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获批全国第一宗城市建设区域用海规划始末
2007年初,市委市政府特殊贡献奖公布,市海洋与渔业局获此殊荣。时任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郝新建对此感慨万千,一个团队数百日的卓绝辛劳终于有了回报。全国第一宗城市建设区域建设用海规划———《连云港市海滨新区区域建设用海总体规划》,终成自国家海洋局《关于加强区域建设用海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出台后,在全国范围内首个被批准的用海规划报告。那些奔波、那些辗转、那些汗水转眼如烟云飘散,唯剩为我市节省十亿元资金以及一座连云新城建设史上的里程碑。
接连搬开“两座大山”
2006年4月底的一天上午,郝新建把桌子上的文件仔细装进公文包,急匆匆地赶往市委市政府,他有重要事项向时任市委书记王建华汇报。进门后,郝新建就直奔主题,“我们之前所做的海滨新区相关方案要全部推翻,不能走滩涂开发的路子,要报区域建设用海。”(海滨新区即后来的连云新城)
2005年,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战略东移,拥抱大海,连云新城建设及大规模围填海被确定下来。然而,连云新城围填海所用的海域是传统的养殖区,要变更为城市建设用海,需要向国务院报批。而且,但凡用海超过50公顷,均需由国务院审批,而连云新城建设用海初步估算已经超过20平方公里,即2000公顷以上。上报国务院需要层层上报,审批时间长,能否通过也是个未知数,该怎么办?海洋功能区域要调整,大规模围填海要通过国务院审批,如同“两座大山”压在所有人的心头。要想在2007年初《关于加强海域使用金征收管理的通知》正式实施之前获得国务院批复,成功开工建设,省下十亿计的资金,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怎么办?”郝新建感到压力非常大。两大困难没有一个绕开海洋,成为市海洋与渔业部门不可推卸的重担。事情在2006年迎来第一个转机,2006年恰逢海洋功能区划调整。在2006年1月,省海洋与渔业局组织专家来连,就我市海洋功能区划调整进行验收。是日,海边寒风阵阵,专家组沿着连云新城海岸线一步一步地看,岸线调整是海洋功能区划调整的重要内容之一。“到了晚上6点半,还没有看完。那时候天短啊,天已经黑了,就把车灯都打开,让专家组把最后的岸线看完。”郝新建回忆。终于,专家组认可了我市关于海洋功能区划的调整,第一个大困难终于移除。而就在专家组来连之前,在没有经费的情况下,市海洋与渔业局组织了10个测量队,对海岸线进行了最为细致的测量,确认了海洋功能区划调整的内容,才有了省海洋与渔业局专家组的认可与支持。
第一个困难过去了,最大的困难还等在那里。2006年4月20日,国家海洋局发布《关于加强区域建设用海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14号文)。郝新建第一时间拿到了该文件,并开始进行研究,他要寻求解决困难的办法,每一个相关文件都不能放过。在认真研究了14号文之后,郝新建一拍桌子,机会来了!只要将连云新城建设用海按区域建设用海来操作,制定区域建设用海总体规划,便可以将连云新城大规模围填海事项直接向国家海洋局报批,而不需要经由国务院审批,审批时间有望大幅缩短。
郝新建向王建华提出要推翻之前的相关方案时,这样解释,“如果按以前滩涂开发的路子走,是农业用地,不能用来城市建设。而按14号文报批区域建设用海,则可进行城市建设,合法、合情、合理。”王建华当场拍板决定就按14号文的精神走。
当获知要推翻前面的方案时,制订方案的人员对此十分不解,“两个多月没日没夜的心血就白费了?”但当得知按14号文精神走,可以更加理直气壮,而且有可能大幅节省报批时间时,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有了拨云见日之感。
按照14号文的要求,我市立即着手搜集有关资料,编制《连云港市海滨新区区域建设用海总体规划》。由于此项工作前无古人,没有可借鉴之处,我市只能在摸索中前进,经过数易其稿,9月份,《连云港市海滨新区区域建设用海总体规划》报送到国家海洋局。“我们抓住了政策的机遇,而且当时政策出来之后,具体的操作办法没有出台,国家海洋局以前也从没有操作过,我们是第一个向国家海洋局报批区域建设用海总体规划的,这是一个巨大的优势。”郝新建介绍。当这全国第一份区域建设用海总体规划送达国家海洋局海域管理司副司长阿东案头上时,他笑着说:“老郝,你们动作很快嘛!”
