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台州市2013年全市海洋与渔业工作总结

来源:台州市海洋与渔业局   发布时间:2014-10-21 11:14:42 

2013年,我市海洋与渔业工作紧紧围绕台州主攻沿海战略,坚持以实干论英雄为导向,以服务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等重点区块建设和推进现代渔业建设为重点,以十大重点工作为抓手,着力强化服务功能,努力提升管理和指导水平,增强依法行政能力,不断推进海洋经济强市建设和现代渔业发展。2013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143.75万吨,同比增长1.39%;渔业产值133.63亿元,同比增长5.13%

一、精心谋划工作布局,积极融入党委政府中心工作

(一)党委政府对海洋与渔业工作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海洋与渔业工作。市委书记吴蔚荣、市长张兵赴省局进行工作会谈,围绕海洋经济强市建设,在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核心区用海、台州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等议题上与省局达成了高度共识。张兵市长专程拜会国家海洋局,汇报台州海洋事业发展情况,为我市海洋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长期困扰海洋与渔业事业发展难题的解决取得新的进展。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服务基地项目得到市领导批准,筹备和报批工作有序推进。市海洋与渔业执法支队、台州渔业船舶检验处事业单位人员参公工作取得突破,参公人员考试圆满完成。

(二)圆满完成市级单位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任务。一是全面完成《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本系统的目标任务。2013年涉及本系统的主要工作有:推进沿海产业带发展,加快发展现代海洋渔业,加强无居民海岛保护开发,健全项目推进机制,全面修编海洋功能区划,探索海域使用权转让交易,重视海洋污染防治,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大力整治渔业船舶安全隐患,切实预防和减少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安全生产“四项指标”零增长等。经过一年来的努力,基本实现了既定工作目标。二是认真落实好市人大常委会对我市现代渔业建设专题审议意见。根据人大审议意见要求,认真抓好了保护渔业发展空间、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渔政执法力度、推进渔民转产增收、落实强渔惠渔政策等相关工作。根据市人大开展的食品安全群众满意度专项测评,市海洋与渔业局在11个市直部门中位列前四。

(三)大力推进平安渔业建设,着力共建“平安台州”。一是渔业安全生产指标实现零增长。1-12月,全市发生渔船安全事故36起,死亡(失踪)36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65万元,同比分别下降10%5.3%17.9%,发生较大事故一起。事故死亡人数和较大事故起数分别占控制指标数的49.3%25%。二是渔业防台工作成效显著。坚持提前研判、提前预警、提前部署、提前启动预案,圆满完成了苏力、潭美、康妮、菲特等台风的防御工作,我市未发生因台风造成的渔业船舶安全事故。指导玉环县完成菲特台风造成的坎门渔港防波堤损坏的修复方案。发挥渔业互保作用,互保协会对在“菲特”台风中严重受灾的海味鲜公司大陈大黄鱼养殖项目和玉环坎门渔港分别赔付140万元、183万元,有力促进了灾后自救。三是涉外渔事调处更加顺畅。接待韩国济州、西归浦地方海警赴我市友好访问,增进了双方沟通理解,为涉外渔事纠纷调处建立了良好的渠道。

二、以十大重点工作为抓手,推动海洋与渔业工作上台阶

2013年年初,局党组研究提出了全市海洋与渔业十大重点工作,并先后召开全市海洋与渔业主管局局长会议和重点工作现场推进会,部署和推进各项工作的展开。在全市海洋与渔业系统全体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科学推进海域海岛的管护与开发

1.全面启动海域资源市场化配置工作。一是学习借鉴兄弟省市开展海域使用权出让工作的先进经验,以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核心区用海为试点,启动了海域使用权的招拍挂工作。二是建立了海洋、国土、建设规划等相关部门及集聚区管委会沟通会商的长效机制。市政府及沿海各县市区都相继成立了“海域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工作领导小组”。三是海域使用权招拍挂机构建设继续推进。在局领导的着力推动下,临海市建立了海洋技术中心,落实全额拨款事业编制5名,三门县海洋资源管理中心获编办批复同意,市级、椒江、温岭、玉环海域资源管理机构也在积极申报和筹建中。

2.严格执行围填海计划管理制度。根据省发改委、省局的统一部署,认真做好我市2013年度围填海计划的编报。按照全省围填海计划管理研讨会议精神及省对各市围填海计划执行情况督查的要求,对全市2013年度围填海计划进行了两次调整完善,进一步细化了围填海计划管理措施,完善了围填海计划台账管理。2013年全市落实了建设填海440公顷,农业填海970公顷。

