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预报中心精准预报助海上搜救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5-12-23 12:08:29 
“叮铃……”10月29日18时,国家海洋局南海预报中心电话响起,中心副主任白毅平迅速接听。
“白主任,人得救了!就在你们预报的轨迹上!”打来电话的,是广东省渔政总队指挥处处长齐建军。
前一天夜里,一艘渔船沉没在茂名外海,10名船员生死未卜……
十几分钟!绘制第一条漂移路径
沉没的渔船是海南籍“琼东方渔11181”。
10月29日晨,还没到上班时间,广东省搜救中心致电南海预报中心,请求提供落水人员漂移路径预测。
接到电话,正在值班的南海预报中心总工程师冯伟忠立即启动“中国近海海上搜救应急辅助决策系统”,一个人演算预测落水人员的漂移情况,迅速于7时50分发出了第一期漂移路径和搜救半径的专题预报,判断落水渔民应由沉没地向偏西方向漂移。
从计算机开始运算,到预报单发出,只用了十几分钟。
情况有变!再绘路径和搜救半径
14时25分,广东省搜救中心向预报中心提供了最新的失事目标信息——渔民遇险后不是直接落水,而是上了救生筏。
“请中心尽快帮忙,再绘一条漂移路径。”
“风、浪、流对救生筏和落水人员的作用参数是不同的。”预报中心数值预报室副主任许炜铭事后介绍,“救生筏大部分是在水面上,如果海况比较差,在海流、风力作用下,通常比人的漂移速度要快。当时失事海域东北风风速达到8级,浪高超过3米,救生筏受风力影响超过海流。”因此第一期的预报结果与现实情况必定有很大偏差。
预报中心立即召集人员,再次进行了实时水文气象条件和救生筏漂流特征的综合研判,14时45分,发出了第二期漂移路径专题预报。
当晚18时,在救生筏漂流20多小时后,渔民在距失事地点77公里的湛江附近海域成功获救,全部生还!
预报单中给出的搜救半径为3.6公里,渔民获救地点距预报路径中心点为3.2公里——恰在搜救范围之内!
漂移路径预测——遇难者“生命线”
“中国近海海上搜救应急辅助决策系统”是我国2009年启动的公益性项目,2011年开始业务化运行。
冯伟忠等人使用的,正是该项目的子项——由南海预报中心自主研发的“南海示范区海上搜救应急辅助决策系统”。这是目前南海区预测海上漂移最先进的系统,现已突破近海,覆盖整个南海。
该系统以数量庞大的实时海洋气象水文资料为后台数据库,利用大气模式、海浪模式和海流模式分别计算获得遇险事故周边海区的风场、海浪、海流数据,输入经纬度、落水时间、遇险目标类型等参数因子,结合漂移轨迹计算模块,判定遇险人员、船只、救生筏等失事目标的漂移路径,并给出参考的搜救半径。
但是,海上漂移的影响因素非常复杂,例如遇险人员是只身落水,还是乘坐救生筏,是否穿着救生衣,是否有协助漂浮物,实时海域风和流的影响哪个更大……都将直接影响预测结果。同时,预报是否准确、搜救能否成功,还有很多偶发因素。海上实况更是千差万别,如失事报案时间的延误、地点的不准确等,都会影响预报的准确率。而预报单中1分经纬度的差距,在海上就是1.8公里,可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水温、风浪、落水人员的体力和心理状态等,也决定着遇险人员的坚持时长和获救概率。
因此,预报示意图上,一条标注了详细经纬度的曲折红线,凝聚了沿海海洋站常年不间断的海洋基础数据,凝聚了预报员数十年测海观天的经验。这也是一条遇险人员生死攸关的生命线。
南海预报中心自2003年为广东省搜救中心提供搜救海区海洋环境和漂流路径预报,保障搜救落水人员、救生筏、无动力船只、落水集装箱……至今已发出200多期搜救预报,积累了丰富经验,连续10年获得广东省“两防一救”先进单位称号。
白毅平说:“与救助、渔政和海事等部门加强协同配合,预报的准确度和时效性不断提高,进一步缩短搜救时间,提高成功率,我们还任重道远。“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