11月,国家海洋局有关区域建设用海总体规划细则会议在我市召开,商讨区域建设用海具体操作流程及审批流程。紧接着,国家海洋局便召开《连云港市海滨新区区域建设用海总体规划》专家评审会。这时,离2007年越来越近,所有人都希望专家评审会能够顺利过关,为下一步的规划获批打下坚实的保障。
然而,谁也没想到,专家评审会却是火药味极浓,一时气氛极为紧张。
气氛紧张的专家评审会
沈海星,时任市海洋与渔业局海域处处长,自海滨新城项目启动以来,他便来回奔波于北京、南京、连云港,甚至还要到上海、天津寻求专家支持。在专家评审会召开之时,他全年几乎都在来回奔波的途中,这次会议的具体安排也有他前前后后忙碌的身影。
2006年的11月,连云港已经微显寒冷,推开专家评审会的会议室大门,浓浓的火药味扑面而来。沈海星听着专家们的发言,很是紧张,几位专家的意见直指规划的疏漏。从国家海洋局出台14号文,到我市形成《连云港市海滨新区区域建设用海总体规划》,仅用了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难免有疏漏。不仅对我市而言,这是第一次;对国家海洋局、评审专家而言,同样是第一次。沈海星说,“评审专家对我市规划要求非常严格,任何细节都不放过。”而在当时,海滨新区尚没有体现在城市发展规划、国土规划以及发改委批文当中。“这个是要命的!”郝新建说。
有的专家直截了当地说,“你没有城市发展规划这个‘皮’,海滨新区这个‘毛’是哪里长出来的?”有的专家连夜看了规划,在会上直接否定说,“你们这个方案肯定不能通过!”有的专家质疑养殖用海变更为建设用海,会不会对渔业资源产生影响?会不会对连岛旅游产生影响?甚至有的专家提出,会不会对核电站产生影响?各类问题不一而足,纷纷冲向在座的我市众多领导,让大家心惊胆战。
毕竟是全国第一次,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如何应对,大家都心里没底。郝新建找到时任国家海洋局海域管理司阿东副司长,向他坦言,“我们也是第一次,评审会就这样失败了,那可如何是好?我们也没有经验啊。专家们提出的问题,相关材料我们都有,只是没有来得及拿到评审会上来。专家们最好提出修改意见,不要否定,由我们按照专家组的意见,来补充材料。”
阿东重重地点了下头:“对,就是要这样办!”
随后,国家海洋局的相关领导与专家们进行商谈,没有否定《连云港市海滨新区区域建设用海总体规划》,而是就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一位专家事后直言,“我开了这么多年的评审会,没有见过国家海洋局领导对专家一个一个地做工作,你们连云港是第一个。”
国家海洋局对我市敢于第一个“吃螃蟹”非常重视,对规划中存在的难免的疏漏表示了理解,在国家海洋局、专家组以及我市三方努力下,《连云港市海滨新区区域建设用海总体规划》终于获得专家组的“放行”。
这次专家评审会也终于有惊无险地通过。
在最后一刻赢得胜利
转眼到了2006年12月份,《连云港市海滨新区区域建设用海总体规划》才修改完毕,时间越来越紧迫。
《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征求意见稿)在2005年便下发全国。初始,《规定》对连云区海域使用的价格标注为每公顷195万元。后经市海洋与渔业局向上沟通,价格改为每公顷75万元。即便如此,如果不能够在2007年之前,拿到《连云港市海滨新区区域建设用海总体规划》批文,我市仍需要多缴纳十亿元,这对市财政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沈海星已经记不清2006年这一年来去国家海洋局已经有多少次,每次都要在各个处室为海滨新区建设用海磨嘴皮子。12月初,他再次随郝新建来到北京,住进了国家海洋局招待所,所住之处条件极为简陋,连个窗户都没有。但他们没有怨言,因为这离国家海洋局近,有事可以随时到国家海洋局进行汇报,并及时跟进滨海新区区域建设用海的相关情况。
