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惠根:抓住机遇 为建设极地强国而奋斗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4-12-18 09:03:02 
今年11月18日,在我国极地考察事业而立之年,习近平主席考察“雪龙”船慰问全体考察队员,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这在我国极地考察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主席在考察慰问期间,对进一步提升我国极地科考能力、做好极地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希望每一位科考队员、科研人员加强协调、通力合作,不断探索新的科学领域,提高环境保护水平,为人类更好地认识南极、保护南极、利用南极做出新的贡献。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是对全体极地考察工作者30年艰苦奋斗历程和成就的高度肯定,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极地事业的高度重视,对全体极地工作者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极地中心)是我国唯一专门从事极地考察和研究的专门机构,为我国极地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对极地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贯彻国家海洋局党组对极地工作的新部署,极地中心将结合极地工作的实际,以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精神为契机,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加强战略研究 制定发展规划
着眼于极地“十三五”发展规划,将重点加强几个领域的战略研究:一是北极航道与资源利用以及南极矿产资源潜力评估等问题的战略研究。二是积极参与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的国际极地行动倡议和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的科学地平线活动,探索国际极地科学前沿。三是参加北极理事会相关工作组活动,提高参与北极事务的影响力。在此基础上,还将研究极地考察“十三五”发展规划,立足极地中心职责,编写人才队伍、科学研究、极地环境监测、极地资源调查评估以及考察保障体系等业务发展规划。
全面推进极地考察能力建设
稳步推进南极新建站建设。开展南极泰山站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推进泰山站站区辅助建筑及其在内陆出发基地的配套工程建设。开展工程勘察,完成维多利亚地考察站站区功能规划、建筑设计方案、综合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报告等工程前期工作,力争2015年开工新站建设。
加快推进极地破冰船建造。建立完善重大工程项目管理制度,组建船舶监造和新船船员队伍,深入开展船舶和科考系统调研,招标确定船舶主要设备,加快推进船舶初步设计、详细设计等工程前期工作,确定建设船厂,推动新船全面建设。
加快航空保障体系建设。组建航空保障建设和管理队伍,加强固定翼飞机监造,2015年2月完成建造并开始科考设备的加装,签署国际托管合同,加盟南极国际航空网,保障第一架固定翼飞机2015年11月正式列装我国南极考察。
全面推进国内基地二期工程建设。加快建设方案审批、建筑设计、环境影响评估等前期工作,2015年2月开工建设国家极地档案馆业务楼,逐项启动极地样品(样本)储藏和低温环境工程技术楼、科研业务楼、考察队员集训与员工宿舍楼等各项工程建设。
精心组织 完成南北极考察任务
精心组织、安全保障第31次南极考察,统筹兼顾、科学计划第32、33次南极考察和第7次北极科学考察,圆满完成“十二五”南北极考察各项任务。
建立完善极地专项实施管理办法和项目执行监督机制,全面实施南极周边海域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考察、站基生物生态环境本底考察、冰盖断面及格罗夫山综合考察与冰穹A深冰芯钻探、大气和空间环境及天文观测、极地环境与资源信息集成及共享服务等专题调查任务。
深入开展极地科学技术研究
围绕国家需求和前沿科学问题,充分发挥极地考察保障和极地研究条件国家平台的作用,以科学突破和技术创新为目标,推进学科交叉,深入开展日侧冕状极光的分类及其产生机制研究、北极海冰快速变化及其天气气候效应研究、极地科考机器人装备研究等国家重点重大研究项目。取得一批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理论成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程技术,以及具有重大社会效益的应用成果。
在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的指引下,极地中心将继续发扬“爱国、拼搏、求实、创新”的南极精神和极地中心“甘于奉献、勇于创新、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优良传统,紧紧围绕海洋强国建设目标,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建设极地科技卓越创新中心,为率先建成极地考察强国而努力奋斗。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