3.依法规范海域权属和有偿使用许可管理。积极履行《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实施后新赋予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完善公示听证告知制度,缩短审查审核时间,优化申请审批流程,规范行政许可行为。2013年,全市新确权海域46宗(国家确权5宗,省确权28宗,县级确权15宗),确权面积1024.4公顷,变更13宗,面积310.7公顷,征收海域使用金9.46多亿元。注销34宗,面积1134.1公顷。

4.认真履行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审查和填海项目竣工海域使用验收职能。根据国家《海域使用论证管理规定》要求,健全相关制度,认真做好省批项目委托市局开展的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的审查工作。1-12月,共完成16个项目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的审查。根据各地填海需求情况,进一步调整完善了填海项目竣工海域使用验收工作细则。1-12月,共组织验收会6次,完成验收批复文件23份,面积计716.6公顷,促进了吉利、巨科等一批重大项目的顺利落户。

5.做好区域规划用海和重大项目用海报批的相关工作。完成了台州市集聚区东部新区循环经济产业区域建设用海规划、临海红脚岩区域农业围垦用海规划的听证、海域使用论证报告的专家审查,目前规划已报至国家局待批。完成了临海南洋涂、路桥三山涂区域内7宗建设用海及三门洋士涂区域内11宗农业填海报批的用海审查。完成了台州湾、乐清湾跨海大桥连接线工程的权属核查和海域使用符合性的审查,指导完成了浙能台州第二发电厂上大压小项目的确权、登记、发证等工作,完成了华能玉环电厂配套码头工程海域使用符合性审核。

6.进一步加强无居民海岛的保护与管理。一是完成了第二批115个海岛地名标志设置工作。二是完成《中国海域海岛地名志(浙江分册)》台州海岛地理实体条目信息的编写,并提交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三是组织开展台州市海岛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完成海岛登记,形成规划图初稿和文本征求意见稿。

7.海监执法有力推进。全市开展海洋执法检查401次,出动执法检查人员共计1279人次,其中专项执法行动出动123次,出动342人次,海上检查60航次,航程4555海里,陆上检查63次,行程6148公里,检查用海项目530个次,检查各类用海项目515个。发现海洋违法案件4起,其中倾废违法案件2起,立案2起,结案1起;海域违法案件2起,立案2起,已处罚1起。配合国家、省海监机构完成了历时2个月的我市区域规划用海专项执法检查及违法用海专项整治工作,维护了我市良好的用海秩序。

(二)全面启动海洋功能区划修编

2012年工作的基础上,开展了重点县(市)、重点海域的调查调研,召开了全市海洋功能区划实施评估报告征求意见会、审查会,目前该评估报告已编制完成,工作成果已提交,区划实施评估工作按计划全部完成。下半年以来,根据省局关于开展市县级海洋功能区划前期工作的通知要求和全市海洋功能区划统一修编的指导意见,经市财政局批准,以单一来源采购方式确定了新一轮台州市海洋功能区划修编的技术承担单位,落实了工作经费,启动了基础资料收集等相关前期工作。

(三)统筹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1.加强海洋环境的监测监视和评价。一是编制了《2013年台州市海洋环境监测计划》,对市、县两级的趋势性监测站位进行了统一调整和优化,提高了海洋功能区监测覆盖率,监测频率增加到5月、8月、113次,市控点、县控点与省控点监测同步进行。二是组织年度监测计划的实施。开展了近岸海域海洋环境质量状况与趋势性监测、入海排污口及邻近海域、重点海水增养殖区环境质量、海水入侵、海洋垃圾、江河污染物入海总量和赤潮监控区监测,全年共采样42次,出海25航次,共获得监测数据6356个。三是开展监测评价工作。发布了《2012年度台州市海洋环境公报》,同时及时对2013年监测结果进行评价,共编印《台州市海洋生态环境通报》8期。

2.加强海洋环境保护。一是加强海洋工程监督管理。2013年全市共组织召开个46个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评审会和45个项目环评报告核准前听证会,核准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46 份,其中省委托下放项目37个。会同温州市海洋与渔业局监督落实乐清湾进港航道一期工程生态补偿工作,在乐清湾海域放流梭子蟹仔蟹二期苗种30万只。二是加强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省级特别保护区建设。玉环县获批首批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完成了规划实施方案,成功引进了全球环境基金东亚海项目之《海洋保护区气候适应性管理及缓解气候变化》项目落户玉环。推进大陈、披山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保护区年度监测监视工作进展顺利,披山保护区标本室、实验室工程建设有序进行。三是组织实施台州市“蓝色屏障”专项行动。根据台州市“811”生态文明建设和浙江省“蓝色屏障”行动方案要求,落实了各县(市、区)生态市建设考核指标任务,全市建设碳汇渔业2万亩。

