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洋事业在探索中发展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5-05-21 03:16:52 

编者按:
改革开放30年来,伴随着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大潮,我国海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经历几个重要发展阶段,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不久前,国家海洋局政策法规与规划司组织人员编写了海洋事业改革开放30年历程回顾文章。从本期开始,本报将分四期连载该文章第一部分内容 (题目为编者所加),敬请关注!

连载结束后,本报将继续举办“海洋事业改革开放30年历程与回顾”专栏,欢迎各单位和广大读者积极投稿,结合本单位实际反映改革开放30年来海洋事业发展成就,本报将及时进行选编刊发。

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多年中,国家尚未建立海洋管理体制。海洋捕捞、海洋盐业、海上交通运输等传统海洋产业迅速发展;从生产角度看,在相关部门建立了产业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海洋科学研究有所发展,研究计划纳入国家科技发展计划之中。这一时期,由于社会经济技术能力较弱,对海洋空间和资源的开发利用规模很小,对海洋的污染、破坏及利用程度都很低,涉海行业部门的主要职能是进行生产管理,实际上是陆地资源开发部门管理职能向海洋的一种延伸。

为掌握我国海洋的基本情况和维护国家海疆安全,1958年,国家组织了“中国近海环境与资源综合调查”,历时两年,完成了我国近海海流、水团、波浪、潮汐、温度、盐度、海水化学、海底沉积、地形地貌、浮游生物等的调查,编制了《全国海洋综合调查资料》10册、《全国海洋综合调查图集》14册。这次大调查为我国海洋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国家海洋管理机构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1963年,由29位海洋专家学者上书党中央和国家科委,建议成立国家海洋局。1964年7月,经第二届全国人大第一百二十四次常委会议审议批准,国家海洋局正式成立,承担全国海洋工作的综合协调责任,负责统一管理海洋资源、海洋环境调查资料收集整编和海洋公益服务。目的是将分散的、临时性的协作力量转化为一支稳定的海洋工作力量。国家海洋局成立后,积极推进了海洋调查、监测、资料、预报、服务等一系列工作的全面展开,并组建了一支海洋基本的工作力量,成立了海区管理机构,组建了海洋观测、预报、科学研究机构。开展周期性的海洋调查,形成了覆盖全国沿海的调查机构、调查力量和科研力量。

1972年斯德哥尔摩环境与发展大会后,环境污染及海洋污染问题引起了全球的关注。我国政府对于环境污染开始重视,鉴于我国海洋调查的力量和经验,在有关部门的共同策划和组织下,全面开展了我国海洋环境污染调查工作。于1978年组建了黄渤海海洋环境污染监测网,开始黄渤海的例行性的海洋环境污染监测,并对环渤海地区入海污染源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评价。在国家城乡建设部建立了环境保护局,开始启动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提出了 “查清中国海,进军三大洋,登上南极洲”等三大海洋事业发展目标。1979年8月,国务院批准实施了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专项;1980年~1987年开展了全国性的调查工作,有15个国务院有关部门、10个沿海省、市、自治区,502个单位,1900多人参加了调查,取得了丰富的资料和成果。全国沿海地区相继成立的“海岸带调查办公室”虽然是临时性机构,但却成为现在的地方海洋管理机构的雏形。

全国海洋环境污染调查、海岸带资源调查等重大活动及成果,奠定了我国海洋相关法律法规形成的基础,同时,也体现了各有关部门在海洋的管理能力和力量。我国的海洋管理体制建立已经具备了基础条件。在1983年颁布实施的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初步确立了我国海洋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框架。国家海洋局、国家环保局、农业部、交通部和海军等按照各自的职能,实施海洋环境保护监督管理。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