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环境保护再发力——宁波象山港区域整体保护纪实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5-12-23 12:23:14 

早在2005年,宁波市就出台了省级层面的《宁波市象山港区域海洋环境和渔业资源保护条例》。该条例颁布后,与之配套的一系列规划、方案出台,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一批沿港乡镇自来水厂及污水处理厂相继建成或扩建,大部分沿港乡镇基本建立了垃圾收运处理系统,重大项目的实施也更加审慎,传统网箱养殖面积逐步减少,环保执法力度也不断加强。

然而,近10年过去了,港区环境保护的脚步赶不上经济失序发展导致的污染步伐,如今,象山港环境恶化趋势仍没有根本扭转,区域统筹协调机制尚不够完善,象山港作为宁波“后花园”的资源优势也没有充分发挥。

目前,宁波正重点推进象山港区域污染综合整治、污染物总量控制及考核制度,制定象山港区域产业准入目录,进行入海污染源联合监测监控,期待从陆海统筹、总体监测监控角度提升环境质量。

■本报记者 赵婧

从地图上看象山港,俨然一只身姿矫健的蓝色猎豹,从大海一头扎进陆地,时空就在奔跑的那一瞬间定格。当宁波市海洋与渔业局环保处处长陆素忠指着地图,向记者介绍象山港的基本生态环境时,这只猎豹瞬间在记者脑海中幻化成港深水清的一片海域。

浙江省宁波市象山港,港域纵深,是一条狭长形的半封闭型海湾,主湾中心线长60多公里,口门宽约20公里,港内宽度在3~8公里之间。对于这样狭长形的半封闭海湾,往往自净能力较差,生态环境脆弱;而与此同时,象山港海域横跨宁波市奉化、宁海、鄞州、象山、北仑5个县(市、区)的23个乡镇,这无疑为象山港的保护开发增添了统筹、协调的难度。

陆素忠说,宁波市给出的方案是跨行政区域的整体保护开发,“宁波市委市政府很早就看中了象山港作为宁波‘后花园’未来发展的潜力。”

宁波市在诸多政府文件、会议中多次提及,象山港具有良好的航道资源、旅游资源、湿地资源、海洋生物资源,象山港的功能定位以及港内资源环境保护状况对整个宁波的经济走向有重要影响。

颁条例定机制统筹保护

2005年之前,在经过一系列调研后,宁波市有关部门发现,随着沿象山港地区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注入象山港的污染物不断增加,加上一些不科学的海洋、海岸工程,造成污染加剧、赤潮灾害频发、生态环境质量恶化、渔业资源严重衰退等诸多问题。

2005年,《宁波市象山港区域海洋环境和渔业资源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宁波市敲响了象山港区域整体保护的第一槌。

《条例》由浙江省人大颁布的。这一《条例》,使得象山港区域的保护起点很高,具有省级层面的法律依据。

然而,这一条例的出台并不那么容易。

在宁波市海洋与渔业局办公室,记者在有关文件中看到,《条例》的制定历时两年,这还不包括前期宁波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市海洋与渔业局、市环保局所做的大量调研工作所花费的时间。2004年9月,条例草案在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后,法制工作委员会派员先后赴沿象山港县(市)、区召开了数次座谈会。“不仅如此,草案还广泛征求了市级有关部门、社会各界、市民和渔民等的意见。”陆素忠说。仅是征求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就涉及财政、国土资源、海事、水利、交通、港口、农业、林业、工商、规划等部门单位。

可以说,该《条例》的颁布,既是各方意见的集中,也是整体保护的统筹。

据陆素忠介绍,《条例》颁布之后,2006年,《象山港区域保护和利用规划纲要(2006~ 2020年)》出台。除此之外,宁波市海洋与渔业局还编制实施了《象山港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象山港海域张网作业清退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加强象山港张网等违规渔具清理工作的通知》《象山港海水网箱养殖布局规划》《象山港网箱削减方案》等,这一系列的规划或方案均于《条例》颁布后的2~3年陆续出台。

条例规章为区域内各行为主体划定了条块界限,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机构的设置则为整体保护开发提供了组织保证。

2006年,也就是在《条例》颁布后的一年,宁波市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组长、市长为常务副组长的象山港区域保护和利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区域保护和利用统筹发展办公室,办公室就设在市发改委。同时,沿港区5县(市)、区也成立了同样的组织机构。

2009年,统筹发展办公室出台了有关责任考核实施办法。陆素忠说,现在象山港区域保护基本已经形成了年初任务分解、年中任务督察、年末任务考核的工作机制。

勤调研引模型总量控制

区域保护与开发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对重点海域实行排污总量控制是海洋环境保护法确立的一项重要制度。实行这一制度,也是国际的通行做法。

