尚无 对300万平方千米海洋国土实施管辖的具体部署和法 律保证,缺少经常性的力量显示和海洋权益的实际管 理,海洋权益经常受到侵犯。从历史上看,我国近海是军事利用的重要场所,帝 国主义侵略的重要战场。自19世纪中叶以后,帝国主 义从海上入侵我国478次,规模较大的有84次,入侵船舶 1 860多艘,兵力47万多人,形成多次重大战役。1894 年8月至1895年2月,中国与日本进行了一场海上和 陆地兼有的战争(甲午战争),其中1894年9月17日在 黄海北部大鹿岛西南海域进行黄海海战,北洋水师舰船 损失30%,1895年2月,北洋水师完全失败。1898年 美国和西班牙在南海马尼拉湾进行了一场海战。1904 -1905年,日本和俄国在黄海进行了一场海战,成为 世界海战史上罕见的大海战。1941-1942年,日本 在南海发动了一系列战役,击败英国,占领了马来西亚、 新加坡、香港、印度尼西亚。1944-1945年,美国在 南海发动了菲律宾战役,美国和日本进行了大规模海 战,结果美国控制了南海交通线,日本战败。1945年3 月,美国在东海对日作战,在冲绳岛登陆。1950-1953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第七舰队在 黄海组织了仁川登陆战。1964-1973年,美国海军在南海活动频 繁,用航空母舰飞机轰炸越南,封锁北部湾海域。由此 可见,建立强大的舰队,根据国家政治、外交需要,选择 适当方式,经常性地海上"示形"威慑,传递我维护主权 的立场和决心,以"备而不战"的行为来有效遏制外来的 侵略扩张行为,有效地维护国家海洋主权和利益是至关 重要的,这是海军和海洋安全管理部门责无旁贷的神圣使命。保卫海上交通安全是国家海洋安全利益的重要组 成部分。我国是海陆兼备的国家,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 大趋势下,与世界各地的经济贸易和科技文化联系越来越 多,利用世界大洋通道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战略问题。全 球海洋通道对我国的战略影响不断增强。海洋是世界 政治经济地理结构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全球政治经济运 转的通道。在地球表面,71%是汪洋大海,陆地只是海 洋中的"岛屿"。陆地几大洲之间以及岛屿之间都是海 洋,因此不适宜空运的货物只能海运。海洋运输有很多 优越性,如连续性强、费用低、适合大宗货物运输等。在 世界大洋上形成了许多重要航线:北大西洋航线,西欧、 加勒比海航线,西欧、地中海航线,西欧、北美经地中海、 苏伊士运河至中东、印度、远东、澳大利亚航线,西欧、地 中海和北美东岸至南美东海岸航线,西欧、北美经好望 角至印度洋航线,北太平洋航线,远东至加勒比海、北美 东海岸航线,澳大利亚、新西兰至北美东西海岸间港口 的南太平洋航线,远东至澳、新航线,远东至中东航线。 在我国有四大航线,即东行、西行、南行、北行航线。东 行航线:中国至日本航线,中国至北美东海岸航线,中国 至北美西海岸航线,中国至中美洲航线,中国至南美洲 东海岸航线,中国至南美洲西海岸航线。西行航线:中 国至中南半岛航线,中国至孟加拉航线,中国至阿拉伯 湾航线,中国至红海航线,中国至东非航线,中国至西非 航线,中国至地中海航线,中国至黑海航线,中国至西欧 航线,中国至北欧、波罗的海航线。北行航线,它由我国 沿海各港口北行进入朝鲜西海岸的南浦,东海岸的元 山、兴甫和浦津港等,俄罗斯远东的海参崴、纳霍德卡等 港。南行航线:中国至新加坡、马来西亚航线,中国至印度 尼西亚航线,中国至菲律宾航线,中国至澳新航线,中国至西 南太平洋岛国航线等。我国拥有国际海运船舶1600万载重吨,集装箱运输居世界第一,散装船队为世界第 二,总运量达4.2亿吨,远洋运输总吨位居世界第二。我国与170多个国 家、地区的1200多个港口建有航运贸易关系,连续6届 当选为"A类理事国"。2000年,我国石油进口达7000 多万吨,耗资200多亿美元。随着中国加入WTO,能源 需求进口量每年将超过1亿吨。美国控制了大洋16个 咽喉要道,一旦出现战争,我国的海上交通安全将出现 重大问题,海洋运输线已成为保证我国经济繁荣、国家 发展的"海上生命线"。21世纪海上交通安全问题成为 各国关注的焦点。建议国家认真研究海上交通安全问 题,进一步加强海上力量,让海军尽快担负起保卫海上 交通安全的任务,并使其成为21世纪国家海洋安全战略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四)加大岛屿开放力度,加速海岛建设,有效控制 海峡出海通道
