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联想

来源:吴铭   发布时间:2015-05-21 03:14:45 

中国古圣先贤,都对水有着一份特殊的情愫。最深邃的哲理无不以水命题,最美好的诗文无不以水寄兴,最赏心的乐曲无不以水抒情,最悦目的书画无不因水畅意。水,孕育了一种文化,孕育了一种文明,孕育了一种精神。

两千多年前,中国智慧大师老子,在所著的 《道德经》中振聋发聩的一声呐喊: “上善若水!”这是一个多么新鲜美妙而又多么深邃通达的命题:人世间道德风尚的最高准则,就是那 “善利万物而不争”的水所蕴涵象征的最完美的境界。

稍晚于老子的中国思想大师孔子,在一个日朗风清的日子,带着他的得意弟子,徘徊于川上,指着奔腾不息的流水,发出了无限的感慨: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生命如水,自强不息,以其无限的韧性和张力,从远古流到今天,流向未来……

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从它一诞生,就受到了水的洗礼,水就成了人类文化中一个具有涵盖一切的意象符号。从三皇五帝、殷文周鼎到秦关汉月、魏晋风骨,从大唐胸襟、宋元气节到明清星火、三民主义,一直到如今新中国以醒狮怒吼的气魄跨入新世纪、走进新时代、构建和谐、科学发展,中华民族缘水而居、得水而安、治水而兴的生命轨迹,以及由此而来的水文化、水文明、水精神,便生生不息地流传了上下五千年。水,更是历代文人墨客顶礼膜拜的精灵。揭开 《诗经》的封面,只见一篇篇北方的水色河光,照人眉睫;翻开《楚辞》的篇页,你会感到南方的湖波江浪,水天一色。先秦时代 “百家争鸣”的水流,流过汉魏六朝碑刻字赋,流过唐代划分为初唐中晚的诗人篇章,在宋词中波光潋滟,在明清戏曲小说里浪花飞扬,在当代佳作中更是水韵悠长。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爱因水起,情有独钟。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秋水伊人,千古绝唱。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泽畔天问,涕泪诗行。诗仙李白得意时高唱:“黄河之水天上来”,东坡居士旷达时放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南唐后主无奈时哀叹: “一江春水向东流”,还有痴男怨女的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也有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英雄气概,更有一代伟人毛泽东的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水,生命之水,已潜移默化为华夏民族永世不息的血脉,奔腾流淌在历代中国文人的喷涌文思里,为诗、为词、为歌、为赋,创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水文化和水精神。

水是天赐之物、地藏之源。人类当以生命爱之、护之、珍之、惜之。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