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出科技兴海新天地——论《建设海上中国纵横谈》的科学价值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前,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已经使人们全面认识海洋和开发海洋成为可能。近几年,濒海发达国家均先后制订了面向21世纪的海洋科技发展规划,确定了依靠科技加速海洋开发竞争能力的发展战略。从国内看,《中国海洋
海洋产业的兴起与发展,科技进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纵横谈》贯穿着科技兴海的一条红线,这条红线的根基就是,只有树立“海洋开发、科技当先”的观念,从发展海洋科技人手,全面实施“科技兴海”战略,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海洋产业,培植海洋新兴产业,引进、借鉴国外先进海洋科技,调整我国海洋产业结构,提高海洋开发整体水平和综合经济效益,才能增强与发达海洋国家的竞争能力,才能从一个海洋大国发展成为一个海洋经济强国。这一观点,恰恰是目前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更是今后一个时期海洋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方针,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进一步明确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科技兴海”是第一生产力与海洋领域的结合。为了使第一生产力在海洋国土上枝繁叶茂,开花结果,《纵横谈》全面综合分析了中外海洋科技现状和发展趋势,得出的重要结论是,“海洋权益斗争,说到底是资源的竞争,更是海洋科技的竞争,谁的海洋科技领先,谁就能在向海洋进军中占据优势”。作者的这些论点,既具很高的角度,又极为新颖和确切,它不仅增强了国人“科技兴海”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而且给人们的启迪将是深远的,即落后就要挨打,就会受欺负。
充分发挥科技作用,变海洋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使海洋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是《纵横谈》“科技兴海”的主要目的。作者借鉴了国内外一系列被实践已证明了的海洋科技经验,大胆提出实施“科技兴海”战略必须坚持以提高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为中心,充分发挥海洋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科技优势,远抓基础研究,近抓开发推广,采用海洋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实现海洋传统产业现代化、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海洋产业国际化,形成以陆带海、以海兴陆、海陆并举、共同繁荣这一“科技兴海”指导思想。《纵横谈》既立足于现实,又着眼于未来与可能,科学地确立了“科技兴海”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即2001--2010年,海洋经济的科技含量达到40%;2011--2020年,海洋经济的科技含量提高到55%;2021—2030年,海洋经济的科技含量上升到70%以上,海上开发利用向生产的深度、广度进军,海洋高科技、高创汇产业产值占海洋经济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5%以上。围绕“科技兴海”的目标,作者概括地提出了“科技兴海”的重点任务是技术攻关项目、技术开发项目、技术推广项目、高新技术研究项目、海洋科学研究项目的“五大重点项目和海洋生物系统工程、沿海减灾抗灾系统工程的两大重点工程”。《纵横谈》“对科技兴海”的指导思想、目标、重点任务和“科技兴海”的措施是非常明确的,它将整个“科技兴海”的宏伟蓝图立体地展示在海洋决策者面前,在人们对作者的那种远见卓识产生敬佩之余,更使海洋工作者为大展宏图而摩拳擦掌。
海洋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了,更多的人开始关注海洋、了解海洋。未来的21世纪是海洋世纪,科学技术将是海洋世纪的主旋律。可喜的是诗成同志的《纵横谈》已经拓出了“科技兴海”的一块新天地。我深信,在发展我国海洋经济的过程中,坚持科技为先导,实施好“科技兴海”战略,一个海洋经济大国、海洋文明大国,必将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作者系山东省政协常委、研究员,原载于l996年出版的
《迎接海洋世纪——〈建设海上中国纵横谈〉评论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