几天后,沈海星离开北京,回南京及连云港接着忙滨海新区区域建设用海的其他事项。而郝新建驻扎在了北京,他要发起最后的冲刺。一连几天,郝新建不停地跑到国家海洋局海域管理司司长、副司长的办公室,为《连云港市海滨新区区域建设用海总体规划》吹风。时任国家海洋局海域管理司司长于青松见到郝新建,就问他:“老郝,你怎么还没走?”郝新建不好讲一直住在国家海洋局招待所里等消息,只好回答说:“我们材料都送来了,我来看看什么时候局长办公会给我们研究研究。”
时间很快到了12月25号,郝新建心急如焚,他本身有高血压,压力过大之下,高血压发作,加之北京天气严寒,不小心又发起了高烧。不得已之下,他一边到附近的医务室拿药打针,一边在国家海洋局里盯着。他不断向于青松司长问起的一句话就是“什么时候开会研究我们的规划啊”。于青松告诉郝新建,“要不你元旦之后再来吧。现在正是年终总结的时候,各个处室都在写总结,哪有时间啊。”郝新建一听这话,心里咯噔一下,这可要坏事啊。
此时我市已经将海滨新区建设用海规划内的项目进行了功能细分,准备由省评审专家组进行评审。一旦国家海洋局批文下来,省海洋与渔业局便立即召开会议,对海滨新区区域建设用海的单宗项目进行评审。
12月27日,郝新建来到国家海洋局副局长张宏声的办公室,他要做通张宏声的工作。当天早晨,郝新建在招待所食堂吃早餐,恰巧遇到国家海洋局几位局长一同到食堂就餐。他意识到这是个机会,各位局长都没有出差,不是正好可以开局长办公会,研究《连云港海滨新区区域建设用海总体规划》么?这是他到张宏声办公室的主要原因。
张宏声一见郝新建,十分惊诧,问道:“老郝,你怎么还在这?这次你又有什么事?”郝新建小心地回答:“首长,我们材料都报来了,你看能不能开个办公会,研究一下?”
张宏声说:“元旦前可能来不及了。”
郝新建再试探地问道:“我今天看到几位局长都在,不知道他们有没有空,你看能不能打个电话问一问?到时候一起开个局长办公会,研究一下我们这个规划,毕竟是全国第一个嘛。”
在联系了几位局长之后,张宏声告诉郝新建,12月30日下午开局长办公会,研究《连云港市海滨新区区域建设用海总体规划》,同时通知国家海洋局海域管理司汇报相关情况。郝新建听后狂喜,出了门立即打电话给时任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的周琴及沈海星。“你们立即赶到南京,筹备专家评审会。30号下午就开局长办公会了,31号一定要把专家评审会开了。”接完电话后,周琴、沈海星一行立即奔赴南京进行筹备工作。
29日,郝新建再次来到国家海洋局海域管理处。他问相关负责人,“明天下午开局长办公会,这批文是秘书处写呢还是海域管理处写?”“当然是我们海域管理处写。”郝新建充满期待,在他软磨硬泡之下,海域管理处给了他一个肯定的答复:31号肯定会把批文给写出来。
30日下午2时,国家海洋局局长办公会通过了《连云港市海滨新区区域建设用海总体规划》,郝新建得知消息后立即买了下午5时的飞机票,他要赶回南京开省海洋与渔业局的专家评审会。晚上8时许,郝新建下飞机后直奔宾馆。宾馆里,省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及专家、市海洋与渔业局各位相关负责人都在等候。郝新建一见到大家,就大声说:“我刚刚得到消息,国家海洋局局长办公会已经通过了我们的方案。”大家听后,纷纷鼓掌,压在心底的石头终于落地。
31日上午,郝新建什么事都没有做,他在等最后的通知,只有批文由国家海洋局各个分管领导签了字,才算正式生效。而他所获知的情况是,国家海洋局海域管理司司长于青松当天要出差,如果他不能在出差前签字,之前所做的努力一切都将付诸东流,因为时间的指针正在一点一点指向2007年,《关于加强海域使用金征收管理的通知》随时都可能正式公布。11时,他接到了国家海洋局海域处的电话,于青松司长已经签字,分管副局长也已经签字,批文正在打印,但有一个问题,盖完公章的批文不能及时寄到南京或连云港……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