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德州临近春节海鲜“团购”锐减 年货多为“家用”
临近春节,购买各种海鲜的市民逐渐多了起来。2月10日,记者走访市内水产市场及海鲜饭馆了解到,受年货消费上涨的影响,海鲜价格近期酝酿“变脸”,一些资深主妇已开启“备货模式”;多数海鲜饭馆高消费客人减少,导致其营业额大幅下降,此现象或与当前请客送礼减少有关。
“团购”海鲜减少 多为家庭式采购
10日上午10点,在三八路便民市场,做了多年海鲜生意的周英正站在自家店口招呼客人。“快过年了,海鲜就要涨价,现在买还能挑,过几天以后贵不说,而且剩下啥就只能要啥了。”周英说,自己常年在济南一家海鲜批发市场进货,很了解行情,每年中秋节、春节都是海鲜水产销量、价格齐上涨的时期,一天一个价都有可能。
附近居住的市民刘女士一边挑选一边了解着价格:海鲈鱼12元/斤、多宝鱼12元/斤、黄花鱼22元/斤,不同大小的银鲳鱼从28元到55元/斤不等,一只五两的蟹卖45元,一只六七两“满黄”的蟹卖75元。“这时候买海鲜还比较合适,放在冰箱里冷冻着,到过年一样鲜。”刘女士说,去年过年时海鲈鱼涨到18元/斤,她今年决定提前“行动”。
周英据往年经验预测,腊月二十六至二十八市场最火。“海鲜一斤涨上四五元很常见。”周英说,一些有经验的主妇都会早早预备海鲜年货,这样能省下不少花销。她也表示,现在她的海鲜销量主要流向家庭主妇顾客,而2013年前以饭店批发为主,海鲜礼盒销售量也不错。“一些以前开海鲜馆的人已经转行了,近两年通过我批发海鲜的饭店少了一半,批发量也减了两成左右。”
高档礼盒订购减少,影响营业额
开海鲜馆的董立霞没有转行,但是目前维持起来也很吃力。她的店在东地北路,面积150平米左右。“都到了年底了,客人依然不见多。”董立霞说,今年是她开业6年多以来最难熬的一年,顾客少了,每桌消费额度低了,“一个月人工费、房租、水电费加起来就得四五万,我一天营业额4000元才能保本,现在卖得好时也就3000多元。今年比去年营业额又降了三成,也就是说在赔钱。”为了维持饭店运转,她不得不辞退部分员工,半年前连大堂经理也辞了。
董立霞说,幸亏进货成本没有涨,比去年总体降了两成左右,不然真的要转行了。如海鲈鱼去年此时15元/斤,今年跌至12元/斤;去年此时梭子蟹至少卖到了120元/斤,今年最便宜的蟹不足100元/斤。“现在来吃海鲜的主要是普通老百姓,基本没有上千元的消费。”董立霞分析个中原因,“往年过年送礼的多,不少人在我这儿订购千元以上的海鲜礼盒,今年就很少有人买了,也影响了营业额。”
海鲜店不景气或因“吃请”减少
临近年关,海鲜价格正在上涨,而菜品定价不变,让董立霞感觉“压力山大”。“扇贝、海蛎子、梭子蟹、大明虾、海鲈鱼这些,进了腊月基本上都涨了两成左右。今年我打算过了小年就放假,生意不好,还能省点成本。”董立霞苦笑着说。
据董立霞了解,今年德城区八成的海鲜馆都不景气。“虽然是海鲜馆,但现在客人经常是只叫一两盘海鲜,其他都是家常炒菜,基本都是5人以内的家庭或者朋友吃饭,一桌的消费大多是200元左右,最多400元。”董立霞说,自己生意是从去年开始“冷”下来的,两年前动辄一桌七八百的“风光年代”不再,“过去不少专门开车来吃的,门口的车能排到拐角那边,看起来像是请客消费,现在基本都是周边小区住户来吃了。”
“海鲜消费比普通菜品要高,现在请客消费的少了,很多主打海鲜的饭店人气都没有以前旺。”家住青年路建兴小区的市民林女士嗜爱海鲜多年,每月都会与家人数次光顾市内各个海鲜馆,她的亲身体验也与董立霞的说法不谋而合,“可以看得出来,海鲜馆的大多数生意都是亲朋好友的生活聚餐,因此不会消费很高。”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