然而,海域纳污容量谁来确定?如何分配控制目标?具体如何操作?这是一项科学有效、也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作。

正在开展中的《象山港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及考核制度试点研究》,是象山港整体保护的重要举措。这一制度以周边及流域的相关县(市)、区及乡镇为控制单元,对不同类型的污染源排放进行总量控制。

据陆素忠介绍,这些工作是基于前些年大量的基本情况摸底、调查基础上的。

2001年,“象山港环境容量及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研究”项目启动,这次调查研究历时3年,共进行了3个航次的海上调查、半年多的污染源调查和一年多时间的研究分析。

通过这些调查分析,有关部门摸清了象山港总体水质状况和主要问题,认为象山港主要环境问题是水体富营养化和赤潮,港内排放主要来源是陆源非点源污染;同时,更准确地了解了象山港自净能力及周期。象山港与外海海水80%净水体交换率需要2个月,95%净水体交换率需要4个月。

2011年,“象山港污染物总量控制及减排试点示范研究”项目启动。这一项目引入了模型计算,并将其与实测结果结合分析,得出了更为精细的结论。该项目结论认为,10年来,陆源污染有所增加,海水养殖污染有所减少,但两者依然是象山港的主要污染类型。

2013年,象山港发生了一起赤潮、两起渔业污染事故。记者在《2013年象山港海洋环境公报》中看到,对这3起事件发生的原因调查显示,赤潮发生区域都漂浮着许多陆源垃圾,其中一起渔业污染事件由于发生时间较长无法进行水质检测,另一起渔业污染事件在水质中明显发现上游工业排放废水、沿岸居民排放的生活污水成分。

通过前期的调查摸底、反复实践论证,宁波认为在象山港实行严格的污染物总量控制及配套的考核机制、监测办法是非常必要的。目前,这3类制度试点方案正在研究、拟订中。

“这是一个紧箍咒,期待总量控制及其配套的考核、监测制度,对象山港相对独立又脆弱的海洋环境生态系统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陆素忠说。

跨区域严治理全面整治

与总量控制及考核制度的编制同步进行的,还有酝酿中的“象山港区域污染综合整治方案”。陆素忠说,目前宁波市发改委、环保局、海洋与渔业局正在共同起草该方案,方案已经基本拟定,正在征求各方意见。

记者在征求意见稿中看到,2014年~ 2017年,象山港将对沿港5个县(市)、区的23个乡镇开展污染综合整治。

象山港港内大型电厂温排水问题明显,富营养化问题比较突出。陆素忠说:“污染物主要来源于陆源污染,目前沿港有97条河流及农村面源污染排入象山港,加上水处理、垃圾清运、截污管网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仍不完善,给污染综合整治带来了很大困难。”而这些,也体现了陆海统筹、全区域治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为了统筹治理区域污染问题,方案征求意见稿的主要任务涉及面广,包括工业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生活污染治理、海洋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修复、监管体系建设等,责任主体涵盖了多个市级管理部门和5个县(市)、区政府,包括了100多个整治、提升、改造、修复项目。

以工业污染治理为例,治理行业包括造纸、化工、铸造、酸洗等,仅奉化沿海三镇铸造行业整治提升项目这一项,就计划整治39家企业,其中集中关闭近10家,其余均整治提升。

据陆素忠介绍,温排水问题主要来源于象山港国华宁海电厂、大唐乌沙山电厂等。温排水导致邻近海域海水升温,加上港内水体交换能力较差,温水还未排放出去,又来潮了,对周边的海洋生物资源产生影响。

陆素忠所说的国华电厂一期、二期工程分别于2007年、2009年投产,一期工程采用海水直接冷却,二期采用冷却塔冷却。据陆素忠说,国华电厂后来准备上三期工程,市政府坚决不同意。乌沙山电厂一期工程2008年投入运营,也有计划建设二期工程,也被政府坚决叫停。此外,奉化、鄞州原本也计划兴建电厂,有关部门对海域环境作了评估之后,两项计划均被否决。“目前,国华电厂计划投资2亿元,对温排水问题进行治理。”陆素忠说。

生活污染整治方面,整治方案明确,由市住建委牵头,开展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农村生活污水管道铺设设施建设、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农业面源污染整治方面,由市农业局牵头,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化肥农药污染防治等。在整治方案中,每一类污染源整治都按照行政区域划分任务,设定了建设时序、责任单位、投资金额。

陆素忠说:“由于重开发轻保护的思想依旧存在,区域整体利益和各级政府局部利益时有冲突,资金保障仍不健全,基础设施建设仍不完善等问题,再加上象山港自净能力较差的特点,很难想象,仅靠海洋主管部门能解决象山港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