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山东频道12月12日电 (赵兴军 邹颖)日前,山东省蓬莱市水产研究所的“刺参健康苗种培育及产业化示范”项目成功列入国家星火计划,标志着蓬莱市海洋类科研项目再次进入国家“视野”。
今年以来,蓬莱市立足海洋产品资源优势,从传统的海产品养殖捕捞、加工到现代的船舶工业、海洋生物工程,不断延伸海洋科技创新的触角。“刺参健康苗种培育及产业化示范”、“-60℃工质氨金枪鱼储存库研制”等项目列入国家星火计划、省科技攻关计划、蓬莱市科技计划。科技成果呈现一片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带中间蒸发温度回路的三级混流循环超低温氨制冷系统的开发研究”通过省级鉴定,项目技术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海珍品(皱纹盘鲍、刺参)生态养殖技术研究”获烟台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渤海刺海参酶解冻干粉对肿瘤细胞抑制功效的研究”、“绿色高效刺参饲料的研制与开发”、“刺参工厂化生态节能型养殖模式研究”等三项成果获蓬莱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成果转化与推广中,注重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相结合,着重组织推广科技含量高的科技成果。国内首创的海珍品(皱纹盘鲍、刺参)生态养殖技术,不仅能够增加海产品养殖品种,同时利用各品种之间的互利互补作用,降低养殖生物代谢废物对海域的污染,减少病害交叉感染,高效环保,开创了水产养殖的新模式。目前已在山东、辽宁沿海地区推广面积60万㎡,新增产值3.5亿元,新增利润1亿元。
一系列海洋科研项目的实施,有力的推动了全市海洋科技的发展,海参、鲍鱼等育苗、养成技术进一步提高,海水养殖实现了由传统品种为主到名优特品种为主的跨越,捕捞空间实现了由近海到远洋的跨越,水产品加工业实现了由粗到精的跨越。据统计,科技对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0%以上,海洋经济销售收入和出口创汇分别占全市经济增长总额的80%和90%,“蓝色”创新已悄然成为蓬莱市海洋经济发展的引擎。(完)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