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主办的第十一届罗非鱼产业发展研讨会于2014年11月18日在广西北海开幕,中国国家农业局渔业处领导、罗非鱼产业首席科学家杨弘、珠江水产研究所专家、以及各水产行业协会代表等100多人也参加了本次会议。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常务副会长崔和博士在第十一届罗非鱼产业发展研讨会上向大家透露:今年我国罗非鱼养殖受到恶劣天气和疾病的影响及程度与往年基本相似,但由于罗非鱼为大规模、高产养殖的优良品种,所以它仍然是水产养殖者的重要选择。2014年中国罗非鱼生产积极性有所改观,产量高于去年。预计今年罗非鱼产量达到155万吨,较去年增加10万吨。
崔和表示,今年国内大部分产品价格不尽如人意,只有少数品种表现良好。然而今年罗非鱼产业形势整体好于去年,罗非鱼价格涨跌幅度变窄(行情好的时候6元/斤,低迷的时候4.7-4.9元/斤),说明了业者对市场价格变化的适应变强。
据统计,前三季度中国罗非鱼出口到美国市场的比例大致持平,出口到墨西哥、欧盟、俄罗斯等市场比例下降。但由于其他出口市场呈现多元化发展进一步显现,如香港、伊朗、以色列、安哥拉、喀麦隆、科特迪瓦,都有大幅度的增长,预计今年罗非鱼产品出口达到40万吨。此外,越南巴沙鱼国际市场价格的提升,也减缓了对罗非鱼激烈竞争的压力。这些均是支撑今年罗非鱼产业良好形势的利好因素。
然而经过连续多年持续增长后,中国水产品进、出口贸易将由快速增长期进入稳定期,中国水产品出口面临主要挑战是快速增长的劳动力成本和原料生产成本。
如何解决罗非鱼产业面临的瓶颈,崔和博士分享了他的建议:挖掘罗非鱼国内市场消费潜力;出口企业可引入可追溯体系,建立统一平台;推动认证,提高品质,建立可持续模式;走产品差异化战略,突出区域特色;引入电商的新的商业模式;关注农业部渔业局提出的营养餐计划;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从产品输出 到技术输出;解决产业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