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13项非遗线索“浮出水面”
南海13项非遗线索“浮出水面”
来源:杜颖 刘实葵 发布时间:2015-12-23 12:07:26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海南省文体厅非遗文化处利用一年时间,组织专家调研组赴三沙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日前已完成报告。经调查,南海总计有13项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出炉,包括深海、浅海捕捞技术,以及南海更路簿、祭祀兄弟公等均被甄选入列,海洋特色凸显。
2014年年初,海南省文化主管部门启动了三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赴三沙多岛屿开展细致调查,尤其对西沙群岛海域进行了重点普查。同时,为完善相关资料,省文体厅还组织专家根据活跃在三沙市的渔民籍贯情况,到文昌、琼海及万宁等地区走访调查熟知三沙市情况的渔民,基本摸清和掌握了三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分布情况、传统技艺以及民风民俗。
据悉,此次也是自我国有非遗保护以来,海南省首次组织对三沙进行非遗普查。据非遗文化处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些非遗线索乍听起来与普通渔民日常生产劳作无异,但却不乏特色。比如深海捕捞技术抓鱼采用的特殊鱼箭、浅海捕捞技术中的捡螺等。这些非遗线索在经过完善后都可作为市一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起来,有的甚至可以申报省级非遗和国家级非遗项目。
调查报告还显示,从资源现状分析,尽管三沙市地区历史悠久,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方面仍比较薄弱,很多习俗都涉及海洋文化,而生活习惯与琼海、文昌等沿海市县的渔民趋同。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