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山东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实施海洋经济战略的重大决定,发展现代渔业经济成为山东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并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省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2500亿元,渔业经济增加值达到1125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4.2%和15.8%,建设区域布局合理、产业结构优化、生态环境良好的现代渔业经济强省。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山东省提出了工作着力点:
———加快渔业产业化进程,着力提高渔业整体效益。力争到“十一五”末,全省规模以上渔业龙头企业发展到400家;到2010年,建成无公害标准化水产品生产基地400万亩,认证无公害水产品基地300处、无公害产品500个;发展一批有能力利用公海资源的远洋渔业企业;建立一批带动力强、机制完善、运营规范的渔业专业合作组织。
———加快培植优势主导产业,着力打造山东渔业品牌。大力发展健康养殖业,力争到2010年,全省优势主导水产品和特色水产品养殖面积占养殖总面积的65%以上,形成10大主导产业;通过实施“规模化生态池塘整理工程”,积极建设现代渔业生产基地;通过打造胶东刺参、胶东鲍鱼、海带和扇贝等山东“十大渔业品牌”,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强化产品质量管理,着力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建立健全渔业标准体系、水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和水产品质量认证3个体系,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水产品。
———推进科技创新,强化现代渔业科技支撑。整合各级科技资源,加快建设新型渔业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水产养殖苗种繁育、饲料生产和疫病防控体系;创新渔业技术推广的有效形式和运行机制,积极培育新型技术转化主体。
———落实渔业发展政策,着力夯实现代渔业基础。全面落实渔民转产转业、远洋渔业、渔用燃油等补贴政策,加大对渔港、渔业资源修复、原良种生产和渔民合作组织等扶持力度。推进平安渔业建设,建立渔业生态补偿机制,积极扩大渔业互助保险,切实维护渔民的合法权益。
———加快渔业产业化进程,着力提高渔业整体效益。力争到“十一五”末,全省规模以上渔业龙头企业发展到400家;到2010年,建成无公害标准化水产品生产基地400万亩,认证无公害水产品基地300处、无公害产品500个;发展一批有能力利用公海资源的远洋渔业企业;建立一批带动力强、机制完善、运营规范的渔业专业合作组织。
———加快培植优势主导产业,着力打造山东渔业品牌。大力发展健康养殖业,力争到2010年,全省优势主导水产品和特色水产品养殖面积占养殖总面积的65%以上,形成10大主导产业;通过实施“规模化生态池塘整理工程”,积极建设现代渔业生产基地;通过打造胶东刺参、胶东鲍鱼、海带和扇贝等山东“十大渔业品牌”,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强化产品质量管理,着力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建立健全渔业标准体系、水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和水产品质量认证3个体系,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水产品。
———推进科技创新,强化现代渔业科技支撑。整合各级科技资源,加快建设新型渔业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水产养殖苗种繁育、饲料生产和疫病防控体系;创新渔业技术推广的有效形式和运行机制,积极培育新型技术转化主体。
———落实渔业发展政策,着力夯实现代渔业基础。全面落实渔民转产转业、远洋渔业、渔用燃油等补贴政策,加大对渔港、渔业资源修复、原良种生产和渔民合作组织等扶持力度。推进平安渔业建设,建立渔业生态补偿机制,积极扩大渔业互助保险,切实维护渔民的合法权益。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