3.加强海洋生态修复。一是大力推进在建中央海域使用金海洋生态修复项目的实施。临海白沙湾海域海岸带整治项目一期工程完成了658米整治岸线的护岸工程建设和240米驳岸工程的石碴填筑与平整,并完成二期续报。玉环县海山生态修复红树林种植启动了二期工程,新增150亩红树林,建成了500米红树林种植区观光廊道与苗圃基地。二是建立海洋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项目库,积极申报治水促转型—海洋与渔业行动计划项目,推进近岸海域污染治理,共汇总上报能力建设、海洋保护区建设、海岛生态保护与修复、岸线整治与生态修复和渔业资源修复等5个类型36个项目。三是有序开展增殖放流。2013年,全市沿海各地实际投放250万元,主要放流品种为大黄鱼、梭子蟹、曼氏无针乌贼(受精卵)、黑鲷等。

4.加强海洋防灾减灾。一是推进海洋预报台建设。经过近一年来与国家海洋局温州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的反复磋商,20141月底市政府与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正式签订了合作共建台州市海洋观测预报系统协议。二是加强海洋灾害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市政府成立了海洋灾害应急指挥部并正式出台了应急预案。三是整合海洋与气象资源。与市气象局签订了《共同加强海洋气象防灾减灾合作协议》,在合作协调、预警会商、信息共享和技术交流等方面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提升海洋气象灾害应急防御水平。四是做好海洋防灾减灾项目建设。组织开展海洋灾害风险调查和隐患排查,完成沿海警戒潮位核定项目招标谈判,继续推进临海自动观测站、测波雷达站和路桥简易观测站等防灾减灾项目建设,提升县级防灾减灾能力。五是加强赤潮的监视、监测。及时组织市、县两级海洋环境监测站进行应急监测,密切关注赤潮发展动态,及时印发赤潮通报。2013年,全市海域共发现赤潮6起,其中温岭3起,椒江2起,玉环1起,累计面积约360平方公里。

(四)现代渔业园区和水产种苗工程建设如火如荼

1.现代渔业园区建设实现新突破。2013年全市启动建设现代渔业园区10家,实施园区相关建设项目16个,投入省级园区建设资金5355万元,在建省级园区总面积1.8万亩,5.1万立方水体。2013年全市共完成1个渔业主导示范区和5个特色渔业精品园的创建。浙江宏野海产品有限公司、三门湾水产养殖公司的养殖设施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分别完成了1300多亩底部覆膜池建设和12只标准池、标初池、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椒江大陈大型固定式铜网箱建成投产。三门蛇蟠省级现代渔业综合区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区内形成了设施养殖、围塘生态养殖、水产种业和渔业休闲等多业交融发展的态势。同时,我市的稻鱼共生、种养轮作、洁水保水渔业等新型生态、环保养殖方式,无论在养殖面积还是在方式上,都有新的增长和突破。2013年,台州市稻田养鱼11530亩,比计划增加1530亩,其中稻鱼共生8740亩,稻鳖共生510亩,其他品种共生1780亩,稻虾轮作的500亩。

2.种子种苗工程建设开创新局面。各地重点推进了省级优质种苗规模化繁育基地建设。临海宏野公司南美白对虾苗种规模化繁育基地项目建成,玉龙三文鱼苗种繁育已成功,年繁育量近15万尾,仙灵泥鳅专业合作的泥鳅苗种繁育已突破5000万尾。三门新建苗种企业2家,扩建1家。育苗水体规模14000立方米,总投资2500万元,其中汇丰水产育苗有限公司总面积185亩,投资达1400多万元,育苗水体8820立方米,现已进入试生产阶段。温岭龙王公司的泥蚶育苗、玉环海生源公司的石斑鱼育苗等项目基础设施建设也已基本完成。开展了南美白对虾苗种防疫检疫及流行病调查工作,对玉环、温岭、路桥、临海和三门等县市区的30余家南美白对虾养殖企业进行了流行病调查和样品检测,发现了近两年在两广地区发病严重的对虾偷死症,进一步摸清了我市南美白对虾苗种的主要来源与疫病携带状况,为指导各地苗种的有序引入和无疫病区苗种场建设提供了依据。

(五)不断优化海洋捕捞结构

1.大力发展远洋渔业。2013年全市计划新建远洋渔船49艘,其中过洋性渔船30艘,大洋性渔船18艘,远洋运输船<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