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新区获批已逾百日,日前,黄岛新区发布了产业发展规划,确定发展通用航空、涉海金融、海水淡化、海洋新能源、海洋新材料等十大新兴产业;同时发布扶持产业发展的十大政策,涉及产业基金助推发展、投资贸易便利服务、实施人才特区政策、免费培训企业用工、重奖科技成果转化等十个方面,青岛西海岸新区产业发展方向浮出水面。
找准新发力点
2013年,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266亿元。目前,产值500亿以上的产业集群有石油化工、家电电子、机械装备共3个,产值200亿以上的产业集群还有航运物流、船舶海工、汽车制造、橡胶轮胎、食品、服装等6个。在此基础上,西海岸新区下一步将重点提升发展航运物流、石油化工、家电电子、船舶海工、汽车制造、机械装备制造等六大产业集群。
然而,在成为国家级新区之后,要想完成国家赋予的“为探索全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新路径发挥示范作用和促进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率先转型发展”这两项使命,仅仅靠对原有产业的提升是不够的。
基于这样的认识,西海岸新区确定了未来将重点培育发展的十大新兴产业,“这十个产业将分三个发展梯次,优先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游艇邮轮、通用航空、涉海金融四大产业,培育壮大影视文化、旅游度假、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产业,探索发展海水淡化、海洋新能源、海洋新材料三大产业。”黄岛区发改局局长薛清平介绍说。
这十大新兴产业将成为未来西海岸新区产业升级转型的“新发力点”。以通用航空产业为例,不难看出西海岸在寻求新的强劲增长点上的勃勃雄心——
“青岛作为国家第二批低空空域开放试点城市之一,新区发展通用航空产业机遇难得。”黄岛区副区长孙大贵告诉记者,“新区通用航空产业以通用航空运营服务为切入点和突破点,大力发展海洋航空特色产业,力争建成国内最重要的商务(公务)飞行枢纽、特色海洋航空基地、东北亚地区重要通用航空试飞检测中心和特色航空产业配套基地。至2020年,力争引进培育10家规模以上通用航空公司,年产值达100亿元,区内院校年培养航空专业人才1000人。”
打造政策洼地
“作为国家级新区,要建成产业高地,首先要成为政策洼地。”薛清平表示,“针对新区的产业规划,我们制定了指引未来产业扶持发展方向的十大扶持政策 。”
记者了解到,这十大政策包括产业基金助推发展、投资贸易便利服务、项目用地熟化供给、提供基础设施配套、支持产业项目融资、补助租购经营场所、扶持企业增资改造、实施人才特区政策、免费培训企业用工、重奖科技成果转化等多个方面。
“从项目入驻之初的融资问题、土地供给、设施配套到入驻之后的技术改造以及用工和吸引人才,再到企业生产经营后科技成果的转化、研发,十大政策几乎涵盖产业项目从签约落户、开工建设、投产运营乃至日常经营的全过程,这也是新区第一次如此系统地出台关于产业的扶持政策。”薛清平说。
这十大扶持政策中,有些是目前西海岸新区正在探索实施的,如投资贸易便利服务、实施人才特区政策等,而有些做法则属于在全国范围内的创新。“比如免费培训企业用工,这项扶持政策在全国来说也是领先的,只要是符合我们的产业扶持政策的企业,提出用工需求,就可以通过政府部门委托职业培训机构进行订单式培训,全程免费,而且我们对用工的籍贯也没有限制,外地用工也可以享受这项服务。”薛清平告诉记者。
突出“蓝高新”
按照国务院的相关批复,西海岸新区的发展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海洋经济”,而“蓝色、高端、新兴”则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特征,通过十大新兴产业的确立和十大产业扶持政策的发布,西海岸新区的产业DNA将更多地突出“蓝高新”的特质。
薛清平告诉记者:“十大产业扶持政策也不是普惠制,未来新区只有符合蓝色、高端、新兴标准的产业项目才能享受,这十大政策既是扶持也是门槛,高能耗、高污染等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将拒之门外,将引导更多的高附加值、高技术等高质量‘蓝高新’项目落户。”
此次公布的十大新兴产业也几乎全部具备“蓝高新”的特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将建设全球知名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游艇邮轮产业将打造全国重要游艇生产基地,形成我国东部沿海游艇消费中心;旅游度假产业将形成中国北方第一垂钓基地及区域性度假中心、游客集散中心,打造中国最佳、国际知名的滨海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海水淡化产业、海洋新能源产业、海洋新材料产业更是走在了科研产业的最前端。
这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涉海金融产业,根据规划,西海岸新区将发展涉海保险,发起设立海洋特色专业化保险法人机构,培育涉海企业上市群,设立新区海洋产业引导资金,鼓励融资租赁企业开展船舶等航运租赁服务,加快推动青岛海洋产权交易中心建设……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