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年实现跨越式发展

来源:责任编辑:蔡薇萍   发布时间:2015-05-21 03:13:18 
上世纪70年代,舟山渔业产量长期在40万吨左右徘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渔业生产力得到了充分解放,渔业生产涌现出生机勃勃的新局面。1978年全市渔业总产值1.53亿元,1988年为10.98亿元,2007年为89.70亿元、是1978年的58.6倍,年均增长15.1%;总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比重从1978年的72.4%提高到89.8%。2007年水产品产量123.83万吨,是1978年的2.5倍,年均增长3.3%。
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舟山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海洋捕捞基地,现拥有一支渔船设备先进、渔业技术精良的高素质捕捞队伍。2007年底,约占全市总人口21%的20.55万渔业人口中,传统渔民为12.8万人,其中从事海洋捕捞的为6.2万人。全市拥有渔业各类机动船舶8966艘,总吨位85万吨,总功率142万千瓦,其中250马力以上钢质渔船近5000艘。已在数百艘渔船上安装AIS防碰撞系统船载终端,这项安全生产举措,为全国渔区之先。
全市有水产加工企业400余家,2007年水产品加工产值162亿元,出口23.08万吨、创汇6.43亿美元。有水产品市场50多处,年交易量稳定在50万吨左右,舟山国际水产城为浙江省最大的水产品市场。
近年来,海洋渔业资源衰减和海洋环境污染成了全国乃至全球共同的课题,身处全国最大和世界著名渔场的舟山人,一直在思索、在努力。通过不断调整、优化作业结构,积极开拓外海远洋捕捞,大力发展海水养殖,使舟山渔业保持了健康发展的态势。
上世纪90年代初,舟山渔民开始开发海外、发展远洋,从事外海拖虾、深水流网(围网)、流动张网、鱿鱼钓、蟹笼、疏目拖网、单拖等新的作业,及时恢复灯围生产,开发利用大中型虾类、鲷科鱼类、鱿鱼及底栖性鱼类等等。
经继续实施“零增长”战略,2007年全市沿海捕捞总产量为95.08万吨,同比下降2.4%;总产出56.88亿元,同比增长3.6%。
经过几年努力,舟山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群众远洋渔业基地。2007年,全市远洋渔船已发展到185艘,产量16.3万吨,产值10.3亿元;其中地方群众远洋渔船达168艘,产量13.5万吨,占全国远洋渔业产量的13%、占浙江省的80%以上;产值8.4亿元,处于全国地级市前列。舟山市远洋渔业现正朝着“做大、做强”的既定目标前进。
水产养殖已成为舟山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水产优质苗种繁育的科技攻关和生产成效明显;十大舟山特色优势水产品养殖示范基地成功建成;养殖塘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007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16万亩、产量12.49万吨,占全市水产品总产量的9.91%;产值11.33亿元,占全市水产品总产值的14.4%;养殖劳动力达4527人。养殖生产操作过程规范有序,产品质量管理卓有成效,养殖企业通过IS022000国际机构认证,为国内首家。
该市近年来,注重海洋生态修复,至2007年,已在舟山渔场增殖放流大黄鱼苗种近200万尾、鲷科鱼类苗种500多万尾、海蜇苗种2.9亿只、日本对虾苗6000多万尾、梭子蟹苗种2500万只。放流的苗种还有黄姑鱼、?鱼、条石鲷、青蟹、乌贼、海参等。与保护海洋环境相呼应的是人工鱼礁建设。2001年起,动工建设朱家尖休闲型人工鱼礁、嵊泗马鞍列岛人工鱼礁和岱山县秀山岛人工鱼礁等3个项目,投礁区面积为746公顷、水下礁体为35.4万立方米,项目总投资5283万元,由125艘改装渔船组建3支游钓船队。
现代渔业对渔港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舟山现有渔港59座,占浙江渔港数的53.63%,其中国家级中心渔港4座、一级渔港7座、二级渔港11座、三级渔港18座和等级以下渔港19座。
在自然保护区、特别保护区的设立及海洋环境与资源管理、环保执法、海洋环境监测体系的建设等方面,舟山渔场在探索和实践中稳步前进。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