海岛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海岛本身的经济 价值、军事价值,还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海洋权益。从军 事价值来看,海岛是一个国家的海防前哨,是连接海洋 和内陆的纽带,是海洋中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具有 十分重要的安全战略地位。海岛另一个重要意义是控 制海峡通道的天然屏障。海峡是两个陆地或两个海之 间的狭窄水道。通航海峡都是重要的海上通道,在军事 上和经济上都有重要战略意义。美国、俄国、英国、日本 等大国,都很重视通航海峡的控制和争夺。美国在世界 上选择了16个通航海峡,作为控制大洋航道的咽喉点, 它们是:阿拉斯加湾、朝鲜海峡、望加锡海峡、巽他海峡、 马六甲海峡、红海南部的曼德海峡、北部的苏伊士运河、 直布罗陀海峡、斯卡格拉克海峡、卡特加特海峡、丹麦海峡、非洲以南和北美航 道、波斯湾 和印度洋之间的霍尔木兹海峡、巴拿马运河、佛罗里达 海峡。这些海峡实际上是所有从事海洋运输的国家都 要用的通道。这些海峡被封锁,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 经济发展都要受影响。我国出入世界大洋要经过很多海峡,其中首先要经 过沿岸海区的渤海海峡、台湾海峡、琼州海峡以及第一 岛链的各个海峡。这些海峡对于国防安全、经济发展意 义十分重大。渤海海峡位于辽东半岛老铁山西角至山东半岛蓬 莱之间的黄海与渤海交界处,南北长57海里,有大小水 道10余条,是进出渤海的咽喉要道,是首都北京和天津 的门户。历史上进入北京和天津的外国海军都是从渤 海海峡进出的,在未来反侵略战争中,控制渤海海峡是 从海上保卫华北地区的重要战略措施。台湾海峡位于台湾省和福建省之间,南北长约200 海里,东西宽70~76海里,水深40~80米。台湾海峡 是重要的国际通航海峡,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航线,也 是保卫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战略要地。在近代史上,进 入我国大陆和台湾的外国侵略者,无不首先控制台湾海 峡。在台湾和祖国大陆统一之前,台湾海峡是两岸军事 对峙的区域;在国家统一之后,海峡两岸完备的军事设 施可以有效地控制海峡的安全。琼州海峡位于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长约60海 里,宽10~22海里,水深30~50米。琼州海峡是大陆 和海南岛联系的通道,也是广东和广西沿海港口联系的便 捷通道。朝鲜海峡位于朝鲜半岛与日本九州岛北岸、本州岛 西岸之间,北口以蔚山湾至见岛联线为界,南口以高兴 半岛南端经巨文岛至福江岛西端的答濑崎联线为界,长 约160海里,宽110~150海里,海峡北连日本海,西南 与东海相通,经济州海峡通黄海,东南方向经濑户内海 进入太平洋,是东北亚海上交通要道。海峡中间有对马岛,对马岛东南侧又称对马海峡,西北侧又称釜山海峡。 朝鲜海峡是日本列岛与亚洲大陆联系的海上便捷通道, 是日本海连接东海和黄海的惟一通道,也是东北亚海上 交通枢纽。朝鲜海峡是军事必争的要地。1904-1905 年日俄战争期间,双方舰队曾激战于该海峡。第二次世 界大战期间美国把朝鲜海峡作为封锁的重点。朝鲜战争 期间海峡是美国的后勤支援通道。海峡两岸有众多军事 基地,美国、日本、韩国经常在海峡地区进行军事演习。琉球诸水道位于日本九州至台湾之间的诸海岛之间 长约600海里的水域内,琉球群岛散布其间,群岛中间有 海峡、水道20多处,是东海与太平洋之间的直接通道。 琉球诸水道位于东海与太平洋(菲律宾海)之间,是大 连、青岛、厦门、釜山、仁川、佐世保等港口东出太平洋的 必经之路,也是太平洋东岸及大洋洲各国出入东海和黄 海的重要航道。其中,大隅海峡和宫古海峡在军事方面 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大隅海峡东离横须贺海军基地约 500海里,北距佐世保军港170海里,是美国第七舰队 的常用航道。宫古海峡近冲绳岛,是美国第七舰队经常 航行的海域。巴士海峡位于台湾南端与菲律宾之间,南北宽约 210海里,是连接南海和菲律宾海的重要通道。海峡中 有巴坦群岛、巴林塘群岛、巴布延群岛,这些岛屿把海峡 分割成巴士海峡、巴林塘海峡、巴布延海峡。这些海峡 位于西太平洋国际航道上,也是东南亚与东北亚往来之要 道。特别是日本从中东、非洲、南亚进口石油和多种原 料的重要通道,是从香港、曼谷、新加坡去夏威夷和美 国、加拿大西海岸的通道。该海峡也是美国太平洋舰队 调动的重要水道。海峡西南方300海里的苏比克湾是 美军的重要军事基地,其军事地位不亚于马六甲海峡。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东连 南海,西接安达曼海,是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重要通 道。海峡是东亚和非洲、欧洲海上交通捷径,连接印度 洋和太平洋的战略走廊。我国与欧洲、非洲、南亚各国 的海上贸易都要经过马六甲海峡。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